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人口141178万人

发表于话题: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1-05-1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全国人口141178万人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工作结束以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组织了近千名专业抽查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了141个县中的3.2万户进行了质量抽查,并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全程监督抽查工作。抽查结果显示,普查漏登率为0.05%,低于国际上一般认可的3%的标准,表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信,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数据1

广东、山东人口超1亿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

从总数来看,31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两个,分别为广东和山东。其中广东省人口为126012510人,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分别为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人口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分别为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江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

数据2

5省合计人口占35.09%

东部地区人口占比近40%,西部人口占比27%,东西部人口继续上升;中部人口占比25.8%,东北人口占比6.98%,都在减少。

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

数据3

男女比例为105.07

人口性别上,男性7.2亿,女性6.8亿,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男女比例为105.07。

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数据4

65岁以上人口1.9亿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老龄化程度13.5%(65岁人口/总人口),低于深度老龄化的14%标准。31个省份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60%-65%之间的省份有15个,在60%以下的省份有3个。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数据5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2.18亿

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省份有1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

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数据6

城镇化率达到63.89%

城镇人口9亿,农村人口5亿,城镇化率达到63.8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数据7

平均一个家庭2.62口人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集体户28531842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09300人,集体户人口为1189694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1334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67390人,占8.8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长10.26%。(记者/董鑫 赵新培 统筹/刘晓雪 余美英 供图/视觉中国)

回顾

历次普查中的“首次”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通过普查,中国查清了全国人口底数。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

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9项指标加入普查内容。通过普查,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

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成为现代化人口普查的标志。新增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行业、职业和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以及妇女生育状况等19项内容。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

普查方式由设立普查登记站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查询、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项目增至21项,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旨在查明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为中国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依据。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

普查标准时点调整为11月1日零时。不仅是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用光电直接扫描报表,把图像转换成数据进而形成数据库)并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也是首次采用了长短表结合的调查方式。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28项内容,共计49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

登记原则由以往的常住地登记改为现住地登记,并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士纳入普查范围。普查项目缩减至45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

2020年人口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

首次采集了居民身份号码,为数据比对、核实提供了基础信息,增加了老年人口的相关指标,以更好地反映老龄化情况;首次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首次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比对核查;首次在全国集中部署数据处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首次对全国700多万普查人员实行线上集中统一管理。(记者 董鑫)

来源:北京青年报


标签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561.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