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年高✖世界记忆大师】高考倒计时30天,2021高考数学有哪些新变化?

发表于话题:2021高考变化
发布时间:2021-06-01

高中数学有439个知识点,高考数学有167个知识点,其中80个易错点,57个难点、失分点,这些你都掌握了吗?你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数学轻轻松松能考120分,而你怎么努力还是考60分?高考只剩最后一个月,数学如何完成逆袭呢?高考数学真的看天赋吗?年高君采访了几位高考僧们,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吧~

知乎视频www.zhihu.com


世界记忆大师姬广亮:

其实选择题也好,填空题也罢,考查的都是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把每一单元学习的内容,不管是定义、公式还有解题思路,把它学完之后画成思维导图,就可以比较形象直观地把我们大脑里面随机零散的数学知识点变成一张知识的大网。

————————

二、我们可以看到,试卷第三部分就是解答题,一共70分,其中还包括两道选考题占了10分。老师们可以给我们讲一讲解答题这个部分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呢?

智力女王刘天麒老师:

解答题在高考中其实是非常套路化的玩法了,第一题往往是三角或是数列,接下来是立体几何,然后是概率统计,有的时候互换位置,再往后就是圆锥曲线和导数,有的时候也会互换位置。而选考的话也是固定的,要不就是极坐标和参数方程,要么就是不等式。

脑图数学体系创始人尹亮辉老师:

新高考和老高考的不同:

对于高考来说,解答题前五道肯定是亘古不变的。但是旧高考是三角和数列只考一道,但都是50%的概率。如果是新高考的话我们要注意,这两道题是必考。

解决解答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横向刷题”。如果你想突破某一类题型或者一个模块,就不要一张卷子从第一题做到22题,啥都有,其实你做半天,好像也没有太多感觉。因此我建议大家横向刷题,比如说50套试卷里把每套试卷的涉及到三角函数的题都给做了,那么当你把这50道题做完,大家一定会对这一类题型有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

————————

三、最后还有一个月,老师们会给大家什么样的备考建议,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成绩吗?

世界记忆大师姬广亮:

善用错题本,错题本的使用对提升是非常快的,在错题当中不断的把经验积累下来,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知道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智力女王刘天麒老师:

最后只有一个月我们可以整体做一些规划还有策略,可以分为3个10天。

第一个10天我们可以做模块训练,看看每个模块有哪些薄弱点可以再补一补;第二个10天,我们可以马上转到套卷训练,模块知识综合在一起,保证速度和正确率。通过套卷训练,看看自己哪个地方还不够稳把它补上;最后10天,我们可以进行查漏补缺,该舍弃就舍弃,一定要快狠准。

脑图数学体系创始人尹亮辉老师:

同学们都觉得最后时间段了,想见更多的题,想做最多的题,其实是错的。最后一个月一定要稳下来,慢下来,不要记那么多题。先把手头上的易错点都解决好,宁少勿多。

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可以回忆,你经过那么多次期中期末考、模拟考,记住你考最好的那一次的状态,把你考前、考后、考中的一些心态记录下来,然后记住这种感觉,这个方法在考场里面肯定有奇效的。


天才少女谭梦云老师:

第一点要定位清晰。

不要好高骛远,当然也不要妄自菲薄。多少分的同学学多少分的内容:

60分以下的同学们就把课本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做了,这就很好了。这就能考八九十分了。八九十分,处于及格线左右的同学,那我就建议大家把三角、数列、立体几何、概率这四个题尽可能的突破一下,这样就可能会跃迁到110到120这个水平。那如果你已经在110-120左右波动,那我建议大家最后这一个月可以适当的去突破一下圆锥曲线和导数这两个重难模块。

第二点是上帝视角。

我们知道高考是有规律的,高考题型是有题型分布图的,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同一个模块里边,题型大概就是十几种左右,所以其实我们如果能够抓住这些重难的核心的题型去突破的话,效果还是非常快、非常好的。

第三点理科需要背诵。

有一个概念一定要明确,尤其到了最后很多同学认为文科是背出来的,理科重点在理解。但其实这个事咱们得辩证的说,在我看来【理科需要背,文科才需要理解】。因为很多同学在学数学的时候光理解,理解半天没记住。当你看到新题的时候,你想我当年做过像它一样的题,你要是想不到肯定就没有思路。

所以大家学理科一定要注重记忆和消化的过程,这个非常关键,而文科反而需要理解。

————————

四、之前我们会这样吐槽,数学这一学科我们考试用它,毕了业应该没有什么机会用到数学了吧。但是看到各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又觉得大家身上有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很坚毅的气质,所以老师们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学数学从你的人生角度上来看它会给你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会讲相声的数学老师谢天洲:

首先,数学的重要性是一定需要肯定的,其实很多大学里面的热门专业,比如说像金融、计算机,都是需要继续学数学的,高中数学学得好就是在给大学打基础。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学数学并不能帮你去买菜,但它会决定你未来去哪儿买菜】。

第二,学数学的过程本身是在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像排列组合学好了,其实统筹的能力你就有了。我们都知道学数学很难,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把我们数学的学习变成很有规律的事情,那么其实你的自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都会在无形之中慢慢培养起来,对我们的未来人生都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和几位数学老师的交谈,我们能感受到当老师不是一种表演,当老师的本质是不留痕迹的去帮助学生。作为一个好老师,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成绩的提升,影响他们更多的是方方面面。

【谭梦云 老师,16岁考取清华大学,11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新浪五星金牌教师,作业帮“快数学”体系创立人】
【谢天洲 老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1年教学经验,授课时长超10000小时,ACI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作业帮“最会讲相声的数学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洲叔”】
【刘天麒 老师:作业帮高一数学教学负责人,两项国际级数学发明专利拥有者,曾出席国家部门主办的国际会议并发表演讲】
【尹亮辉 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1年教学经验,作业帮脑图数学体系创始人,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飞哥”】

高三是一种弧度,因为人生绝不会有坦荡的阳光道,有的只是陡峭的山崖和莫测的深海;高三也是人生的一种高度,不知道今天的你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化作雄鹰冲向高考胜利的长空。

在最后一个月,年高君和诸位老师们一起送大家两个字“稳住”!希望今年6月会是大家的折桂之时,加油吧!同学们!


也希望在诸位优秀的数学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高考成绩一飞冲天!

之后的每期【年高深度专栏】,年高君都会采访一位大咖嘉宾,为大家奉上热腾腾的高考干货内容,敬请期待吧~

精彩专访回顾:

今年我高考:【年高X张雪峰】高考志愿专家张雪峰谈志愿填报四大原则,让你不踩坑!zhuanlan.zhihu.com今年我高考:【年高×前坦桑尼亚总统翻译】英语or小语种灵魂三问,如何在高考语言类考试中脱颖而出?zhuanlan.zhihu.com今年我高考:【年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高考最新命题趋势解析,2021高考究竟考什么?zhuanlan.zhihu.com今年我高考:【年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什么是快乐教育?补习班在孩子成长中发挥多大能量?zhuanlan.zhihu.com今年我高考:【年高✖ 北大理学博士】深度解析,2021高考物理最新变化趋势有哪些?zhuanlan.zhihu.com


-END-

标签组:[升学考试] [高考] [数学] [高考数学] [记忆大师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0332.html

相关阅读

魏国衰落:孙膑之去仅是冰山一角,地缘困局与制度崩坏才是主因

战国初期,魏国凭借李悝变法、吴起练兵迅速崛起,成为首个称霸中原的强国。然而,自魏文侯去世后,魏国仅用百年便从巅峰跌落至被秦国灭亡。传统叙事常将魏国衰落归因于孙膑、商鞅等人才流失,但深入史实会发现,地缘...

2025-10-29

商鞅之死:权力博弈下的悲剧与历史惯性

公元前338年,商鞅在彤地(今陕西渭南)被秦军围困,最终因“谋反”罪名遭车裂之刑。这位推动秦国从边陲弱国走向强盛的改革者,其结局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后世秦王始终未为其平反。这场跨越百...

2025-10-29

犀首纵横:公孙衍的战国浮沉与秦魏恩怨

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棋局中,公孙衍以其“合纵连横”的谋略成为搅动风云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的纵横家,曾身佩五国相印,也三度沉浮于秦魏韩之间,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战国政治的残酷与智慧。 一...

2025-10-29

李悝与商鞅:变法双璧为何仅一人名垂青史?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与秦国商鞅先后掀起变法浪潮,二者均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制度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历史长河中,商鞅之名如雷贯耳,李悝却逐渐隐入史册角落。这种差异源于变法深度、历史机遇与文化传播的多...

2025-10-29

制度迭代与危机化解:汉武帝与秦始皇统治差异下的王朝存续密码

秦始皇以“法家极权”统一六国,却因暴政二世而亡;汉武帝承袭中央集权框架,却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延续汉室四百年。两者表面措施相似,实则内核迥异。这种差异源于对时代矛盾的精准回应,使汉朝在集权道路上避免...

2025-10-29

李斯:从帝国柱石到覆灭推手——秦朝崩溃中的权力博弈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兴衰轨迹始终与关键人物的抉择紧密相连。其中,丞相李斯的政治选择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直接引发了秦廷权力结构的崩塌。这位曾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的治国能臣,最终却...

2025-10-29

韩信归楚与汉:一场改写楚汉格局的假设推演

公元前206年,韩信在萧何月下追赶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刘邦集团扭转楚汉战争的关键人物。但若将时间倒转至秦末乱世,假设这位“兵仙”始终追随项羽,刘邦是否还能在垓下之战中逼迫项羽自刎?这一假设背后,实则是...

2025-10-29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的至亲,还是权力博弈的幸存者?

秦朝末年,赵高在沙丘篡改遗诏,扶胡亥上位后,对秦始皇的子女展开血腥清洗。六公子死于杜县,十二公子殒命咸阳,十公主遭磔刑,秦王室几乎被屠戮殆尽。然而,在这场权力风暴中,子婴却成为唯一幸存的宗室成员。他不...

2025-10-29

历史假设: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跳出“十五年而亡”的宿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病逝,遗诏本应由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赵高与李斯发动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这场权力更迭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短短四年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六国贵族复...

2025-10-29

从功臣到罪人:李斯如何亲手葬送秦朝与自己的历史声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在这场史诗般的征服中,李斯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以“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设计奠定千年政治格局,以“废分封、行郡县”的改革彻底终结封建割...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