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袁隆平逝世后,出现7个罕见现象,2个问题让众人泪目_水稻

发表于话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原标题:袁隆平逝世后,出现7个罕见现象,2个问题让众人泪目

2021年5月22日,这原本平凡的一天,因为袁隆平老先生的离去而变得不平凡,将会一直被大众铭记。

之所以能够如此,是袁隆平作出的伟大贡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水稻事业,就如他自己所言,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就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关心着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着自己的水稻事业,问出的2个问题令众人泪目。

在袁隆平老先生离去后,各大业界出现7个罕见现象,这7个罕见现象是啥,袁隆平老先生的2个问题又是什么。

今天,就让我带来大家了解一番。

相信很多人知晓袁隆平,都是在小学课本上,第一次知道了到这个伟大人物,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如今我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在几十年前,我国物资短缺,很多人都是在饥饿中离开了人世。

那时,是袁隆平站了出来,不断地研究水稻,在漫长的4年中不断专研,一次次饰演下,在实验稻田中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不过,这个消息虽然令众人振奋,但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袁隆平更是饱受众人的质疑和误解。

在艰难环境下,袁隆平没有放弃,也终于在1973年研发出了籼型杂交水稻,产量比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一年可以为世界多养活七千万人。

袁隆平的伟大成就,成功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他的名字也开始响彻大江南北乃至整个世界。

尽管获得如此大成就,袁隆平没有停下脚步,还为自己定了三个梦想和目标,不仅要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在我国的岩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还要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在当时看来,这个目标或许过于痴人说梦,袁隆平却是用努力做到了,每一个目标都超额完成。

当然,我们知道的只是完成的结果,这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与汗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袁隆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稻事业,尽管到了退休年龄,他依旧没有离开水稻事业,带领团队展开研究。

而就在袁隆平老先生离世前,他依旧放不下水稻,在有意识前对身边人问道,试验田的稻子怎么样了。

还有一个问题则是问自己是不是快不行了。

这两个问题令无数人泪目,袁隆平老先生知晓自己身体快不行了,但他依旧操心稻田,担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这样一个伟大无私的人,当得起众人的仰慕和敬佩。

在袁隆平离世后,众人都万分悲痛,各大业界也出现了7个罕见现象。

第一个则是长沙街头十里相送,袁隆平去世的那天,是个下雨天,尽管如此依旧挡不住众人要前来送袁隆平的最后一程。

在袁隆平老先生灵车到达长沙比较繁华的街道时,路上的车辆与行人都自发停下来给灵车让路,每逢灵车经过之处,所有车辆都是会在同一时间鸣笛表达哀思。

第二个现象是社会各界名流发文悼念,娱乐圈中更是大半个娱乐圈纷纷发声,铭记袁隆平老先生。

而除了艺人发声外,联合国发文悼念袁隆平更是登上了热搜,在之后,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发文悼念,表示对袁隆平院士的逝世深感悲痛。

国家农业最高部门也出面发声,称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损失。

能惊动如此多人,是袁隆平奉献一生该获得的。

第六个则是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的广大师生,均自发去到袁隆平雕像前献上鲜花哀悼,希望老先生一路走好。

第七个则是权威媒体发声悼念,文中建议对袁隆平老先生的逝世,可下半旗志哀,感恩袁隆平为国家和众人做出的伟大贡献。

有的人虽然离去,但他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袁隆平老先生则是如此。

在一次采访中,袁隆平老先生曾说道,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表示自己曾有个梦,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个梦是实现了,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

不过,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死亡并不是个体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只要我们永远铭记着袁老,他将永远存活在大家的心中。

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粒粮食,这都是袁隆平和团队不断努力的成果,不浪费粮食,也是对他和他毕生事业最大的尊重。

标签组:[袁隆平] [农业] [三农] [水稻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073.html

相关阅读

【光影故事】金宇彬-秀智主演《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引热议 导演编剧缺席

据韩媒消息,29日举行的网飞新剧《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上,导演安吉镐与编剧金恩淑均未出席,引发广泛讨论。据现场情况显示,制作方并无任何代表到场,由演员们单独进行活动。一般情况下,导演几乎都会出席制...

2025-09-30

汨罗江的涟漪:屈原之死与楚国的命运转折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流放中的屈原怀抱巨石沉入汨罗江。这位曾以“美政”理想推动楚国改革的政治家,最终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生命。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歌,更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注脚。...

2025-09-30

汉景帝双子星:刘荣与刘德的命运浮沉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的对比,不仅折射出西汉宫廷的权力博弈,更...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君臣的权力结构,又渗透着超越身份的信任与...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务。这种超越常规的用人逻辑,既非单纯因诸...

2025-09-30

贾诩:东汉末年乱局的推手与乱世生存的智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一位来自凉州武威的谋士贾诩,以一句“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的计策,彻底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轨迹。他被称为“毒士”“鬼才”,其智谋与权术不仅加速了...

2025-09-30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

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下反攻长安,八日城破,王允坠楼而亡,汉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

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兵突围失败,最终命丧白门楼。这场对比背后...

2025-09-30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一夫一妻制背后的政治与情感交织

在封建王朝“三宫六院”的常规叙事中,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一夫一妻”模式堪称异数。这对帝王夫妻不仅共同开创了“开皇之治”,更以一生坚守的情感契约,颠覆了传统皇权对婚姻的支配逻辑。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

2025-09-30

宋高宗赵构:壮年退位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衷

公元1162年,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五十六岁壮年时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这一举动看似违背帝王“终身在位”的常规逻辑,实则是赵构在政治局势、个人健康与历史责任多重考量下的精心布局。其退位背后...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