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转载]先天八卦图正确画法_mars2005747_新浪博客

发表于话题:最正确的八卦图
发布时间:2021-05-07

一般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最先见于明初赵撝谦的《六书本义》,称作“天地自然河图”。其后,章潢收入《图书编》,并更名为“古太极图”。至清初高雪君编篡《易经来注图解》时,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辑入卷末“周易采图”(见下图中的最后一图)。

对于 “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用周元公《太极(图)》之法,圆而入之。”

朱震的《纳甲之图》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而杨甲《六经图》中的《伏羲八卦图》也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今以是图“圆而入之”,即得《心易发微太极之图》。如果,从杨甲《伏羲八卦图》推衍到《心易发微太极之图》,要使结果完全与之吻合,关键在于三个同心圆半径的比例。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内同心圆的半径正是外同心圆半径的二分之一,中同心圆半径是外同心圆半径的四分之三。推衍的过程是:

1、将杨甲《伏羲八卦图》的爻画符号代之以黑白弧形块,作三个同心圆,八分为八个扇区。三白者为乾卦,……三黑者为坤卦。是为第二图。

2、以反“∽”曲线依次中分六个扇区中的黑白弧形块。是为第三图。

3、有去、有补而成第四图。

4、将“离卦上爻”和“坎卦上爻”的扇形变画作水滴状的“鱼眼”,抹去内二同心圆线。是为第五图。

5、将黑白“水滴”状“鱼眼”变画作黑白圆点,抹去八分线。是为第六图。

6、将八卦原本符号标于相应位置,再加上有关文字。是为第七图。

这一推衍过程,笔者早在六年前就已完成,并有文章发表在孟津县郭校等先生所办《易学研究》内部刊物上。今天之所以要“老声”常谈,是因为在“孔子2000”网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易图的哲学内涵及有关宇宙的五个推论》 周吉善)。周先生说“阴阳鱼的太极图”:“是先民们就以圆表示宇宙整体或现实生活中的任一事务。……为了表示一切都在变易的动态模式,又在圆内加了一条S曲线,形成被称为阴阳鱼的太极图。这就是中华先贤对世间万象及宇宙本身作出的最高抽象,即一切动变皆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用代表两种符号推演出必然出现8种本质不同的态,太极图周围又加添了八卦符号。”接着,又进一步说:“华夏先民以阴阳作为最高的抽象;负阴抱阳的一体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务,都是阴阳有序、和谐互补的有机整体;阴阳一体、此消彼长的过程即是展现在眼前的纷纭万象;演化过程可以分为8种不同状态(或称模式)棗这就是易图中包含的哲理。”周先生的这一议论,说到底应该是就杨甲的《伏羲八卦图》而发。而杨甲此图却是来源于北宋邵雍的《观物外篇》“乾坤纵而六子横”之说。如果单就《伏羲八卦图》而发议论,恐怕是得不出如此深邃的“哲理”的。

由近年来人们就所谓 “阴阳鱼的太极图”而发表的议论,笔者想到的是:有些议论固然高明,然而搞好基础研究更是重要!如果基础的东西还没有弄明白、搞清楚,那么所发议论也将是“空中楼阁”,势必成为无根之谈。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注:将七图中的“阴阳鱼”圆图去掉,即是杨甲《六经图》所列《伏羲八卦图》。由七图外画之八卦,即可演变成内画之“阴阳鱼”圆图。可知,所谓的“阴阳鱼的太极图”原本是一幅初爻画于外的“八卦”圆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作易图,始见于宋代。朱熹先作了横图,其弟子林至进而作了圆图(见《易禆传》)。

标签组:[阴阳八卦图] [先天八卦图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722.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