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盘点历史上美国等西方国家辱华事件(图)

发表于话题:512的暗示
发布时间:2021-05-21

近年来,极端辱华言论频频出现在媒体上。最近的美国广播公司(ABC)节目《吉米鸡毛秀》“杀光中国人”引发世界华人一片哗然,强烈不满和抗议已经逼得ABC致歉并叫停该档节目。细数媒体报道,美国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仍根深蒂固。崇尚多元文化的美国,种族歧视案例仍不胜枚举。

万圣节热销辱华道具

 eBay、Etsy网站上出售的中国男性”面具 

就在ABC辱华事件发生后不久,10月底万圣节前夕,美国市面上销售的节日道具中有不少含有“辱华”因素的商品仍然成为热卖品。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今年销售的万圣节道具中包括一个名为“可笑的中国亚洲男性林育群”(观察者网注:林育群因参加台湾选秀节目“星光大道”走红,号称台版苏珊大妈,被美国脱口秀节目当做搞笑话题)的道具,网络上和实体店还随处可见各种带着小辫子的清朝帽子道具以及性感“外卖”中餐服务女性的服饰。这些带有强烈文化刻板印象的面具和服饰等在网上似乎都有不错的销路,体现了中国人在美国民众心中的“负面”形象烙印之深刻。

美联航歧视华人

早在ABC电台播放“杀死中国人”的骇人节目前,有媒体在2013年5月曝光了2012年圣诞节时,美联航粗暴对待中国旅客刘先生,以荒谬理由拒绝其登机,还暴力地撕毁刘先生登机牌。事后美联航上下串通一气混淆视听,还拒不道歉。这一美国公司歧视华人事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反面事例,遭到全球华人谴责。

排华法案

在ABC的道歉之前,美国人还作出了另一项意义更加深重的道歉。2012年6月,美国会众议院终于通过了一项决议案,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歧视华人的《排华法案》表示歉意,加上此前参议院在2011年10月正式为《排华法案》道歉,自此,美国国会算是正式否认了这一带有侮辱、歧视色彩的法案,并否定了“排华”思想。但是,美国目前没有对实施《排华法案》做出任何的赔偿。

《排华法案》可谓美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也最为臭名昭著的辱华事件典型代表。这一法案从订立到被国会否定经历了整整一个多世纪。

1882年,当时的国会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明文排斥单一种族移民的歧视性条文,名为“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该条文内包括禁止华工入境、拒绝外籍华人取得美国国籍等不合理内容。此后多年里,美国又数次延长排华有效期。

1943年,《排华法案》被《马格努森法案》废止。但直到今天,美国法典第8号的第7章仍旧以“排华”字样开头。在法典第8号的15个章节中,第7章是惟一一个完全聚焦于某个特定国籍或种族团体的章节。

华裔士兵陈宇晖受虐自杀

 陈宇晖的离去,给陈家人造成无法磨灭的创痛,图为父母陈炎桃和陈素珍

由于轻视、蔑视华人的顽固心态,导致羞辱、歧视华人和中国的事例数不胜数,近年来来比较具有代表性无疑是华裔陈宇晖不堪凌辱自杀的事件。2011年10月3日,美军驻阿部队华裔一等兵陈宇晖因不堪长期受虐待自杀,从陈宇晖生前的日记、博客和网络聊天记录看,他在军队服役期间多次因种族问题受到其他士兵的排挤和凌辱。目前美国五角大楼仍在对此事进行调查,但迟迟不愿公布调查结果。

美军士兵廖梓源受辱自尽

 廖梓源

就在陈宇晖悲剧发生的同一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下士廖梓源在阿富汗使用机关枪在军营自杀,其自杀原因同样是在军队中因种族原因遭到不公平待遇。案件经过是:4月2日,廖梓源在营区当班时,两位下士命令廖梓源做伏地挺身等体能动作,其中一人用脚踩住他的腿,另外一人往他身上踢尘土。因不堪种族歧视和虐待,廖梓源当晚举枪自尽。

2012年2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事法庭判处此案其中一名被告无罪,还撤销了对另一名被告的欺侮指控。并且,负责此案的法官拒绝将两人行为与廖梓源自杀一事联系起来,最终的判决也比应有的判罪要轻。

 

 

美国电影高喊“杀死中国人”

2010年,美国电影《赤色黎明》中有美国少年高喊“杀死中国人”的桥段,并一再明示或暗示“中国威胁论”,向观众传达有关中国的负面信息。电影尚未上映便引发了美国和世界华人的抗议和谴责。

美国影星莎朗斯通称512地震是“报应”

2008年5月,在中国人民刚刚经历了汶川地震的伤痛后,美国女星莎朗•斯通(Sharon Stone)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了对中国人的厌恶,随后竟口出狂言称汶川地震是报应,引发了多方批评。莎朗•斯通本人事后虽正式道歉,也没能消除中国人对她的不良印象。其代言的品牌也做出相应反应,包括撤换其代言的广告等。

美国主流媒体集体失语

中国和华人频频遭到美国调笑、诟病甚至侮辱,美国当地华人多次举行规模浩大的抗议示威行动。此次反对ABC辱华节目的抗议活动可算规模空前。此前有类似规模的抗议活动发生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2008年4月9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卡弗蒂(Jack Cafferty)在报道旧金山奥运火炬传递时,称中国产品是垃圾(junk),还称“他们与过去50年一直一样,基本上是一帮暴民和匪徒(goons and thugs)。”事后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次CNN辱华事件“集体失语”,许多美国民众压根没有听说此事,卡弗蒂也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时间再倒回2006年,当时的“清晰频道公司”(Clear Channel)调频105.1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史达(Star),原名托伦(Troi Torain),在节目中对竞争对手的华裔血统妻子及4岁女儿发表了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讲话。随后他被公司开除。

由此看来,美国辱华可谓“历史悠久”,相关事例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有分析认为,虽然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华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华裔公民在美国受到的待遇也日渐改善,但中国人还是要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大国风采的同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翻页见其他国家的辱华言论

 

 

 

“希望中国人烧死”的亚朗

“我希望中国的高温能达到140度,把所有中国人都烧死”,“如果现在我面前有一个中国人,我会拿枪打死他”。日前,丹麦赫尔辛格市议员弗阿特-亚朗的这些狂言乱语在丹麦掀起巨大波澜。面临党内外巨大的辞职压力,他轻描淡写地道歉,并拒绝辞职。

面对压力,亚朗不得不道歉,“我表现得像一个傻瓜”,“我跨越了红线,向所有被冒犯的人道歉”。社民党要求他在8月7日前主动辞职,否则要召开支部大会开除他。亚朗对此反应强烈,“我为党服务了20年,他们不能把我踢出去。我不会主动辞职。”

韩主播称韩亚空难“万幸是中国人死”

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韩国《东亚日报》下属的“A频道”主持人尹庆民当天上午在播报韩亚航空坠机事件时称:“最新的消息是,是2名中国人而不是韩国人在事故中死亡,从我们的立场看,真是万幸啊”。此言引发韩国电视观众的强烈质疑。韩国《每日经济》报道称,“A频道”主持人在报道中妄言引发网民们的一致挞伐。网民们纷纷留言:“如果让中国人看到你这样播新闻会带来什么后果啊?”“遇难者年龄这么小,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啊?”“作为电视主播怎么能这么口无遮拦,不是我们国家的人死了就是万幸?”还有网民直接将主播的言行称作“无人性”。

英国BBC主持人克拉克森无端辱骂中国人

2012年1月7日,BBC热门电视节目TopGear主持人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在英国《太阳报》发表专栏文章,就伦敦奥运会花样游泳门票事进行评论并表示:“‘花样游泳’只是一些在水中头朝下、带着帽子的中国女人,你可以在莫克姆海滩免费看到这些。”克拉克森的言论随后引起强烈争议,不仅遭到了来自中国官方和民间的反对和抗议,也在英国本地社会中引发不满。

西班牙女记者节目中暗示中国“人吃人”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西班牙一家私立电视台在近日一期节目中,对当地中餐馆做出了不实描述和报道,并有辱华言论。”

西班牙私立电视台电视五台4月26日播出了一期名为“中餐馆厨房什么样?”的节目。该台女记者艾达•尼扎(Aida Nizar)以“调查者”的身份,采访了几家当地中餐馆,用夸张的表情、引导性的提问方式,对中餐馆做出了不实的描述和报道。

在节目的开始,尼扎随机采访了几个西班牙人,暗示中国人有吃猫肉的习惯。一名受访者说:“我家附近开了一家中餐馆。在它开业之前,附近有很多猫,它开业之后,所有的猫,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在一家中餐馆,尼扎问餐厅负责人:“我听说,你们中国人都很脏啊?”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她又问“是不是中国人死了以后,他们的遗体就会肢解了,然后运到厨房里来做菜用?”从视频上看,这家中餐馆卫生状况尚可,但尼扎走出餐馆后,扶着墙对着镜头说:“对不起,实在忍不住了,太恶心了!”边说边对着墙角干呕。

种族优越主义让不少西方人对中国人有先天的偏见

华人在世界各地安家工作生活,或多或少地遭受过各式各样的种族歧视。有声有形的,如辱骂暴力等,给人切肤之痛;无声无形的隐性歧视更可怕,例如,海关的盘查刁难,商家银行的不信任,雇主的轻蔑等。曾有美国华文媒体报道华人就职遭遇“玻璃天花板”事件,就是指无声无形的、告状无门的歧视。玻璃天花板是上班族认为较普遍的歧视形式。在一家美资公司里担任编程师的冯先生说,不同族裔的同事平时相处都客客气气。但每到升职加薪时,一向业绩不错、努力肯干的华人同事迟迟不能获升职,反而是朝九晚五准点上下班的白人或非裔同事,纷纷升职。值得深思的是,美国、加拿大这些中国移民青睐的国家一直推崇多元文化社会,支持消除种族歧视,但在事实上,种族歧视在这些国家还是根深蒂固的。

有针对美国华人的调查显示,16%的华人认为种族歧视是大问题,24%的华人认为不是问题,56%的华人认为,种族歧视是个问题,但问题不大。在各个移民团体中,华人在美感受种族歧视最强烈,原因有二:第一,《排华法案》给华人留下烙印,认为美国人是歧视华人的。第二,时下,美国经济不景气,仇外和反移民情绪抬头,在选举年到来时总有一些政客通过抹黑中国产品、华人形象来争取选民,在这种氛围下华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不友好对待的情形也许就更多一些,华人心中这根敏感的神经也就绷得更紧。

标签组:[美国史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8681.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