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沈月有多矮?和关晓彤同框腿成亮点!网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_身高

发表于话题:沈月多高多重
发布时间:2021-06-03

原标题:沈月有多矮?和关晓彤同框腿成亮点!网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沈月是新生代女演员,因为出演了新版流星花园而走红,被称为大陆沈佳宜。不过,她从出道以来就一直承受着网友的质疑,因为她的相貌是比较清秀的类型,相较大多数女演员来说,有些普通,但偏偏她的资源又很好,让大家觉得她有点配不上。

最被诟病的是她的身高,官方标明她的身高是一米六零,然而通过她在剧中和男演员身高的对比,和日常出席一些活动的现场照来看,网友都觉得她并没有一米六零。由于身高的原因,沈月一和其他女明星站在一起,就会显得逊色不少。

最近,她上了一期综艺节目,一起上这档节目的,还有关晓彤。关晓彤是比较高的,官方身高172,腿也很长。而且节目录制当天,她还穿着一件高腰的短裙,更是将身高优势凸显的淋漓尽致,一双腿要多长有多长。

当两个人同框的时候,画面就有点不好看了。站在沈月旁边的关晓彤仿佛是被修图软件拉长了一般,整个人显得高挑修长,而沈月则显得有些平凡无奇,露在外面的腿部线条不够流畅,对比关晓彤还有点黑。

这幅画面让不少观众感觉很尴尬,看来身高矮并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能有对比。虽然沈月在身高上没有太多优势,但是相貌清纯可爱,很有言情剧女主的特色,和关晓彤相比各有千秋,这也是她的粉丝比较喜欢她的地方。

而在随后的节目中,作为嘉宾之一的华晨宇也是直接称呼沈月“小可爱”,看来她还是挺受男生欢迎的。关晓彤是童星出身,大学也是影视表演专业。而沈月并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但演戏胜在有一股天生的灵气。

你觉得谁更好看,你更喜欢谁呢?

标签组:[关晓彤] [日本电影] [爱情电影] [沈月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4910.html

相关阅读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

《泊船瓜洲》:七言绝句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

2025-08-02

关于王安石的历史故事三则

王安石的历史故事:1、拗相公 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

2025-08-02

吴用被认为是狗头军师的原因

“狗头军师”泛指刁钻促狭、好出馊主意的人。这一类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代表人物如曹操手下谋士蒋干,正是他误听人言,导致曹操斩了自家水军大将蔡瑁张允,自毁长城,从而赤壁一战,元气大...

2025-08-02

韩愈:从小便怀有凌云之志

谈及韩愈就不难让人想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发起开展了古文运动,以及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师说》、《昌黎文集》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他在取得这些成就,收获荣誉之前所经受的打击和挫折,又有多少人了解?...

2025-08-02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是什么

京剧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 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

2025-08-02

盘点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3、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2025-08-02

《梅花》诗歌赏析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

2025-08-02

京剧发音技巧常识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2025-08-02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