当下,雾霾危害表现得可能不会像伦敦、洛杉矶事件中那样直接,也不会像台风、暴雨那么剧烈,更多地表现为潜移默化的、长期积累的影响,很难刺痛公众最深处的敏感神经。而在危机防范体系中,长期存在这样一种误区:有伤亡的就是大事,不直接致命的就是小事。按照这种逻辑,即使雾霾影响很广、危害很大,因为短期内不会带来致命后果,自然很难被看作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这种情况下,评论人最应该做的是,让民众真正意识到雾霾的危害,让政府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来,而不是总盘算着把丧事又办成喜事。
雾霾天
自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正笼罩全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西南地区,已有25个省市遭遇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浑浊的空气、极低的能见度,与公众的焦虑、惊惧相随,一同成为近几天的舆论热点。此般场景,我们并非第一次经历,也注定不是最后一次。约翰·邓恩早就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资料图
央视正面报道雾霾意外收获 催生新句式:强行表脸
对于雾霾相信如今但凡是在国内生活的人都不陌生,尤其是这两年它一直深深困扰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正如网上之前报道的那样,这个雾霾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诸如毁健康,遮蓝天,瘫交通……雾霾这两年成了全民公敌,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逐之于国门之外。然而,能击溃这个顽敌的似乎不是大内高手,也不是江湖游侠,而只有来自塞外的风。“风,是北京的抹布。西伯利亚,是北京的清洁工。让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快些到来吧!”@老徐时评在微博上的哀叹既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不堪的现实,也说出了民众的无奈与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