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熬过8年抑郁,49岁港剧男神刚从北大硕士毕业,又去名校学医!_马浚伟

发表于话题:被学医耽误了的演员
发布时间:2021-05-31

原标题:⏩熬过8年抑郁,49岁港剧男神刚从北大硕士毕业,又去名校学医!

主播 | 素年锦时 . 文 | 绘里

来源 | 麦子熟了(ID:maizi8090)

最近,一位「TVB男神」从 北大EMBA硕士毕业的消息两度登上热搜。

第一次是49岁的他在微博晒自己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引起一波网友跪拜。

明星爱用高学历镀金并不少见,人设翻车的更是很多前车之鉴。然而这位男神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查重, 相似率只有0.77%,不得不说十分优秀了。

也因此被许多官媒称为「励志大师」,二度冲上热搜,而他却谦逊澄清回应:

「大家过誉了,毕业的是课程,不是学位,不能相提并论。」

造假的人总是狂妄自大,真正努力的人往往低调谦逊。

而这张对知识充满渴求尊重的清秀面孔,就是49岁的马浚伟。

你可能不熟悉「马浚伟」的名字,但绝对看过他演的TVB古装剧,那些有书卷气的温润贵公子。

最经典的角色当属98版《鹿鼎记》的康熙皇帝,扮相又萌又潇洒,深刻烙印在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1998年 鹿鼎记

和蔡少芬主演的《洛神》,是当年TVB投资最大的人文古装剧,他在剧中是一代才子曹植,七步成诗,心善痴情。

2002年 洛神

除此外,他还主演过《秀才爱上兵》、《帝女花》、《妙手仁心》等多部TVB热剧。

2003年 帝女花

20年前,天生清朗俊秀的扮相,隔着屏幕散发温润气质。

如今男神依然潇洒,而且内外兼具,因为练就了货真价实的知识本领。

原来这么多年,他已暗地成长,越活越励志。

01

影视剧里,马浚伟演惯了儒雅贵公子角色,脸上看不到悲苦岁月的痕迹。 然而他的真实人生曲折迷离,可谓命途多舛,一路乘风破浪。

他是香港屋邨仔,1971年出生贫民的七口之家。

父亲是九龙巴士司机,母亲是制衣厂女工,父母的早出晚归、吃苦耐劳,是他做人的榜样。

他从小明白做人要付出和争取,今天有不代表明天有。

小玄子6岁登基,一生勤勉执政。而马浚伟的6岁,常常半夜被父亲叫醒,一起照顾患癌症的母亲。

14岁在雪糕店做兼职,16岁在图书馆当管理员。

他的青春,于尝试担当责任的乖顺,和承受密集的辛苦中度过。

读书的梦想被生活搁浅,年少轻狂的日子,他没有狂过。

生存是首要的,骨子里也有不甘。

他喜爱唱歌,参加了44次歌唱比赛,1993年以歌手身份踏着荆棘出道,这一年他22岁。

这是生活给他打开的一扇窗,也是一次残酷的试炼。

唱片公司给他的出道宣传语,迅速让他被大众认知,却一次性拉踩了三位天王:

「他不是克勤,他不是学友,他不是黎明,他是马浚伟。」

世人记住了这张和黎明酷似的少年脸,却不了解他作为新人的被动和尴尬:

「你唱歌不错,新人凭什么和天王比较?!」

每一次出场被喝倒彩,就这样持续了2年。

最腿软的一次,是在慈善晚会,主持人介绍他时,说接下来出场的是那个像黎明的人。台下360°的唏嘘倒彩令他哭了出来,躲在后台不敢出去。

出师未捷,公司也不再与他续约。

受尽挫折,他一度放弃做歌手。

年近30岁,转回去做营业员吧,一样也可以养活自己。正心灰意冷时,生命中的贵人曾励珍鼓励他改投TVB电视剧,他陆续演了一些小角色。

1998年,试镜《鹿鼎记》时,马浚伟的心态是死马当活马医,这次是退出演艺圈的最后一搏。

没想到,《鹿鼎记》成为经典,康熙的角色令马浚伟一炮走红。

当时,这部剧独创用话剧的形式表达人物心理,对演员的演技是很大考验。马浚伟毫无经验,只能用勤能补拙这一招,他花费更长的时间钻研表演。

好在走一步终有一步的成长。

马浚伟用机灵与青涩,努力演活了身负重任、危机四伏的少年康熙,眼神清澈坚毅,就连金庸也评价他,是众多版本中演得最似康熙的一个。

他唱的主题曲《头顶一片天》,道尽了少年天子心中的寂寥,与从前发小的不舍与留恋,都是回不去的日子。

在那个没有腐女的时代,「玄桂CP」一度成为兄弟友情的最高形式。

从「选秀回锅肉」歌手起步,人生十字路口,别人的看法,终归只是参考意见。庆幸马浚伟选择了不畏惧的前行,晋级成为了TVB当红古装小生,在演艺事业里重获新生。

《鹿鼎记》是马浚伟的翻身之作,事业起色之时,他本应顺着男一号的道路,保持努力上坡的劲头,迎接下一个高峰,却被推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1999年,忍受了多年病痛折磨的母亲,需要进行一次极其痛苦的手术。

在马浚伟的哭求下,母亲才答应接受。进手术室前,母亲恐慌发作,拉着儿子的手质问:「你是不是要我死!」

手术虽成功了,遗憾母亲仍未战胜病魔,因并发症悄然离世。

马浚伟对母亲感情越深厚,越难走出罪疚感。

内心精神的崩塌,意味着更大的世界等待你去重组。

他陷入了极度痛苦,闭门不出,连喝三四打酒也不能醉,喝到吐光,又继续喝,始终无法帮他解除情绪。

他患上了严重的惊恐障碍和抑郁症,20年来,经历了上千次的发作。期间,女朋友许慧玲也和他分了手。

有次采访,他说:「大家不知道,表面乐观的我,其实笑得很假,我一直都没开心过。」

人生的谷底,他把剧烈的悲伤留给了自己,酝酿着浴火重生的勇气。

8年里,他独自在深渊里苦撑着。不断进行药物治疗和运动健身,寻求爱和信仰的力量,直至伤口平复。

竭尽全力不影响工作,2002年《洛神》、2003年《帝女花》,他演绎的曹植和周世显,都是才华横溢、情深义重的暖男角色。

时隔20年,因爱而自责,在抑郁井底体验伤痛的挣扎经历,沉淀为了马浚伟的创作养分,被写入自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生前约死后》故事原型:

一个儿子从自怨自责放弃人生,最终释怀放下重新上路的成长经历。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情绪病不可怕,爱与痛的纠缠过后,愈加懂得投入当下生活的可贵,实实在在做个有担当的人。

每一份生命投喂的痛苦,都被他极力转化为成长的礼物。

母亲患病的22年,他收集关于中医药和食疗的各种资料,剪存在两个厚厚的硬皮本里。

当48岁计划学中医时,他说:「我学医,不是为成医,而是为成全!」

他成全的是当年亲眼目睹母亲失去各种生理机能却无能为力的自己,也能免费给别人看病。

近日,北大EMBA硕士毕业后,他说到做到,9月即将入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基础班,12月还有一个短期的儿童心理学课程。

抑郁症没有杀死马浚伟,他不断通过工作和学习打捞自己, 先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02

40岁以后,马浚伟走出阴霾,重新握住了生活的方向盘,弥补自己前半生的时光,追回那些被搁浅的梦想。

2018-2020年,马同学在微博上记录了北大念EMBA的全过程。

他每周从工作现场飞到北京,欢欣雀跃地融入校园生活,开心得像个49岁的孩子。

早上5点半起床,上课前会骑着单车在校园转悠,穿着正式的西装,带上书包文具,准时来到教室开课。

一丝不苟地按照16大模块,逐一完成3万字EMBA毕业论文,细节到未名湖畔实地打卡、教授上课心得、课题新进展都会分享出来。

这还不是马同学的全部日常,除了写剧本、演话剧电影,还努力身兼了多重身份:

2018年,在新加坡学习咖啡师课程,拿到了SCA咖啡文凭,创建咖啡品牌,将爱好变成了事业。

2013年,在香港和家人经营连锁教育培训机构,2019年出版教辅图书。

这些都是利用工作之余进行,网友称他为「真·时间管理大师」,这一次是褒义。

他说, 「活到今天,要我给钱买车,我宁愿给钱去读书。越是接受新的专业知识,越会看清自己的无知和局限。」

这两年,马浚伟一边照常拍戏工作,一边坚持每周飞到北京上课,两年间在学费和交通住宿上的花费近200万。

他能够动不动就进修,并非单纯来自有钱任性,还有背后的辛苦付出和上进意志。

每个人都有长长的愿望清单,它需要勇气驱动,而总误以为被时间、金钱的各种因素限制。

实现心中愿望,哪怕时间和金钱就位,还得心中有一股拼尽全力,不怕输的劲儿。

他最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 「我不怕输,但我想赢!」

北大光华管理的入学竞争非常大,他也自认为并非聪明,懂得不多,所以不断阅读、学习、练习,不断重复!

哪怕已经49岁,经历了五光十色的娱乐圈,还是想认真充实自己,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马同学。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对世界的求知欲,才是他越活越童真的秘诀。

他明白, 一个人的开心不是拥有多少东西,而是没有背负什么烦恼。要出现的事,自然会在未来发生。

他努力去做的,就是逐渐修补自己,从物质条件独立到内心强大,两者缺一不可。

他百般尝试歌手之路,承受着诋毁和不堪,人看清自己很难,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证明。不退缩逃避,才能在事业低谷迎来转机。

母亲离世和抑郁症,是命运安排的沉痛打击,并没有彻底使他一蹶不振,不毁损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走出迷雾。

03

马浚伟说,「我走过的路,很多是出自自己的心愿,有些不是,但我感到是有上天带领的,我的路就是这样。 既然有勇气争取,就要有勇气承担。

一路上,他送给自己后半生最好的礼物,是持续进修学习,善用光阴。

对喜爱的事情,毫无保留地投入,将禀赋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打破来自家庭和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同时还能去成全别人。

学过的每一样东西,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派上用场。

走过半生,马浚伟已经没有偶像包袱,他常说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屋邨仔,又沉又重的生活,反而令他脚踏实地,努力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面对痛苦起伏,努力向上,把余生献给热爱的事,以平凡之身,对抗世事艰难,换取惊鸿瞬间。

曾经的玉面男神,如今的工作狂、理想狂、实践狂,这就是49岁的真·男神马浚伟!

作者: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麦子熟了(maizi8090),一个有温度有态度、全网最优秀青年聚集地。分享最深刻观点、见证最精彩人生,麦子与你一同遇见成长!

标签组:[娱乐八卦] [tvb] [马浚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9006.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