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谨慎做人 低调作事 闲谈汉宣帝时肱骨之臣张安世的一生_霍光

发表于话题:闲淡抄人
发布时间:2021-06-01

原标题:谨慎做人 低调作事 闲谈汉宣帝时肱骨之臣张安世的一生

公元前51年,蒙古高原分裂后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率部投降汉朝。昔日不可一世,侵袭汉朝边境100多年的匈奴,终于在汉宣帝时期落下帷幕,成为汉帝国的附属。中兴之主汉宣帝激动万分,不忘辅佐他的功臣们,令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画上十一个功臣图像,并注明姓名、官爵。以示怀念和表扬,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资治通鉴》记载此事:

上以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

在这份麒麟阁名单中,只有排在第一位的霍光不注名字,仅霍氏二字。这表明汉宣帝非常矛盾,想表彰霍光曾经的拥立之功,又忌惮霍氏曾经的专权。排在第二位的是张安世,在霍光死后,官至大司马、卫将军、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属于”内朝”一把手,地位远在“外朝”丞相之上。

在汉武帝死后,设立内朝大司马一职,让霍光行周公之职,成为托孤之臣,辅佐汉武帝幼子汉昭帝刘弗陵,昔日的丞相被大司马彻底架空。

托孤大臣之间开始不满霍光专权,逐渐产生内讧,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御史大夫桑弘羊联合燕王刘旦准备发生政变,密谋逮捕霍光,废汉昭帝。14岁的聪明的汉昭帝,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一场政变失败流产了。扑灭叛乱后,大司马总不能事事过问吧,他要寻找一个助手,同时也要扶植自己朝中势力。他看上忠厚谨慎的张安世,从光禄大夫(相当于皇帝顾问)提拔为光禄勋(掌管宫廷事物及宫廷宿卫)、右将军。为什么要单单提拔张安世呢?《汉书 张汤传》记载:

光以朝无旧臣,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

张安世,杜陵人(今西安人),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酷吏张汤。张汤素来以严酷冷峻著称,但同时也是一个廉吏。善于揣摩圣意,干一些汉武帝想干的事情。比如陈阿娇巫蛊案,搬开长公主的石头,在淮南王、衡山王一案中也表现优异。还为汉武帝搞钱,执行桑弘羊的敛财方案,以严法治豪强,又毫不留情的打击富商,为汉武帝搞了许多钱。

为皇帝干了许多大事,被提拔为御史大夫,经常干一些丞相该干的事情,得罪了丞相庄青翟,同时张汤也觊觎丞相的位置,于是双方发生了权力之争。丞相府的三个长吏诬陷张汤勾结商人牟利,于是汉武帝派人责问张汤,于是自杀。汉武帝听说张汤家里只有5百金,并不存在勾结商人,收受贿赂的事情。丞相自杀,三个长吏也被治罪杀死。汉武帝冤枉了张汤,心里很愧疚,于是就不断提拔张汤的儿子张安世。

张安世很有才能,曾因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郎官(皇帝的侍从),因擅长书法和熟悉图书,又任命在尚书供职。汉武帝出于对张汤的愧疚,提拔张安世为光禄大夫。张安世可能因父亲的缘故吧,做事极为谨慎低调。这和同僚霍光的性格比较相似(当时他们同为光禄勋系统),他小心翼翼做事20多年,后来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司马,成为托孤之臣。此时,霍光缺少助手,所以他又看上很像自己的张安世,提拔他为自己所用。

霍光还把一个女儿嫁给了张安世,从此后张安世也成为霍党的一员。但是,张安世做事风格与霍氏的嚣张跋扈截然相反,依然是低调做事,不因小事随便处置人。宿卫皇宫兢兢业业,13年如一日。有件小事,可见张安世的为人。有一天,有一个郎官喝醉酒,在大殿里撒尿,让人告发,请求张安世治罪,张安世说,“怎么知道他是不是打翻浆水造成的呢?怎么能拿小错治罪。”直到汉昭帝驾崩的前一年,汉昭帝为了表彰张汤的功劳,被封为富平侯。《汉书 张汤传》有记载:

“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三年以来,平安无事。亲近亲人任用贤士,是尧、舜治国之道。封安世为富平侯。”

昭帝驾崩后,霍光和张安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但是霍光发现,这位新立的皇帝总是安排自己带的人为官,严重威胁自己的地位,还是一个乱来的主,20多天,做坏事一千多件。于是,霍光提拔张安世为车骑将军(掌管宫廷禁军之职)、又把丞相杨敞拉来,一起废了刘贺,史称叫汉废帝,现在在南昌的海昏侯墓还在挖掘中。

霍光废皇帝后,又和张安世一起迎来,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立为皇帝。就是汉宣帝。汉宣帝明白霍光手里的权柄历害,刚行完废立之事,只能小心翼翼的装孙子,表现的恭恭敬敬。马上嘉奖霍党,给霍光、张安世都加封一万多户,有拉拢张安世之嫌,为自己所用的意思。

几年后,霍光去世,此时霍氏一党已经遍布朝野,霍光的儿子、女婿、亲信都享受高官厚禄,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汉宣帝想要连根拔起霍氏,实力上完全不够。于是汉宣帝拉拢一向老实谨慎、恪尽职守的张安世为外援,让他接替大司马、车骑将军之职,任命他儿子张延寿为光禄勋。张安世受宠若惊,不敢接受,这样不就成了另一个霍家了吗?几天后,还是接受的任命。张安世一下掌握了军政大权,从而制约了霍家。《汉书 张汤传》记载:

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臣

有了张安世的加盟,汉宣帝底气更足了,开始收拾霍家。又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也为大司马,不过这只是个称号而已,不授印玺,授带。又把霍氏一族全部安排成了地方官,并剥夺他们的兵权,霍家的势力大减。2年后,霍家谋反计划泄漏,汉宣帝把霍家满门抄斩。张安世及时和霍家划清界限,支持汉宣帝扳倒霍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什么汉宣帝那么相信张安世呢?这与张安世的性格离不开,还是那些话小心谨慎,低调做人,宽厚对待手下,不因小错而斤斤计较。曾经他父亲张汤的死,恐怕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只能小心驶得万年船,不能重蹈他父亲的覆辙。但我认为不光因为性格原因吧,张家曾经有恩于汉宣帝,也是事实。

汉宣帝的祖父,就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曾经因为巫蛊之祸,惨遭几乎灭门。只留下还在襁褓中的刘病已,也叫皇曾孙。刘病已在丙吉等人的保护下,才得以成长起来。后来汉武帝赦免了他,5岁的刘病已被安排在掖庭生活(宫女生活的地方)。掖庭令张贺,是刘据太子的门下,也是张安世的哥哥,巫蛊之祸后被阉,担任掖庭令。张贺亲自担任刘病已的启蒙老师,生活上对他十分照顾,在经济上也经常资助他。

刘病已的这种身份,没人敢和他亲近,唯有张贺对他像亲人般对待。张贺经常在张安世面前提起皇曾孙的才干,而张安世却让他禁止提皇曾孙,怕引起皇帝的忌惮,也算是保护了刘病已。对了娶妻的年龄,张贺给他当媒人,娶了许平君为妻子,也算是在平淡中增添了几分惊喜。张家对刘病已的恩情怎能忘记。《I汉书 宣帝纪》记载:

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

平步青云后的张安世,显得更极为谨慎,常常推荐有才干之人,从不求报答,如果谁要报答,张安世就和他断绝关系。张安世看到他父子权势太大,主动提出让他儿子张延寿去做地方官,于是汉宣帝任命他为北地太守。

此时丞相的权利,从汉武帝时期,就逐渐被中朝架空,大司马成为常职以后,负责商议决策国事,丞相更是像傀儡一般,只有执行权。张安世经常和汉宣帝决策完大事,总是装病不上朝,几天后装作不知道这事,表现出一副惊讶的样子,从而给足了丞相的面子,也不得罪朝中大臣。张安世一生中,总是这样小心做事,低调做人,成为汉宣帝的肱骨之臣。任命大司马的六年后,公元前62年张安世病重,请求汉宣帝收回侯爵。当然汉宣帝不能答应,几月后,富平侯张安世病逝,其子张延寿继承爵位,一直到东汉才灭国。

张安世的一生,是围绕谨慎二字展开的,父亲张汤的冤死,使他明白一个道理,唯有低调才是制胜法宝。与霍光,汉昭帝,汉宣帝共事,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从不出差错。在关键时刻,总是保持正确的站队,头脑始终清醒着,他的谨慎,成全了他三代元老的身份,这样的肱骨之臣,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也不足为奇了。

标签组:[汉朝] [汉武帝] [霍光] [丞相] [张安世] [汉昭帝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2736.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