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2-2021 今日看点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52634号-10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一个热血警察,刚上班就被挑断了脚筋,但落下残疾的他初心不改,打入小偷团伙内部,成为一名卧底,最终将不法分子一网打尽。这就是正在热映的电影《毕正明的证明》的故事主线,该片在豆瓣的评分高达7.4。对于警察毕正明的扮演者王安宇来说,这是一次全身心的演技释放,他告诉记者,毕正明的身上既有热血男儿阳刚的一面,又具有一名年轻警察在成长过程中性格上的复杂性,“这个角色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个警匪题材剧本有新意
作为95后演员,王安宇近年来通过多个影视角色和综艺表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有网友评价其在表演上有独特的“破碎感美学”,尤其擅长表现角色在逆境中流露出的脆弱、坚韧与忧伤交织的复杂状态,如电视剧《值得爱》中的北漂青年周水和电视剧《小巷人家》中的林栋哲,都非常具象化地传递了角色内心的情感。
“当时导演把剧本递过来,我看了一眼就挺感兴趣。”王安宇说,之前他也拍过警匪题材电视剧,但那是民国背景的,目前这个阶段很想拍摄一部现代题材的警匪电影,“这类题材的剧本很难拍出新意,但我在这个本子里看到了很新的东西。”
“我觉得这个角色的前后变化还是特别大的,不管是形象还是他的心理状态,都有很显著的成长。”王安宇说,自己被毕正明的角色深深吸引,“他是一个很善良也很执拗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一直希望证明自己。但他并不是特别完美的人,会有一些缺陷,而这正是我特别喜欢他的地方。”王安宇坦言,生活中的自己也是一个“很容易偏执的人”,只要认定的事,就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有时候会听不进别人的想法,就像毕正明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越发坚定了“作为警察要坚守正义”的信念,“这点我俩很像”。
对角色成长阶段仔细研究
为了吃透角色,王安宇仔细研究剧本,对人物的成长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毕正明从头到尾贯彻的是想要成为警察的初心。但客观地说,毕正明一开始想当警察更多是来自虚荣心,“因为他小时候被警察救了,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荣誉感,既羡慕又向往,但他只看到了警察被崇拜的光环,却没意识到背后要付出的艰辛。”
当毕正明在执行任务时意外瘸了腿,却还是想要坚持当警察,这时候他的动机更多是出于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他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家里也有一个服装店,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当人生第一次遭遇了这么大的身体变故之后,他发现自己好像接受不了这件事情,所以他不服输。”王安宇解释。
真正让毕正明成长起来的阶段是他作为警方卧底打入小偷团伙内部,他发现这些人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他在心态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摇摆,开始纠结该不该抓这些“可能是好人的贼”。但随着经历江米条、大白桃的相继离开,他逐渐意识到贼就是贼,虽然他们可能命不由己,但走上歪路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真正的罪恶根源是背后的贼帮“荣门”。同时,随着朋友们的离去,作为警察的他也多了一份“复仇心”。他花了一年时间追捕花手,最终将其绳之以法,“背后的驱动力已经变得很复杂了,包括有骨子里的正义感,有为朋友讨公道的决心,也有继承父亲遗志的使命感。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了作为警察的坚定底色。”
为了演好毕正明跛脚后的肢体动作,开拍前王安宇特意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跛脚原来也有很多类型。“在拍戏的时候,随着剧情推进,我慢慢减轻了他的跛脚程度,以至于到后面有时候他奔跑起来,看起来没那么明显。”
三组人物关系展现故事复杂性
影片给毕正明设计了三组人物关系。首先是跟花手(王彦霖 饰)的关系。两人小时候就在火车上擦肩而过,只不过花手选择偷东西,即使看到了警察救人的画面却还是伤了警察;毕正明在对方需要帮助时递上一瓶汽水,因目睹了警察救人的场景而立志要当警察。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年龄,两人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我觉得这是比较令人唏嘘的部分。”王安宇跟导演佟志坚说,希望把这两个人的交织拍得更有“命运的味道”。
其次是毕正明跟大白桃(张天爱饰)之间的“亦师亦友”关系。一开始大白桃更像毕正明的师傅,后来随着共同经历各种事情,两人慢慢就成了朋友。王安宇认为,大白桃一直很有同理心,她觉得身为乞丐的毕正明很可怜,还劝他最好不要加入“荣门”。她不仅教毕正明偷东西,还帮他打听治疗腿伤的老中医,这段关系中有很温暖的一面,也让毕正明对小偷群体有了更多客观的了解。
最后是毕正明跟周队(聂远 饰)之间的“父子情”。因为周队除了是上级,也是毕正明爸爸的同事,“总会在暗中尽可能地用他的方式来保护毕正明。”
希望演出角色身上的信念感
在吃透了情节和角色后,王安宇希望能够在毕正明的身上演出层次感来。
毕正明刚当警察的时候,王安宇希望把角色塑造得更“愣”一点,体现出他和所有的反扒警察都不一样。当毕正明遭遇变故、需要打入小偷团伙时,状态更偏向“间谍”,王安宇尝试通过眼神的细微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目标。
片中有多场打戏,难度都比较大,但王安宇认为,最有挑战性的是“带情感的打戏”,“如果只一味呈现打戏容易显得机械,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加入内心的情感作为驱动力。”
回顾拍摄过程,王安宇最大的感受还是毕正明身上的那份信念感。“毕正明当一个好警察的决心如此强,而受伤害的又是他自己,那么可以理解这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是必经的磨难,我很高兴能遇见这个角色。”(北京晚报记者 王金跃)
一个热血警察,刚上班就被挑断了脚筋,但落下残疾的他初心不改,打入小偷团伙内部,成为一名卧底,最终将不法分子一网打尽。这就是正在热映的电影《毕正明的证明》的故事主线,该片在豆瓣的评分高达7.4。对于警察毕正明的扮演者王安宇来说,这是一次全身心的演技释放,他告诉记者,毕正明的身上既有热血男儿阳刚的一面,又具有一名年轻警察在成长过程中性格上的复杂性,“这个角色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个警匪题材剧本有新意
作为95后演员,王安宇近年来通过多个影视角色和综艺表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有网友评价其在表演上有独特的“破碎感美学”,尤其擅长表现角色在逆境中流露出的脆弱、坚韧与忧伤交织的复杂状态,如电视剧《值得爱》中的北漂青年周水和电视剧《小巷人家》中的林栋哲,都非常具象化地传递了角色内心的情感。
“当时导演把剧本递过来,我看了一眼就挺感兴趣。”王安宇说,之前他也拍过警匪题材电视剧,但那是民国背景的,目前这个阶段很想拍摄一部现代题材的警匪电影,“这类题材的剧本很难拍出新意,但我在这个本子里看到了很新的东西。”
“我觉得这个角色的前后变化还是特别大的,不管是形象还是他的心理状态,都有很显著的成长。”王安宇说,自己被毕正明的角色深深吸引,“他是一个很善良也很执拗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一直希望证明自己。但他并不是特别完美的人,会有一些缺陷,而这正是我特别喜欢他的地方。”王安宇坦言,生活中的自己也是一个“很容易偏执的人”,只要认定的事,就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有时候会听不进别人的想法,就像毕正明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越发坚定了“作为警察要坚守正义”的信念,“这点我俩很像”。
对角色成长阶段仔细研究
为了吃透角色,王安宇仔细研究剧本,对人物的成长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毕正明从头到尾贯彻的是想要成为警察的初心。但客观地说,毕正明一开始想当警察更多是来自虚荣心,“因为他小时候被警察救了,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荣誉感,既羡慕又向往,但他只看到了警察被崇拜的光环,却没意识到背后要付出的艰辛。”
当毕正明在执行任务时意外瘸了腿,却还是想要坚持当警察,这时候他的动机更多是出于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他有一个很爱他的妈妈,家里也有一个服装店,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当人生第一次遭遇了这么大的身体变故之后,他发现自己好像接受不了这件事情,所以他不服输。”王安宇解释。
真正让毕正明成长起来的阶段是他作为警方卧底打入小偷团伙内部,他发现这些人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他在心态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摇摆,开始纠结该不该抓这些“可能是好人的贼”。但随着经历江米条、大白桃的相继离开,他逐渐意识到贼就是贼,虽然他们可能命不由己,但走上歪路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而真正的罪恶根源是背后的贼帮“荣门”。同时,随着朋友们的离去,作为警察的他也多了一份“复仇心”。他花了一年时间追捕花手,最终将其绳之以法,“背后的驱动力已经变得很复杂了,包括有骨子里的正义感,有为朋友讨公道的决心,也有继承父亲遗志的使命感。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塑造了作为警察的坚定底色。”
为了演好毕正明跛脚后的肢体动作,开拍前王安宇特意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跛脚原来也有很多类型。“在拍戏的时候,随着剧情推进,我慢慢减轻了他的跛脚程度,以至于到后面有时候他奔跑起来,看起来没那么明显。”
三组人物关系展现故事复杂性
影片给毕正明设计了三组人物关系。首先是跟花手(王彦霖 饰)的关系。两人小时候就在火车上擦肩而过,只不过花手选择偷东西,即使看到了警察救人的画面却还是伤了警察;毕正明在对方需要帮助时递上一瓶汽水,因目睹了警察救人的场景而立志要当警察。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年龄,两人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我觉得这是比较令人唏嘘的部分。”王安宇跟导演佟志坚说,希望把这两个人的交织拍得更有“命运的味道”。
其次是毕正明跟大白桃(张天爱饰)之间的“亦师亦友”关系。一开始大白桃更像毕正明的师傅,后来随着共同经历各种事情,两人慢慢就成了朋友。王安宇认为,大白桃一直很有同理心,她觉得身为乞丐的毕正明很可怜,还劝他最好不要加入“荣门”。她不仅教毕正明偷东西,还帮他打听治疗腿伤的老中医,这段关系中有很温暖的一面,也让毕正明对小偷群体有了更多客观的了解。
最后是毕正明跟周队(聂远 饰)之间的“父子情”。因为周队除了是上级,也是毕正明爸爸的同事,“总会在暗中尽可能地用他的方式来保护毕正明。”
希望演出角色身上的信念感
在吃透了情节和角色后,王安宇希望能够在毕正明的身上演出层次感来。
毕正明刚当警察的时候,王安宇希望把角色塑造得更“愣”一点,体现出他和所有的反扒警察都不一样。当毕正明遭遇变故、需要打入小偷团伙时,状态更偏向“间谍”,王安宇尝试通过眼神的细微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目标。
片中有多场打戏,难度都比较大,但王安宇认为,最有挑战性的是“带情感的打戏”,“如果只一味呈现打戏容易显得机械,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加入内心的情感作为驱动力。”
回顾拍摄过程,王安宇最大的感受还是毕正明身上的那份信念感。“毕正明当一个好警察的决心如此强,而受伤害的又是他自己,那么可以理解这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是必经的磨难,我很高兴能遇见这个角色。”(北京晚报记者 王金跃)
标签组: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6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