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毁三观的低俗网贷广告,是在欺负穷人见识短还是投其所好?_信仰

发表于话题:最毁三观的广告
发布时间:2021-05-31

原标题:毁三观的低俗网贷广告,是在欺负穷人见识短还是投其所好?

前不久,我们发套路贷相关的文章时,谈到了360借款、京东金融的恶俗广告。

有粉丝说,我们觉得恶俗,是因为这广告的目标群体压根儿就是我们,我们不喜欢,自然有人喜欢。

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一线城市白领绝对不会喜欢快手中最火的段子,相反在城市刷爆的话题却在快手上一点声音都没”

还有在马保国跻身顶流之前,上一个通过非正常途径引发全网热度的,还是豆瓣4分职场剧担当——靳东

靳东有1500万微博粉丝,但这位“十八线”明星挤上头条的时刻,都跟他对都市精英的浮夸和土味演绎有关。

如果不是不久前的“假靳东”事件,很多人恐怕想不到,真有不少观众会迷上他抖鸡汤时的西装革履和一头明亮的发胶。

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割裂,分属不同圈层的人,彼此陌生,对不同圈层人的生活方式不理解。

01

文化割裂现象在古代

其实,这种现象在古代就屡见不鲜。

就算在经济高度发达,逐渐进入市民社会的唐宋时代,精英士大夫与百姓的距离仍很遥远。

在当时,精英士大夫们实际上与百姓奉行着彼此割裂的两套信仰体系。

在士大夫的信仰世界中,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便是去文庙祭拜孔子与周公。

自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刘邦自淮南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首开先河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与士大夫都在各地大修文庙。

如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诏“州、县学皆作孔庙”,以“庙中有学、学中设庙、庙学合一”形制,极大地促进了孔庙的建设。

从此,“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师之庙矣”,这种形制使得文庙的数量大为增加。

到宋代时,中国有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厅学、乡学等各级学校孔子庙1740多所,孔庙由阙里而遍布华夏大地,县及县级以上城市皆有孔庙,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标配”。

每到逢年过节,各地的儒生与官员都要前往文庙,以隆重的祭奠祭祀周公与孔子。

尽管文庙已经遍布各地,但是寻常百姓却从未参加过文庙的祭祀活动。

不仅如此,朝廷还明确规定不允许非儒生的平民进入文庙。

当然,一般平民其实也没有多大欲望参加文庙举行的祭祀活动。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无论是周公还是孔子,都是太过于遥远的存在,他们的精神寄托,要比儒生士大夫丰富的多,不仅有各种寺院道观,还有遍布城乡的各种原始信仰。

士大夫和民众信仰本来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然而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却对民众的各种信仰体系颇不待见。

寺院道观权且不论,大多数民众的原始信仰,更为士大夫们所嫉恨,将之统统称之为淫祠,必欲除之而后快。

比如唐代名相狄仁杰,就曾因禁毁淫祠1700多所而闻名天下。

宋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没有使二者间的这种文化割裂有所弥合,反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政和元年(1111年),朝廷便禁毁淫祠1038所,并下诏严令禁止民间私自设立祠堂。

朝廷做了榜样,地方上的官员们也纷纷以禁毁淫祠为要务,如湖州地方官就曾禁毁淫祠数十所,抓捕巫师数十人。

北宋官员们不仅积极的禁毁淫祠,而且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告密机制,力图根绝这些野蛮生长的民间祭祀活动。

实际上,淫祠的存在诚然有危害社会稳定的地方。

但之所以屡禁不止,还是在于北宋飞速发达的经济,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充满了空虚,急需要一个信仰来为之提供支撑

但是北宋的士大夫们却并未试图去理解民众的精神需求,总是一力禁毁。另一方面又拒绝民众进入文庙,与其分享信仰体系,毫无疑问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文化割裂现象。

02

曾经的杀马特青年

北宋士大夫不让平民进文庙,与今天北上广的城市精英们通过985 、211或是国际名校的文凭确立自身的活动圈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富士康上班的人想混进这个圈子,估计很难。

天之骄子们通过陶渊明的诗歌,以为能在农村得到心灵的洗礼,他们以为农村是李子柒式的田园牧歌。

不过,这天底下的事,不是你不看它,它就没了。

还记得本世纪初,那群杀马特少年吗?

温和的人们评价“非主流”,大部分是骂他们“脑残、低俗。”

为了搞清这批90后农村青年的生存状态,纪录片导演李一凡充分领会了革命导师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他去工厂流水线实地蹲点,与拍摄对象互加好友、同吃同住,终于拍到了在国内曾经风靡一时、却又销声匿迹的杀马特。

杀马特或许是一种信仰、态度或主张,但它首先是一种发型,特点是五颜六色又四面开花。

在“45度角仰望星空”成为流行金句的那些年,杀家军三五成群地顶一脑袋在街上走,构成了泛城乡结合部最朋克的风景线。

根据他的统计,杀马特成员几乎都是中小学辍学的留守儿童,进工厂平均年龄14岁,不懂社交、空虚寂寞、基本胆小,普遍抑郁,来到陌生人社会后,大多有被偷被骗的经历,有人一下火车站包就被拎走了。

选择加入组织,是因为这层保护色看上去唬人,也便于相互建立认同。

可现在,杀马特只能在“污染市容、有伤风化”的谴责中剪去头发,重新到每15分钟换一班的工位上洗心革面,老实待着。

他们的生活疲劳、单调,毫无趣味可言。

李子柒式的农村和现实的农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由此可见,缺乏共鸣和毫无交集,是目前互联网文化现状的关键词。

文化割裂现象,绝不仅仅存在于城市中的游民草根与市民之间,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文化割裂,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03

骗子为何选择靳东

北上广深和三四五线长久接受不同的信息内容和文化符号,由此形成迥异的审美趣味与消费习惯。

当年赵丽蓉、赵本山的小品能让全国人民欢笑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在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技术进步加速铺平传播渠道,在同一种媒介的覆盖下,城乡二元的文化割裂完全暴露在我们眼前。

李诞还一再强调:一个表演者不能放低姿态,就很难触及更广泛的共鸣,到头来是在自说自话。

但是李诞抖的包袱,什么挤地铁啊,调侃国足啊,仍旧是一二线城市关注的焦点,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李诞的搞笑功夫那么强,还是无法占据广袤的内陆地区。

尽管在今天,日活超3亿的快手拥有了大批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但其平台里的主流内容和主播仍然难以向上穿透。

散打哥、二驴、方丈、祁天道、张二嫂这些几千万粉丝的快手大V,对于绝大多数一线城市的互联网用户来说仍然是陌生且遥远的。

是技术进步,让人一头撞见了审美端的“不同中国”,撞见了文化层面难以逾越的天堑——他广场神曲,你欧美流行;他穿越玄幻,你名著经典;他天佑giao哥,你德纲李诞;他在直播给老铁打赏,你在网课听财经论坛。

所以,骗子才会选择靳东,而不是人气更火的“TF男孩儿”,对于城市边缘或者农村,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来说,靳东毫无疑问更符合他们的审美。

这骗子也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可以说这叫“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说到底,文化的割裂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其背后蕴含的极其严重社会割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差异,还构成了不同社会阶层内部身份认同的重要标识。

想当初互联网的产生,曾经让世人对未来充满了梦想,认为通过网络可以打破阶层与地域之间的壁垒,成为真正意义上结为一体。

但是现实的发展却让这些梦想越来越成为了幻想。

媒介技术的进步,不但未能打破这些壁垒,反而让因为地域、经济、教育等格差而产生的分层,逐步化为不同的文化圈层并且各自壮大,形成闭环,不过是更易于辨认罢了。

如果只是让生存经验迥异的人看到彼此,而非理解彼此,那么这种“看到”的结果一定不是拉近,而是疏远——不同的人难以相互认同、取得共识,更可能相互取笑、心怀不满。

参考文献:

鲁舒天《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

更多精彩内容,戳下面

朝代:秦朝|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闲谈:苏轼 | 吕雉 | 韩信 | 猪毛 |慕容复

标签组:[靳东] [孔子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9075.html

相关阅读

朱高炽早年间有哪些奇葩经历?他为什么能继位?

说到朱高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对于明朝的仁宗皇帝朱高炽,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是其早年间的一些奇葩经历,却足以引起众人对其的兴趣。由于身材过于肥胖,他...

2025-10-30

刘邦早年时不务正业 众多有志之士为何还追随刘邦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早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韩信、彭越、英布会合刘邦,爆发了垓下之战。刘邦坐镇后方,韩信带着汉军三十万为主力逼近垓下,大败楚军。最后项...

2025-10-30

韩信明明可以在关键时候背叛刘邦 韩信为何没有那么做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和刘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评价韩信的成语当中有一个词非常能概括韩信的一生,那就是国士无双。什么事国士无双呢?先要了解士这个身份,同时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韩信...

2025-10-30

福全作为康熙的兄弟 康熙为什么要严惩福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福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即公元1661年2月5日),顺治皇帝驾崩,此后就由他的皇三子玄烨继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剧照其...

2025-10-30

揭秘德妃死亡之谜 德妃真的是被雍正逼死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德妃暴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雍正生母德妃之死是雍正王朝继“雍正继位”这个千古谜团后留给后世的又一清宫疑案。德妃剧照其中有的说德妃之死因是她看不惯雍正帝胤禛欺压亲弟十四阿哥...

2025-10-30

对雍正帝忠心耿耿的田文镜,为何后来会被乾隆帝夷平墓穴?

说到田文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喜欢的并且器重大臣。这些大臣或是因为对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汉武帝朝的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

2025-10-30

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人,最后什么结局?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的污点,他因残害兄弟、逼父退位被世人诟病,从此背负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恶名。隋朝末年,隋炀帝穷兵黩武、滥用民力,搞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军遍及全国。据史书记载,当时大大小小的反隋势...

2025-10-30

雍正继位之后 最不高兴的人为什么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德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根据史料中的记载,雍正继位之后,最不高兴的一个人,反倒是他的亲生母亲乌雅氏。按理说,自己的儿子成功当了皇帝,当母亲的应该高兴才对,可...

2025-10-30

雍正临死除掉一人让乾隆坐稳江山六十年 雍正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和乾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志》曾言:“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从古至今,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都会经历许多挫折,对于这些人而言,外界的屈辱并不会让...

2025-10-30

王保保的历史原型是谁?他一生有何作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扩郭帖木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368年,明朝正式建立,出现在了中国朝代序列当中。但此时,元朝并没有灭亡,元顺帝被元朝朝臣们拥护到了漠北,开始了北元时期...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