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14亿超庞大人口的中国,为什么全年随时都能吃到水果?_西瓜

发表于话题:中国总人口超14.1亿
发布时间:2021-05-11

原标题:14亿超庞大人口的中国,为什么全年随时都能吃到水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ID:xing)

一场水果盛宴开始在中国上演

按照往年的经验

14亿人民将在一年中吃掉

全球大约73%的柿子

68%的梨

67%的西瓜

58%的桃和李子

50%的猕猴桃

49%的苹果

27%的柑橘

17%的葡萄

以及10%的芒果和香蕉

(中国部分水果产量占全球的比例,可大致视为消费量占比,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巨大消费量的背后

是中国人全球无出其右的

水果种植能力

13.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被开辟为果园瓜田

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请横屏观看,广东湛江徐闻县年产菠萝65万吨,占全国1/3以上,号称“菠萝的海”,片源自@VCG)

果园瓜田中

LED灯催花补光等

各种新技术不断应用

加速提升产量

(广西南宁的一家火龙果种植基地,万盏LED灯同时亮起,场面壮观,图片源自@VCG)

还有上千万农民、科技人员辛勤劳作

水果产业从业人数

超过许多国家的总人口

(河北张家口的果农迎来了杏的丰收,摄影师@邱会宁)

2018年

中国的农民与科技人员

一共种出了2.5亿吨水果

占全球总产量的

31.4%

海南文昌龙楼镇全美村西瓜种植基地,数十辆重型卡车停在田间,将运走成千上万箱西瓜,图片源自@VCG)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但在花开花落之后

分明就是诱人的大片果园

这些果园

是如何满足14亿芸芸众生的呢?

01

产量之王

要种出14亿人份的水果

需要培育最高产的品类

三大“产量之王”

率先进入我们的视野

首先

全国产量之王

西瓜

西瓜原产于非洲

含水量超过90%

广泛的适应性

让它在中国大江南北遍地结果

以“一瓜之力”

占据了中国水果产量的

25%

(西瓜在中国的产量分布,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在春季低温少雨的北方

人们在地表覆盖一层薄膜

地膜

便可以有效保持土壤的温度、湿度

提升西瓜产量

技术简单、成本低廉

(陕西西安秦岭脚下村民种植地膜西瓜,摄影师@王警)

即便是气温更低的东北

地膜也同样有效

(吉林洮南黑水西瓜收获,摄影师@邱会宁)

因西瓜生长间距较大

中间会形成大量空地

在耕地有限的南方

农民们又发明了间作套种

通过麦-瓜-稻、麦-瓜-棉

以及油菜-瓜-稻等套种方式

不仅节约了土地

还提高了土地的耕作强度

增加收获次数

(江苏淮安盱眙县淮河镇沿河村,农民驾驶收割机在西瓜田里收割套种的小麦,图片来源@VCG)

在炎热多雨的海南

人们建起大棚防止雨水侵害

更重要的是

全年高温的优势

让海南可以大力发展反季节西瓜

在冬季水果市场上占据不小的份额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大棚西瓜种植基地的田间,工人在采摘麒麟西瓜,图片来源@VCG)

除了提高产量

农户们也不断尝试新的技术

提高西瓜品质

例如将西瓜像丝瓜一样吊起来生长

四面见光透气

可以塑造瓜形、增加甜度和抗病力

是为“吊秧西瓜”

(北京大兴庞各庄的吊秧西瓜,图片来源@VCG)

凭借这些技术创新与广泛的种植面积

中国的农民们种出了全球近70%的西瓜

14亿人人均占有量

超过50千克

堪称名副其实的“吃瓜群众”

(中国西瓜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西瓜之后

柑橘类水果

作为南方产量之王登场了

其品种繁多

包括柑、桔、橙、柚在内

产量占中国水果总产量的

16%

柑橘类水果的果实类型

都以“柑果”为特征

即围绕中轴发育多个囊瓣

囊瓣内富含汁液

(柑橘类果实结构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柑橘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大片区域

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柑橘在中国的产量分布,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当地的果农

还用薄膜覆盖即将成熟的果树

营造出更适宜的小环境

防止寒潮、暴晒、雨水对果实的侵袭

(广西阳朔金桔,摄影师@邓飞)

在广西阳朔

薄膜覆盖的面积如此之大

可谓漫山遍野

(广西阳朔金桔,摄影师@邓飞)

在江西、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从国外引种的脐橙迅速扩张

(湖北宜昌,秭归县两河口镇土珠庙村村民在转运脐橙,图片来源@VCG)

这种橙子果大无核

因果皮有类似肚脐的疤痕而得名

(宜昌的脐橙,摄影师@李理)

其中尤以江西赣州的赣南脐橙

最为知名

仅此一地便产出了

全球脐橙的17%以上

(江西赣州会昌县珠兰乡雁湖万亩脐橙基地,果农在分拣脐橙,图片源自@VCG)

南方是柑橘的天下

北方产量之王

则由温带水果苹果担当

20世纪80年代起

全国掀起“苹果热”

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突飞猛长

(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制图@张靖&兰泽玉/星球研究所)

然而过快的扩张

导致果品质量的下滑

“苹果热”逐渐变成了“卖果难”

于是

苹果的种植被集中到最为适宜的区域

环渤海湾黄土高原

两大优势产区

(苹果在中国的产量分布,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位于黄土高原产区的陕西省

一跃成为苹果生产第一大省

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强

(陕西富平苹果种植,摄影师@李顺武)

环渤海湾优势产区

则以山东为代表

产量也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

(山东蒙阴县,果农对苹果进行分级,摄影师@高兴建)

扩张的风潮结束后

苹果的单位产量和品质日益受到重视

优质的苹果新品种被不断推广

国光、元帅、红玉等

产量高、果实大、品相好

红富士一种的产量

就占苹果总产量的70%

(山西红富士苹果,摄影师@亚明

今天的中国苹果

占据了全国水果总产量的

15%

更是占到全球苹果总产量的一半

(辽宁大连瓦房店苹果,摄影师@邱会宁)

就这样

西瓜、柑橘、苹果

三大产量之王加在一起

达到了中国水果总产量的

56%

然而如果仅仅这三类水果

中国果园未免单调乏味

14亿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催生了“其他水果”的异军突起

其产量增长趋势比三大产量之王

还要迅猛

(中国主要水果产量增长趋势,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02

百果争鸣

中国水果产量余下的

44%

由成百上千种水果共同承担

它们没有很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

我们才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首先是广为人知的传统水果

仍在焕发生机

不断产生新的品种

与苹果同属蔷薇科的

是中国的传统果树之一

至少已有3000年的栽培史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在全国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陕西礼泉县梨和桃相间盛开,摄影师@李顺武)

而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

梨的新品种多达200余个

为了保护新品种、防止冰雹袭击

果农们为它架设防雹网

有如波涛一片

(请横屏观看,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种植基地,摄影师@亚明)

另一种传统水果

的新品种更是高达500多个

白桃、黄桃、油桃、蟠桃

北至辽宁、南至广西、西至新疆

全国大部分区域均可栽培

华北是桃的主产区之一

河北的深州蜜桃、山东的青州蜜桃

北京的平谷大桃

都出自这里

(成熟的平谷大桃挂满枝头,摄影师@范记乐善堂)

蜜桃在长江下游平原

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

演化出了水蜜桃

与北方硬肉桃相比

其甜度更高、果肉柔软多汁

(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果农在分拣水蜜桃,图片源自@VCG)

颜色鲜艳悦目的柿子

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品种众多

北方以陕西、河北、河南为主产区

(陕西富平尖柿,图片源自@VCG)

南方则以福建、广西为主产区

广西更是位列全国各省区产量之首

是第2名的两倍有余

(福建永定柿子树下晒柿饼,摄影师@刘艳晖

主要分布于北方的

规模化栽培比苹果、梨晚了30-40年

增长却十分迅速

目前97%的种植面积和79%的产量

都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

即“三北地区”

(山东枣庄阴平镇石头楼村的果农在杏园分拣鲜杏,图片来源@VCG)

南方特有的亚热带水果枇杷

其果实在春末夏初成熟

刚好补充此时水果的空缺

加上枇杷独特的味道口感

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贵阳市开阳县南江镇凤凰寨果农在枇杷园收获枇杷,图片来源@VCG)

其他亚热带水果

荔枝龙眼

年产量都可达上百万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根子镇的果农采摘荔枝,图片源自@VCG)

杨梅

更是独占世界总产量的98%

(浙江永康,采摘杨梅,摄影师@项新平)

水果消费升级的背景下

一些水果经过技术改良

以及从海外引进新品种

而身价倍增

颇受市场欢迎

蔷薇科的樱桃

果色诱人、口感多汁

以产量最高的山东省为例

甜樱桃种植面积

从2000-2016年的16年间

增长了4倍有余

(贵州镇宁马厂镇茂良村果农卢帮能在果园采摘樱桃,图片来源@VCG)

草莓也同样如此

在寒冷的气候中

用温室大棚、设施农业栽培

外观漂亮、风味浓郁

成为市场上的明星水果之一

(吉林洮南草莓,摄影师@邱会宁

猕猴桃在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只有野生品种

基本没有人工栽培

经过数十年间的新品种培育

红肉、黄肉猕猴桃进入市场

逐渐引发了人们对该水果的好奇

到了2016年

年产量已经高达200多万吨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大洋村采收猕猴桃,图片源自@VCG

各种温带和亚热带水果

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水果选择

但水果种类真正的爆发

则是因为热带水果的加入

(广西龙州火龙果田,摄影师@尚昌平

原本热带水果生长周期短

成熟后极易损坏

香蕉一类的后熟类水果

还可以在成熟前采收、运输

随后再统一催熟

而更多热带水果则只能在当地销售

(海南琼海市塔洋镇一家收购站民工正在搬运香蕉,图片来源@VCG)

改变的关键

在于低温气调贮藏技术的应用

通过低温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

调节气体成分降低微生物的影响

使果实在经过长达40天的储存后

仍能保持90%以上的好果率

再加上冷链物流的完善和普及

运输成本也逐渐下降

种类多样的热带水果终于走向全国

在水果店中风头正劲

(江苏南通冷链运输,图片来源@VCG)

这大大刺激了中国热带水果的种植热情

尽管中国热带区域面积不大

产出的水果种类却多达300余种

除少数为中国原产

更多的则是外来户

如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的

芒果、椰子、菠萝蜜

榴莲、莲雾、红毛丹、山竹

来自美洲的菠萝、百香果、鳄梨、番木瓜等

(广东省茂名市的一棵菠萝蜜,树杆密密匝匝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菠萝蜜上百个,图片源自@VCG

热带水果的产量也逐渐增加

菠萝年产量可达160万吨

芒果年产量可达200万吨

香蕉年产量更是多达1300万吨

(海南琼海市博鳌镇的农民在采摘装运菠萝,图片源自@VCG

就这样

中国人的果园完成了

从单调到丰富的变身

而现在

它还要完成全新进阶

即覆盖中国最遥远的边疆

03

边疆远征

当中国东部的居民

能够购买到数量越来越多

种类越来越丰富的水果之时

在我国的大西北和青藏高原

水果版图也在悄然扩张

新疆

距离海岸数千公里之遥

南侧的青藏高原阻挡印度洋水汽

让新疆大部分区域十分干燥

天山冰川和积雪的融水

几乎是唯一的农业用水来源

(新疆拜城县天山,摄影师@文兴华)

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

新疆的水果产量却在迅猛增长

2000年还只有151万吨

到了2018年已经增长到近10倍

即1497万吨

新疆是如何做到的呢

(吐鲁番沙漠中的葡萄园,摄影师@飞翔

这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

截至2018年

新疆有效灌溉面积中

超过50%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滴灌

滴灌将水一滴滴准确送到植物根部

实现了水的精准调控

减少了浪费

(请横屏观看,新疆农业灌溉系统发展,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依靠这些节水技术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

新疆的水果产量才有了如此大的提升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摄影师@zjf119)

此外

我们在新疆许多地方

越来越多地看到了成片的塑料大棚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的温室大棚,图片来源@VCG)

大棚之内形成了一个温室

温度、湿度、气体组成

都通过人为调控保持在最适宜的水平

避免了雨水、霜冻和低温的影响

新疆寒冷的劣势被减弱

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足的优势

却更加凸显

这让水果能积累更多糖分

口感比内地更好

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

叶城石榴、哈密瓜

以及无花果、夏特杏、扁桃

这些以品质著称的水果

都来自新疆

(和田的葡萄,摄影师@尚昌平)

许多新的水果也得以引种至新疆

不仅1年内可以多次结果

还可以将收获期提早几周至几个月

大大提升了总体的产量

(在新疆乌鲁木齐建设兵团104团畜牧连温室大棚,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准备上市,图片来源@VCG)

与新疆相比

青藏高原地区的环境更为恶劣

由于热量严重不足

大部分区域并不适宜果树生长

但是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

川西的理塘高原种起了草莓

(四川理塘高原草莓,摄影师@樊小喆

西藏的山南地区

种起了车厘子

(西藏山南车厘子种植大棚,摄影师@李珩)

在拉萨的一些产业园区中

大棚升级为更加智能化的设备

全部立体化栽培

光、温、水、肥、土均由电脑控制

除了西瓜、苹果、梨、桃等传统水果

还种植出芒果、香蕉、莲雾等热带水果

(拉萨智昭净土产业园热带水果区中的智能化温室,摄影师@卢明文)

当百果争鸣的果园

覆盖了中国最遥远的边疆

新疆的水果走向全国

丰富了全国人民的口味

青藏高原的水果则改善了

高原上以肉、青稞为主的饮食结构

这就是水果远征的意义

04

尾声

数百万年前

当我们的祖先

第一次被枝头的硕果吸引

水果

这种特殊的食物

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整个人类史

今天

我们历经70年

将中国变成了

世界上最大的果园

(湛江市徐闻县的菠萝田,摄影师@夏宇

硕果累累

(山东青州市王坟镇晾晒柿饼,摄影师@高兴建

堆积如山

(洮南黑水西瓜,摄影师@邱会宁)

金黄满屋

(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九间店村果农在分拣白柚,图片源自@VCG)

中国也因此成为

世界第一大水果消费国

食谱中的水果比例

从建国时人均水果占有量仅3千克

到如今人均占有量高达184千克

(需要说明的是:水果生产运输各环节的损耗也大,非直接食用部分也占一定比例,所以实际人均消费量会比占有量要低。下图为浙江义乌果品消费市场,前来购买水果的市民络绎不绝,图片源自@VCG

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当注意到

中国的水果产业离现代化仍有距离

只有通过科技进步

改良品质、提升产量

不断平抑成本

14亿人民才能持续从水果中

汲取幸福的味道

这就是我们的果园

一个产量巨大、百果争鸣的大果园

(吉林瓜农,摄影师@邱会宁)

本文创作团队

撰稿:张照

编辑:耿华军

制图:张靖

图片:任炳旭、刘白

地图:巩向杰

审校:王朝阳、云舞空城

封面摄影师:邱会宁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http://data.stats.gov.cn

2.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3. 武婕《中国水果市场展望2019-202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4. 吴敬学等,《中国西瓜产业经济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 沈隽等,《中国果树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6. 赵政阳等,《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陕西科学技出版社,2015

7. 邓秀新等,《果树育种40年回顾与展望》,果树学报,2019

8. 邓秀新等,《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农学学报,2018

9. 张娜,《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探讨》,农村水利,2018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编 辑 | 任姝哲 校 审 | 刘 青 校 对 | 白琼瑜

这是一篇有声推送,

听见了咽口水的声音

标签组:[三农] [水果] [种植业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0083.html

相关阅读

怀孕期间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要尽快就医

阴道分泌物,一般指「白带」,正常呈白色或透明。在孕期出现褐色分泌物,一般是由阴道出血、宫腔胚胎异常或是胎盘异常出血等引起,由于分泌物在阴道停留时间长、排出较晚,就会变成褐色。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妊...

2025-10-31

胎梦暗示生女孩?专家拆解梦见小鸟、白色羽毛、晨露含义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许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做各种奇特的梦,其中 梦见小鸟、白色羽毛和晨露 等意象尤为常见,且常被民间解读为可能预示生女孩的征兆。这些梦境究竟蕴含着怎...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大全:梦见花卉、水果、水的预兆与解析!

从古至今,胎梦一直被准父母们视为预测宝宝性别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将深入解析梦见 花卉、水果、水 等常见意象与生女孩之间的神秘联系,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胎梦指南。一、胎梦文化背景与科学认知胎梦,即...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TOP10:月亮、雪花、紫藤花等吉祥梦境盘点

关于生女孩的胎梦,传统解读中往往与 柔和、纯净、优雅的意象 相关联。月亮代表阴柔之美,花朵象征生命的绽放,水元素寓意温柔如水,这些都在文化符号学中与女性特质紧密相连。而现代心理学则认为,这些梦境可能反...

2025-10-31

胎梦里的温柔暗示:梦见月亮、珍珠、蝴蝶大概率生女儿?

在东亚传统文化中,胎梦一直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命运的重要征兆。当准妈妈们梦见 皎洁的月亮、晶莹的珍珠或翩翩的蝴蝶时,常常会听到"这可能是怀女孩的征兆"的说法。这些美丽而温柔的梦境意象,为何会与女孩...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科学吗?心理学+民间说法双角度解析梦见蝴蝶

在备孕和怀孕期间,许多准父母都会经历各种奇妙的梦境,其中 "梦见蝴蝶" 常被认为与生女孩有关。这种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民间传统中,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里也有着丰富的解读。本文将从 心理学科学视角 和 民间传...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VS生男孩胎梦:5大关键区别,你梦对了吗?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征兆。许多准父母在怀孕期间都会经历各种生动奇特的梦境,这些梦境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在传统文化中, 生女孩和生男孩的胎梦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梦境内容到...

2025-10-31

社区医生:怀孕别养猫了,二手烟反倒没事!孕妇无语了

河南有一个孕妈妈怀孕五周去社区医院做阴道B超,确定自己有没有怀孕。当时夫妻俩想到怀孕了都非常关注,所以两夫妻都去医院了。而这个孕妈妈的老公有吸烟的习惯,她就希望能跟医生说一下,让老公戒烟,而且她家里面...

2025-10-31

男人抽烟对家庭伤害多大?老婆流产,女儿肺癌,儿子身高少10厘米

虽然每一包香烟上面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感受到的是烟可以带给他快乐。比如饭后抽一根烟就感觉自己像是神仙一样;比如说在困的时候抽一根烟能够解乏;比如说在无聊的时候抽...

2025-10-31

宝宝摔下床后,别急着立刻扶起来,了解"黄金十秒"很重要

广东中山一位宝妈面对孩子头朝下摔下床后的做法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一是她没有慌乱;二是处理方法十分科学,连不少专家都留言夸赞“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