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巨人最终话:十年连载和铺垫,却成了恶心人的一场闹剧

发表于话题:谏山创回应最终话
发布时间:2021-05-12

  

导语:《进击的巨人》漫画最终话终于出来了,而其简略的汉化版也已经放出。从当前的版本来看,其结局与《反叛的鲁路修》别无二致。漫长的仇恨连锁竟然还是以这种老套的方式收尾,让我感叹果然日本漫画界无论水平有多高,不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境界就是上不去,谏山创不过是又一个例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结局究竟有多乏味吧!
最终话梗概

  在说正事之前,先表达一下我的心情。我现在的心情呢,如下图所示。可怜艾主席一生为民,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可怜可叹!

  

  《进击的巨人》最终话139话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艾伦在路中,和爱尔敏交谈,交代了自己计划的全部内容及初衷,并向我们解释了始祖尤弥尔之所以一直侍奉王族,是因为她始终都爱着布里茨王,所以才一直待在路里,未曾离去。

  

  而艾伦整个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让爱尔敏之手(名义上),杀死艾伦这个大反派,从而彻底终结巨人之力。此时的爱尔敏他们必然成了世界的英雄,而且通过发动地鸣,全世界八成的人口都被抹消,也无力再与帕拉迪岛作战。

  恶魔被灭,英雄诞生,这就是整个计划的全貌。

  地鸣发动后的三年,尽管被帕岛视为救世主的艾伦死了,可他们还是决定团结一心。帕岛及艾尔迪亚人尝试与世界和解,至少艾族人获得了与世界对话的权利。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大雾)。

  

影射《鲁鲁修》?

  通过《巨人》最后的结局我发现,现在这整个故事的结构,像极了《反叛的鲁鲁修》:

  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世界公敌;都有一个类似先知似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旁边都有一个最终理解他,并对外声称杀了他的配角;英雄人物被当作恶魔,成为转移仇恨的目标;结局都是通过发动一场大战,在世界感受到痛楚(消耗)之后,才能够互相和解和对话;结尾都是开放式的,没人知道他们今后将何去何从。

  

  这两个故事,从整个框架上看如此相似,结局更是通过献祭主角,才能取得世界的谅解。我对这个结构本身没有非议,这种希腊悲剧式的结局其结构非常古典。尽管有些俗套,可也不失为严谨。

  问题是,《鲁鲁修》这部作品,并非要展示多么深刻的世界观和人性论,它更多地是为我们刻画鲁鲁修这个悲剧英雄人物,展现他的魅力,所以当初TV版完结之后,立即诞生了无数的车夫党,试图从各种暗示(甚至不惜创作同人动画),来证明鲁鲁修还活着。这就说明,相对于故事和作品内涵,大家更看重主角本身。

  

  但《进击的巨人》则完全不同。这部作品,是近年来少有的文学性非常强的作品,它非常重视作品的内涵。而一部这样的作品,真实的人物是基础。所以在这个故事中,你看不到一个平面化、脸谱式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其个性。即使观众讨厌如贾碧者,也是建立在这个人物个性基础上的,因为人物本身显得非常真实。

  通过这些真实的人物,使得“巨人”的世界异常复杂和深刻。它是一部披着热血漫、少年漫之皮的青年漫,优秀的故事性才是它的血肉。 《进击的巨人》如果采用如此俗套、肤浅、敷衍的结局来收尾,我想没有几个读者是认同的。

肤浅的大团圆结局

  为什么我说《巨人》的结局是肤浅而无聊的呢?

  

  首先,这个结局根本没有彻底交代怪诞虫的下场,仅仅用一句“巨人之力消失”就一笔带过,显得极不负责,大有避重就轻之嫌。

  我不怀疑谏山创的填坑能力,可“怪诞虫”这么一个全剧最大的坑,他说弃就弃,不但其来源交代得非常模糊,甚至它的结局连个画面都没有——身为全剧最大的boss,这待遇可是有点太寒碜了吧?要知道,艾族人最近这几百年来的悲剧,可都是拜它所赐,谏山创不给一个交代,他是怎么想的?

  

  我严重怀疑他根本就圆不过去了。在《巨人》里,怪诞虫就是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bug,谏山创不给它以一个正统的结局,就是不想别人深度挖掘,否则很可能就把某一个矛盾点给揭露出来,那故事的框架也就崩了——除非他有续集。

  其次,令我最没想到的是,他不好好填坑也就罢了,竟然又挖了一个巨大的坑!在最终话中,艾伦向爱尔敏说,其实这个结局,都是三笠的选择所赐。

  

  什么鬼???我看到这里全程黑人问号脸啊!怎么就扯到三笠头上了?谏山创你再懒再不想填坑,你也不能挖坑啊?谁知道艾伦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了一下午没明白啊!这个结局难道不是艾伦一手策划的吗?他可是策划了十几年,现在临了又说是三笠的选择?

  目前我能想到的是:艾伦,或者说是始祖尤弥尔,利用三笠的梦境,不断试验世界线,并她的梦境中选择了一个最优解——也就是《巨人》故事的真结局——所以才有了这个结尾。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三笠选择了如今的结局。更详细的内容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三笠的头痛和梦境,隐藏着平行世界,这竟是艾伦的救世实验?》里分析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击 链接观看。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是三笠选择的结局啊,只能说三笠是一个媒介,是一个工具人,怎么她就突然上升到了“幕后黑手”层次的角色了?如果你知道,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再次,这个大团圆结局无聊的地方在于,他无视前面那么多仁人志士的牺牲,无视数百年来全世界的成很连锁,无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仅仅试图用大boss的牺牲就解决一切问题,既是对作品的不尊重,也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更是对悲剧故事的践踏。

  是的,我把《进击的巨人》视为一个严肃的悲剧故事,因为它有着悲剧所应有的一切要素。悲剧的核心是什么?是反抗,是毁灭,是恐惧,是怜悯。

  

  在《巨人》中,那就是对绝望现实的反抗,是对旧秩序的毁灭,是人性深处对死亡的恐惧,是人性中对生的渴望与怜悯。

  无论是艾伦,艾族人,帕岛,世界其他势力,他们的所作为都是对绝望现实的反抗:艾伦、艾族人、帕岛,想要从巨人之力的枷锁中摆脱出来,而世界则想要从艾族人(巨人)脚下谋求生存。他们面对的绝望现实是怪诞虫和地鸣。剧中人物要反抗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世界是绝望的,这个绝望的旧秩序必须要毁灭,他们才能迎来和平和共存,所谓的“旧秩序”,其实就是各势力间力量的对比,所以他们都想要夺取对方最强大的力量(地鸣和始祖巨人),以改变世界格局。

  以上他们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根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因而才出现了这么多想要通过牺牲自己以拯救族人的英雄:比如艾伦,比如戴巴家族,比如艾尔文。世界能够延续,与他们的奉献密不可分。

  但这个故事,也不忘传达着作者对人性的怜悯。艾伦为什么不直接发动地鸣,把全世界给彻底推平(虽然也没差多少了)?我想,这大概就是艾伦心中尚存一些对世人的怜悯吧!

  

  但无论如何,艾族人因此获救,世界尚能苟且,人类还有希望。不过也仅此而已。

  然而这个结局,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整个故事的悲剧内核彻底推翻。这个结局,把一个宏大的故事,压缩到了某个人的生死上;把无私的牺牲,轻薄到了如跳梁小丑;把崇高的英雄主义,贬低成了只顾自己伙伴的自私者行径上;把对世人的怜悯,剥削为几近灭绝的现状上。四大悲剧元素,都被这个丑陋的结局毁得渣都没有剩下,我实在佩服谏山创。

  

  《进击的巨人》这个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也不是很多死忠粉想看到的,它完全丧失了《巨人》以前收伏笔的能力。在我看来,这个惨淡的结局,根本就是为了结束而结束,敷衍,无聊,可笑,令人作呕,读之生厌,乏善可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标签组:[进击的巨人] [艾伦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2967.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