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 ]
家长的默许容忍,孩子越“宅”越懒
毕业却不就业,啃老族队伍越来越大,原因有很多。比如,总体的就业形势,高校的专业设置,社会的舆论引导等等。可归根结底,毕业生和父母的原因是最重要的。
和这些毕业生接触时,能感受到一个主要原因是—“宅着宅着,就习惯了,就懒了,就怕了。”
他们中的很多人,当初,只是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时受不了委屈等原因,想着把“回家”作为一个暂时的“退路”,以后再慢慢找工作。没想到,“退回来后,却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找出路。”比如,小美就曾感慨:“都已经闲了这么多年,不想再去适应了,反正赚的钱也不多。如果一开始就和同学一样去工作,可能也就习惯了,不会现在这样怕东怕西的。”
家长们对“啃老”的赞同、默许或者容忍,显然是“啃老族”得以存在的沃土。
大多数家长的观点是:虽然大学毕业了,也还是个孩子。反正也养了这么多年,也不差再多养段时间。工作慢慢找吧,也不差每月那两三千块钱。
[ 疑问 ]
一毕业就失业
是因为工作太难找吗?
为什么年轻化高学历失业人员比重会上升,真的是因为工作太难找吗?宁波市人才开发中心主任钱义林告诉记者:“和往年比,宁波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不错,比较平稳,略有严峻。”
以宁波市2013届高校毕业生为例,截至今年6月17日,全市高校毕业生中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已有31600余人,就业率达78.94%。本科类院校平均就业率高出全国同期的两倍多。
从供需关系的总量来看,高校毕业生的供应还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2013年,全市各级人才市场面向毕业生推出的招聘岗位需求累计7万人(次)左右,扣除重复推出的部分,招聘岗位仍远远大于毕业生供应。
钱义林认为:“目前,宁波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都不算少,只要毕业生有就业意愿,应该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不过,从供求结构看,的确存在就业难。他分析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毕业生期待过高,希望找到轻松、体面、收入又高的工作。这些工作数量少,对求职者的要求高,能如愿的毕业生少,因此才觉得就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