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奸臣传》榜首许敬宗:我就是我,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_李世民

发表于话题:人生就像泡沫
发布时间:2021-05-11

原标题:《奸臣传》榜首许敬宗:我就是我,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春,一个叫滕子京的宋朝官员,被贬到了湖南岳阳。滕子京到了地方后,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当地给整的“政通人和”,随后还重修了当地的岳阳楼,为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他请自己的好友范仲淹,给写了一篇软文,名叫《岳阳楼记》。同样在庆历四年,宋朝的一把手,给属下安排了一个差事,要求重修《唐书》,于是在17年之后,一部比《岳阳楼记》更牛的作品诞生了,名曰《新唐书》。

《新唐书》的诞生之日,原来的《唐书》,就变成了《旧唐书》。在这部新书列传的第一百四十八章,增加了一个名目,叫作“奸臣”,而排在榜首的,是一个叫许敬宗的人。许敬宗虽然历经三朝,两朝为相,但是留给后人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他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说,老百姓收入高了,还想再找个年轻貌美的,一国之君富有四海,让武则天替代王皇后又有何不可。

如此低调的许敬宗,为何会荣登奸臣排行榜的榜首呢?他真的是如此不堪吗?

谁都是造物者的荣光,谁不是为了生活而活

按照惯例,在介绍历史人物之前,总要介绍下他的身份背景,对于老许咱也不能例外。老许的祖籍在河北,后来因为祖上南下打工,许家就在江南落了。老许的父亲叫许善心,是一个比老许还低调的牛人。许善心幼年时,父亲就早早去世,这在古代几乎就是家道中落的代名词,很多家族都因此而一蹶不振。虽然家道中落,但是许善心却凭借个人的才智扳回了一局。

许善心先是以“神童”之才,入仕南陈,又以“忠臣”之心,获得了隋文帝杨坚的青睐。后来隋炀帝登基,天下烽烟四起,许善心死在了乱臣贼子宇文化及的手中。而此时已经长大成人的老许,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像他爹那样英勇就义,一个是磕头求饶忍辱偷生。老许想了下九十二岁的奶奶,和27岁的自己,一咬牙选择了后者,于是他孤独且屈辱的活了下来。

许善心父亲早亡,所以虽然他有神童之称,但也不得不奋发学习,像所有成熟的男人一样,他也把这种精神传给了老许,所以老许出生后,虽然家境不错,但是在学习上他却一点偷懒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少年时就已经名声在外。等到宇文化及杀了他父亲后,他判断跟着仇人不会再有前途,于是就转投了瓦岗,和魏征、程咬金等人在李密手底下打工。

在阳光的角落,做最坚强的泡沫

李密本身算是一位雄主,如果放在其它的时间段,他有可能成就一番伟业,但是在当时,他就有点不够看了。在一番扩张未果后,他的瓦岗有限公司,被背景深厚的大唐集团给收购了。老许跟随李密投了大唐,而程咬金、秦琼等人则是先降了王世充,后来才又跳槽进了大唐。所以当有人把老许说成不忠之人时,老许只是笑笑,然后平静地看着程咬金等人打闹。

当时在李世民手下,有一个怕老婆的官员,名字叫房玄龄,他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往往想得多,不光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领导。所以他劝不是嫡长子的李世民,要多多的笼络人才,李世民也是聪明人,所以就选拔了十八名才华出众的人,给自己当幕僚,史称“十八学士”,这其中就有老许。

在任何时代,一个团队在创业的初期,都是最困难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团结的时期,但是等到事成之后,这个紧密的团结,往往又会悄然瓦解。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称帝,紧接着就迎来了三年的自然灾害,而且四方烽烟迟迟未熄,所以老许虽然家世背景单薄,但凭借埋头苦干,在朝堂之中,也算得上顺心自在。可是随着大唐的发展,一些阴风开始吹向老许。

阴风的源头是关拢集团,这个集团的是大唐的重要参股方,操盘手是一个叫长孙无忌的人。他们参与了大唐集团的筹建和发展,在大唐内部有着很高的话语权,就是李世民也要让他们三分。老许作为李世民的潜邸之臣,又一直从王伴驾,所以深受李世民的青睐,所以有些人就有了想法,在李世民的发妻长孙去世后,老许以不尊重长孙皇后的罪名,先被参后被贬。

此时的老许,再次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被风吹到,慢慢的从庙堂走向池塘,另一个是找一株大树,为自己遮风挡雨。老许选择了后者,并把李世民当作了自己的大树。李世民也并没有让他失望,轻轻地把他庇护在了身后。不过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没有理由的恨。李世民选择帮助老许,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要老许修改史书,尤其是涉及太原起兵的主谋,和玄武门之变的性质。

孤独的沙漠里,盛满了红苹果

作为一个历史的记录者,最重真实,但是在王权之下,记录历史的人,又有几个能独善其身。老许既然选择了交换,自然没权利挑选交易的筹码,所以唐初的历史记录,和大多数历史记录一样,都把最肥美的部分留给了正在掌权的人。而老许本人,就成为了担负这个责任的夜壶,身上开始充满了味道。

有人说犯了一次错的人,往往还会再犯,我不确定这句话的含金量有多高,但是它对于老许来说是成立的。李世民在位时,因为需要,只能和关陇集团背后的黑手握手言和。而高宗李治继位后,也不得不在最初的几年忍气吞声。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皇权的力量得到了发展,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李治倾斜。按耐不住寂寞的李治,很快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而老许则被选为了马前卒。

老许用自己的身后之名,向武则天夫妇献上了自己的投名状,换取了余生的富贵荣华。所以在老许死后,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高宗为他放了群臣三天假,并安排百官为他吊孝,并准许他陪葬于李世民夫妇的阴宅昭陵,待遇不可谓不高;而在他的谥号上,却先给出了一个“缪”,意思是说他名不副实,后来又改为知错能改的“恭”。不过这些事,老许都已经不知道了,即使知道了,相信他也未必会在意了。

标签组:[中国古代史] [唐朝] [大唐] [许敬宗] [许善心] [李世民] [奸臣传] [奸臣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0529.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赏析

【原文】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②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七: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五:孔子问子桑雽

孔子问子桑雽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六: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原文】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四: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孰:通“熟”,精审,慎重考虑...

2025-04-29

《六韬·文韬·盈虚》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

2025-04-29

《六韬·文韬·明传》赏析

【原文】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见善而...

2025-04-29

《六韬·文韬·国务》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