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谏山创:我早已写好“巨人”的结局

发表于话题:谏山创回应最终话
发布时间:2021-05-12

关于《进击的巨人》最终结局的猜想,3年前谏山创已给出答案。作者如何看待大结局?创作过程遇到哪些趣事?他如何看待读者和观众?“巨人”会烂尾吗?

让我们从结局出发,探索巨人缔造者谏山创背后的故事。


一、“要有结局,要深深地印刻”

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婴儿,他用手掌轻抚着婴儿的头,男人留下一个背影,一张小小的婴儿的脸在男人肩头露出:他睡着了,眉眼轻闭,仿佛在做一场温柔的梦。画面中留下一行话:你是自由的。

这是谏山创心中《进击的巨人》最后的图景,他表示可能会加一些小小的变化。最终的结局是否会将作者的意志贯彻到底?画面中那个男人的背影是谁?孩子又是谁?在一切揭晓前,先看看作者怎么说。


2018年谏山创接受《情热大陆》采访截图

当“巨人”的忠实粉丝约翰逊提出希望能一直画到第18季时,谏山创露出理解的微笑,随即表示不会永远画下去,自己已经规划好结局——不愧是看过《绝命毒师》的“魔鬼”漫画家。

谏山创诚恳地聊到自己的结局观:“《绝命毒师》之所以称为杰作,是因为他能够完美收官。

在深度解析作者的结局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观众对于《绝命毒师》结局的评价:牛X的结尾证明这是一部无法逾越的神剧;热泪长流,想给编剧鞠躬;从始至终的完美……

了不起的结局是神来之笔,成就“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作品”。

谏山创的结局观透露两个信息点:(1)《进击的巨人》要有结局,不会永远画下去;(2)画下去唯一的目的是创作出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作品。

在此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结局和作者动机的关系在哪?结局对于作品的意义在哪?

大部分人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早就忘了原来是要干什么了。不少烂尾作品都会犯这个毛病:或草草了事,或背道而驰,或莫名其妙,或索然无味……烂尾剧情就像你在吃一块可口的点心,吃到最后一口,赫然发现一只绿油油的苍蝇躺在最里层,怒气“腾”地一下窜上来。

谏山创反复强调“要努力创作出能够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的作品”,这个创作动机始终不曾动摇。从始至终的自知与自觉,是保证一部作品耐得住时间检验的核心。

创作上坚守初心,能帮助创作者抵御纷繁的诱惑,摒弃私心杂念,保持自身世界的完整性,为作品赋予独立的灵魂。“连载到18季,一定要有高质量。”如果只看到连载背后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无视其内部规律,巨人将无法成就伟大。

结局的意义是什么?创作者如何判定这个时候是该大结局了?为什么“巨人”的结局备受瞩目?

每一个作品都需要一个结局场景以表示对观众读者的尊重。一个优秀的结局,必须同时是“不可避免而又出乎意料”的。

如果高潮已经打动观众,如果他们忍俊不禁或被恐惧惊呆,还在擦拭眼泪,戛然而止地收尾,将是非常不礼貌的。优雅的结局就像是戏剧中“帷幕徐徐降下”的效果,在最后一页加上一行描写,把镜头慢慢送回,好让观众喘口气,定定神,从容得体地离开。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回答,如何度过此生,以及如何面对死亡。故事的结局,就像是一个人如何书写自己面对死神的终极一刻。在《进击的巨人》中有很多神来之笔,都在不断刻画一个人怎样面对自己的结局。

号称“开膛手”的肯尼,在夕阳下回顾自己这一生,领悟到“所有人都是某种事物的奴隶”,他选择坦然赴死,把巨人的脊髓液交给兵长。

调查兵团团长埃尔文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和士兵们慷慨赴死,把死亡的意义托付给下一个生者。


在最终季第6集“战锤巨人”的对决中,我们惊觉惨遭毒手的戴巴家族,早就做好牺牲的觉悟。以此来拉拢世界各国的团结,共同面对危机。

一个有力的结局,它创造出一种“壮观和真理”浑然一体的效果,就像一部交响曲的结尾,回应和回响着之前所讲述的一切。

结局是当最后一个休止符画下句点,这个人的形象竟是复活了起来,他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生命。每当观众回忆起他面对死神的最后一刻,他的思想、悲喜、形象都浮现于观众的脑海中,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里。


二、“从混口饭吃到魔鬼循环”

-“开始连载时什么心情?”

-“当时一心只想混口饭吃。总之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钱,但是果然我想画的东西还是越变越多。”

谏山创很有趣的一点在于他的真实。提到开始连载的心情,第一反应是解决了生存问题:有饭吃,有钱花。

难得看到谏山创为了画分镜稿哈欠连连,抓头挠背以及窝在沙发上生无可恋,表示很难受,想逃避现实的样子。

以及创作过程中遭遇“魔鬼循环”的煎熬:困的时候想不出来好的分镜——就去睡觉——醒来就饿了,饿了就吃饭——吃完饭又困了——困了又画不出来好的分镜——为难得只能休息……

如此真实又好笑的创作历程,目前为止坚持了12年。创作是一项艰苦卓绝的过程,各中辛酸常常不为人知。

优秀的作品总是稀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视频网站、电视、报刊、书籍的海洋中大海捞针,我们对平庸、漏洞百出、索然无味的作品感到失望。

一个优秀的创作者能够密切地深入并观察生活,保持自知和本真是创作的关键。他始终在做一项孤独的任务:他必须拥有天赋的创造力,能以别人做梦也想像不到的形式把材料组织起来;他必须将自身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洞察注入到作品中,他还必须有很多爱。

对故事的爱——相信你的视觉印象只能通过故事来表达,相信你的人物会比真人更“真实”,相信你虚构的世界要比具体的世界更深沉;

对戏剧性的爱——痴迷于那种给生活带来排山倒海般变化的突然惊喜和揭露;

对真理的爱——相信谎言会令艺术家裹足不前,相信人生的每一个真理都必须打上问号,即使是个人最隐秘的动机也不例外;

对人性的爱——愿意移情于受苦的人们,愿意深入其内心,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察看世界;

对知觉的爱——不仅要沉迷于肉体的感官知觉,还要纵情于灵魂深处的内在体验;

对梦想的爱——能够任凭想象驰骋,乐在其中;

对幽默的爱——笑对磨难,以恢复生活的平衡;

对语言的爱——对音韵节奏、语法句义探究不止,乐此不疲;

对两重性的爱——对生活隐藏矛盾的敏锐触觉,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健康怀疑;

对完美的爱——具有一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激情,追求完美的瞬间;

对独一无二的爱——大胆求新,对冷嘲热讽处之泰然;

对美的爱——对作品的优劣美丑具有一种先天的知觉,并懂得如何去粗取精;

对自我的爱——无需时常提醒,从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他必须热爱创作,并且还能忍受寂寞。

也许正是因为谏山创心中的爱,让我们在巨人恐怖的吃人世界,在血泪遍野处,看到一朵朵摇曳的野花,在战争中燃起守护爱与和平的决心,在绝望处迸发人性与勇气。


三、致读者:尽管骂,创作还是听我的

谏山创如何看待读者与观众?对于读者的评论,他保持开放心态,直言道:“非常怕我的作品没有批判的声音。从来没看过这么难看的漫画,这样的评价对我而言才有价值。”

而对于读者的口味需求,他更为审慎和坚定:重视读者的感受,定期了解读者的反应;同时,创作上保持自主,哪怕卖不出去,也要一如既往贯彻让人永远铭记于心的创作准则,不盲目迎合读者的口味需求。

作者、作品、读者、世界构成一个文学活动的有机整体。

读者在面对一部作品时,不会防卫自己的情感,他们以一种连自己的爱人也不曾知晓的方式,向一部作品敞开心扉,迎接欢笑、眼泪、恐惧、暴怒、同情、激情、爱恋和仇恨——这一仪式常常令他们筋疲力。

读者不仅令人惊叹地敏感,而且比大多数作品更聪明。创作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使出他的浑身解数,力图超越聚精会神的读者或观众所表现出的敏锐感知力。一部作品如果没有读者,创作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了解观众的反应和预期,就行之不远。

如何处理好创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谏山创做了很好的示范。尊重读者,而不是加以鄙薄。

每当我看到那些鄙薄我智商的作品,我常常想起《进击的巨人》三笠的这段话:我很强,比你们都强,非常强!所以我能把那里的巨人驱散,哪怕是独自一人。你们不仅身手差劲,还胆小懦弱,很遗憾,你们就在这里羡慕我好了,羡慕地作壁上观吧!

它就像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激发:如果世界残酷,面临高压,遇到你不喜欢的人与事,与其作壁上观,发泄吐槽,不如走出自己的围墙,像优秀的创作者学习,与心中的巨人奋战到底!


四、烂尾?不留坑是我的执着

《进击的巨人》会烂尾吗?谏山创会像《权力的游戏》一样伤害读者吗?相信写到这里,依然会很多和我一样的粉丝关心着这个问题。

因为陪伴我们走了这么多年,它早已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作品,而是一个朋友,我们曾把很多知心话,真挚的情感交付给它。

《进击的巨人》临近结尾,就像要和知心的朋友告别,那种珍重与不舍,缱绻与惆怅一一涌上心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谏山创比我想象的更理智、冷静且执着。在最后的场景早就有了答案的情形下,一直不断向着终点前行,并且致力于不留坑。

再有一段铺垫作为助跑,就能迎来终究之前,不如和“巨人”一起享受最后的时光。到告别之时,我唯有深深的祝福:一路有你的陪伴真是太好了,今后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待到春暖花开处,我们再相逢。

2021.01.21

标签组:[艺术] [进击的巨人] [谏山创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2993.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