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史记》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发表于话题:人类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发布时间:2021-05-31

我来班门弄斧地说一个。。。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以下为正文*

很多年前初读《史记・赵世家》,对下面这段话中下划线的部分感到非常不解:

"...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至赵夙。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

作为《史记》“三十世家”中叙事最为详尽宏大的之一,《赵世家》在这里却直接略过了整整四代人的信息,很是蹊跷。。。后来知道了晋国历史上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冥冥中感到这两者间或许存在着某种关联。。。

不过在说“曲沃代翼”以前需要先交代一下另一个重要事件,这就是“平王东迁”。大家对“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应该是耳熟能详了,据说"幽王"在位期间为博褒姒红颜一笑,以犬戎入侵的幌子骗诸侯进京勤王,诸侯一而再地被耍,后来犬戎真的来寇关了,却没人来救,于是"幽王"落得个身死国灭,西周灭亡(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简单,”烽火戏诸侯“史学界已有定论是后世抹黑,但暂且不表)。"幽王"的儿子"平王"迁都洛阳,以续国祚,是为东周。

辅佐“平王东迁“的功臣里,就有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文侯”姬仇。"晋文侯"因为勤王有功,作为王室盟友的地位得到了巩固,晋国的势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文侯"姬仇死后,儿子姬伯继位,是为“晋昭侯”。不知道姬伯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继位后,把自己的叔叔姬成师分封到了“曲沃”(不是今天的山西省曲沃县,而是今天的山西省闻喜县,比今天的曲沃更靠南),史称“曲沃桓叔”。分封也就罢了,问题是,曲沃无论人口、地域面积还是城防上来讲,都比当时的晋国都城“翼城”要强大,因而随即就有家臣提出异议,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果然,”曲沃桓叔“不久就发动了篡夺晋国统治权的内战。这场持续了整整67年的家族内斗中,旁系的“曲沃”家族前后发动了大小几十次战争,先后杀掉了6任嫡系的晋国国君(有直接攻入国都杀死的,有骗出来诱杀的,也有派遣刺客暗杀的),历经三代人的努力(“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终于在“曲沃武公”这一代成功取代嫡系君主世系----而”曲沃武公“也由是被后世称作”晋武公“。之所以耗时近70年,是因为每一次曲沃家族进攻,都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第一次”曲沃桓叔“都已经攻入翼城并且杀死了”晋昭侯“,但在翼城人民自发的组织下,打退了”桓叔“的军队。后来周王室也曾调集诸侯军队对曲沃进行牵制。可尽管曲沃家族没有一鼓作气拿下国都,但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侵蚀着从曲沃到翼城一线、以及翼城周边的领土,最后翼城基本就是一座孤城,毫无还手之力。更值得玩味的是周王室此时的态度,在收取了”曲沃武公“的重金贿赂之后,承认了既成事实。

好,现在我们来复盘一下时间线。

根据上面的引文,叔带是在"周幽王"时期“去周如晋”的,并且是“事晋文侯”。也就是说叔带是在“曲沃代翼”发生前不久到达的晋国,建立了赵姓。而引文中接下来的一句则是:“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至赵夙。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 直接跳到了”晋献公“时期,而”晋献公“是”曲沃武公“的儿子。。。也就是说,赵氏的故事被掐掉的部分,正好对应于”曲沃代翼“。。。这说明了什么?

个人觉得有两种可能:1)赵氏家族站在了(或者根本就身处)曲沃阵营,直接参与了叛乱,事后希望掩盖这段历史。2)夺权后的”曲沃家族“有意回避这段历史污点,把记载从史籍中整体删除了,当然也就包括赵家的历史记载。

不过根据赵氏在晋国后期的发展势头来看,更像是当初站对了边的人,因而个人倾向于第一种可能性较大----虽然我本人姓赵 。。。很尴尬。。。

因为出身曲沃的旁系取代了正宗, 你会看到《史记》中记载后世的晋国国君即位前祭祀祖先的时候都会有一句”朝武宫“,”武宫“指的即是摆放”曲沃武公“灵位的宗庙,这里面包括大家熟悉的”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晋文公“姬重耳。重耳流亡19年后重返晋国执政,抵达的第一站并非国都翼城,而是直奔曲沃而去。

几百年后历史重演,”韩”、“赵”、“魏“瓜分晋国成为新晋诸侯。”三家分晋“也成为中国历史”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并在一千多年后,被司马温公作为旷世巨著《资治通鉴》的叙事起点,因为他觉得这是”礼崩乐坏的开始“。其实这点我不太敢苟同,在我看来”礼乐“从未好过,人性向来如此。且不说”三晋“不过是有样学样,即使回到”曲沃桓叔“的时代,我想,大多数人放到那个位置,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下面是彩蛋时间*

前不久山西省境内的一项考古发现,让”曲沃代翼“这一历史事件更加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位于山西省曲沃县的羊舌村,发现了一座晋国国君级大墓(下图右侧的中字型墓,左侧那个为夫人墓),奇怪的是,这位”国君“并没有选择安葬在几公里之外的祖坟,而是另行选址。但从下面三张图里都可以看到,祭祀坑之多(240多座,甚至包括人牲)足以证明墓主人身份之高贵。


而更奇怪的是,发掘过程中发现,这座墓在下葬后不久就遭到了大规模的捣毁,所有标志身份的青铜礼器都被取走,甚至连墓主人的遗体也被砍断,头颅被踢到墓坑一角。

考古学家们虽然一致认定这就是”曲沃代翼“时期某一方的家主,可具体是哪方势力,专家们却发生了分歧。

我个人认为,这是”曲沃“一系的”桓叔“或者”庄伯“。有以下几点依据:

第一,从地点上判断。这位君主没有埋进晋国祖坟,应该是不得已的事情,既然时间断代上已经确定是”曲沃代翼“期间的事,那这个”不得已“很可能就是因为是旁系,再加上是反叛的一方,自然无法埋入嫡系本家国君序列的祖坟。青铜礼器被移走也间接证明了这点----这位墓主人希望以超越自己身份的规格下葬,但很快遭到了晋国正宗的报复。

第二,从迹象上判断。祭祀坑似乎是晚于毁墓,逻辑上讲,应该是曲沃一方先埋了人,被翼城一方给毁了,后来曲沃夺权成功之后,恢复了这位先人的荣耀,世代祭祀,否则无法解释这密密麻麻的祭祀坑。

第三,之所以认为是”曲沃桓叔“或者是”曲沃庄伯“,而不是”曲沃武公“,是因为”武公“时期已经夺权成功,不可能会出现明目张胆的毁墓行为。

*结语*

很多朋友看历史喜欢看个黑白功过,其实吧,我倒是觉得没那么多是非对错,所有人不过是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一些痕迹。就拿”曲沃代翼“来讲,回到当年的历史时空下,绝对是人间惨剧,可千百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更多的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家族史诗。

最后用我师兄的词作为结束吧: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标签组:[历史] [中国历史] [唐朝] [西汉] [史记] [离骚] [汉书] [二十四史] [曲沃] [后汉书] [晋国] [曲沃代翼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9789.html

相关阅读

贾宝玉为何独爱林黛玉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疑惑,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柔弱的,爱耍小脾气的林妹妹,偏偏对温柔懂事,端庄大方的薛宝钗一点也爱不起来呢? 其实,林黛玉并非一无是处,她有三处优点,让宝玉爱不释手,从此其他女子在...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

2025-07-31

杜牧的故事之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

2025-07-3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

2025-07-31

《相见欢》赏析:剪不断理还乱

文学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

2025-07-31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

2025-07-31

《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

2025-07-3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

2025-07-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