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图】

发表于话题:中国总人口超14.1亿
发布时间:2021-05-11
指标 比重(%)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
(岁) 0-14岁人口 60岁及以上人口 65岁及以上人口 年轻型 ≧40 ≦5 ≦4 ≦15 ≦20 成年型 30~40 5~10 4~7 15~30 20~30 老年型 ≦30 ≧10 ≧7 ≧30 ≧30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从而,根据国际划分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时,即可认定是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衡量老龄化的指标还有以下几种。老年抚养比(又称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或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数与成年劳动力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的作用类似,都是用来反映某一年龄阶段的密集程度。当平均年龄偏高时,说明整体年龄偏高,老年人口密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而年龄中位数也是同样的道理,年龄中位数越大也能说明老年人口程度密集,也能反映老龄化问题。

2000-2050年中国人口及老龄化人口比重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表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要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之重。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趋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中国产业信息网( https://www.chyxx.com)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显示:过去20年来,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趋势使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在欧洲和北美最为严重,但在世界所有主要地区,人口老龄化都正在发生或即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老年人(60岁以上)比例从1994年的9%增加到2014年的12%,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1%。

    一、老龄化行业现状

    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1%,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比重较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126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2年的74.1%,年均增加0.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20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1982-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2.6%下降至34.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34.4%和34.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2.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8.0%上升至12.7%。

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变动

数据來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中国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二)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三)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四)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改善,延长了人们的预期寿命。中国2010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其中,男性72.38岁,女性77.37岁。2000年的数据分别71.40为岁、69.63岁、73.33岁。十年时间中,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3.43岁,其中男性增加了2.75岁,女性增加了4.04岁。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时,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0岁,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0岁,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为79岁。由此可以得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4.83岁。从提高幅度来看,2000-2010年十年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43岁,比世界平均水平2岁快1.43岁左右,比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和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快0.43岁。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单位:岁)

年份 世界 高收人家及地区 中等收人国家及地区 中国 2000 68 76 67 71.4 2010 70 79 70 74.83(男:72.38女:77.37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五)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高龄化显著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1988-2000年间的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1.41%。,尽管自2000年起下降幅度缩小,但总体下降趋势不变。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趋势一致,2000年起也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4.03%下降到2012年12.10%。下降了大约2个千分点。死亡率由2000年的6.45%下降到2004年的6.42%,但是自2005年起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死亡率为6.51%,2012年死亡率为7.15%。上升了0.64个千分点。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我国自然增长率在1988年后的12年间以11.41%的平均速度降低,一直降低到2000年的7.58%,2012年的4.95%。截止到2012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总共下降了2.63个千分点。相比较而言,2000年世界自然增长率约为12.7%,2010年为11.4%。仅下降个1.3个千分点。可以看出,中国自然增长率的绝对数值低于世界水平,其下降速度也远远大于世界均下降速度。

2007-201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二、中国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

    此外,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不仅如此,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中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2009年),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

中国老年人口比重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2050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3倍。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是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老年人属于贫困和低收入者。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无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困难。2012年农村留守老年人已达5000万人。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人口老龄化对策研究

    1)推迟退休时间

    我国目前的采用的退休制度为男60 岁, 女55 岁 这是我国在建国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寿命指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由当时的 55 岁提高到 73 岁, 因此, 我国的退休年龄可适当向后延长 3 ~ 5 年 与此同时, 为了缓解社会就业率, 给年轻人让出就业岗位, 我国存在着很多提前退休的情况, 有退休后继续参与劳动的,也有不参与劳动的 如果提高后者的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市场也犹如重新注入了新的力量, 从某些方面来讲是可以创造出更多劳动力价值, 并且能够活发社会行业结构。

    2)不断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老龄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爱 日本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建立全国民的养老及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以使老年人的经济 医疗 保健等基本问题, 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对这一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2000 年 4 月,日本推出了介护保险制度, 保障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得到了专人照顾, 同时生病也能得到更加及时 专业的治疗 近年来, 随着我国 4 - 2 - 1的家庭结构越来越普遍, 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压力不断增加, 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 因此, 为了更好地保障老龄人的生活, 必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方面, 政府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 另一方面, 吸收民间组织积极参与, 并做好引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真正使人民能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过上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3)创造老龄人口再就业的机会

    现今企业招收人员的年龄限制使很多老年人群再就业很大的屏障, 一旦年龄有了限制, 想工作也是不可能的 要让老年人群更好的实现价值就必须让他们去做他们能够做的事情, 就业要的是实力而并不是只要年轻就好 很多日本人在退休后, 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余热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严峻, 老龄人口已在全人口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应为他们创造机会重回工作岗位, 进一步实现其价值, 不断为社会创造财富。

标签组:[中国人口] [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 [养老服务] [老年人口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0042.html

相关阅读

怀孕期间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要尽快就医

阴道分泌物,一般指「白带」,正常呈白色或透明。在孕期出现褐色分泌物,一般是由阴道出血、宫腔胚胎异常或是胎盘异常出血等引起,由于分泌物在阴道停留时间长、排出较晚,就会变成褐色。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妊...

2025-10-31

胎梦暗示生女孩?专家拆解梦见小鸟、白色羽毛、晨露含义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许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做各种奇特的梦,其中 梦见小鸟、白色羽毛和晨露 等意象尤为常见,且常被民间解读为可能预示生女孩的征兆。这些梦境究竟蕴含着怎...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大全:梦见花卉、水果、水的预兆与解析!

从古至今,胎梦一直被准父母们视为预测宝宝性别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将深入解析梦见 花卉、水果、水 等常见意象与生女孩之间的神秘联系,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胎梦指南。一、胎梦文化背景与科学认知胎梦,即...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TOP10:月亮、雪花、紫藤花等吉祥梦境盘点

关于生女孩的胎梦,传统解读中往往与 柔和、纯净、优雅的意象 相关联。月亮代表阴柔之美,花朵象征生命的绽放,水元素寓意温柔如水,这些都在文化符号学中与女性特质紧密相连。而现代心理学则认为,这些梦境可能反...

2025-10-31

胎梦里的温柔暗示:梦见月亮、珍珠、蝴蝶大概率生女儿?

在东亚传统文化中,胎梦一直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命运的重要征兆。当准妈妈们梦见 皎洁的月亮、晶莹的珍珠或翩翩的蝴蝶时,常常会听到"这可能是怀女孩的征兆"的说法。这些美丽而温柔的梦境意象,为何会与女孩...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科学吗?心理学+民间说法双角度解析梦见蝴蝶

在备孕和怀孕期间,许多准父母都会经历各种奇妙的梦境,其中 "梦见蝴蝶" 常被认为与生女孩有关。这种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民间传统中,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里也有着丰富的解读。本文将从 心理学科学视角 和 民间传...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VS生男孩胎梦:5大关键区别,你梦对了吗?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征兆。许多准父母在怀孕期间都会经历各种生动奇特的梦境,这些梦境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在传统文化中, 生女孩和生男孩的胎梦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梦境内容到...

2025-10-31

社区医生:怀孕别养猫了,二手烟反倒没事!孕妇无语了

河南有一个孕妈妈怀孕五周去社区医院做阴道B超,确定自己有没有怀孕。当时夫妻俩想到怀孕了都非常关注,所以两夫妻都去医院了。而这个孕妈妈的老公有吸烟的习惯,她就希望能跟医生说一下,让老公戒烟,而且她家里面...

2025-10-31

男人抽烟对家庭伤害多大?老婆流产,女儿肺癌,儿子身高少10厘米

虽然每一包香烟上面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感受到的是烟可以带给他快乐。比如饭后抽一根烟就感觉自己像是神仙一样;比如说在困的时候抽一根烟能够解乏;比如说在无聊的时候抽...

2025-10-31

宝宝摔下床后,别急着立刻扶起来,了解"黄金十秒"很重要

广东中山一位宝妈面对孩子头朝下摔下床后的做法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一是她没有慌乱;二是处理方法十分科学,连不少专家都留言夸赞“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