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在现在的一线女演员中,谁的气质可以演绎林徽因?

发表于话题:中国一线女演员名单表
发布时间:2021-05-03
展开全部

换上素雅旗袍的李沁,化身民国“美”的代表,惊艳了时光,放佛穿越过来一样。



不得不说,李沁和林徽因的气质莫名的有一种相通的感觉。

林徽因的学生张德沛这样形容林徽因:

“她给人的感觉,你看到就知道,一看一亮,眼前一亮,她也不施粉,也不抹胭脂,可是她一穿起衣服来,一站起来,你就感觉到这个人很高雅,很高贵,非常有魅力。”

从这个描述来看,林徽因的外表让人“眼前一亮”,似乎并不在容貌上,而在气质上。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这里的骨则是指气质无疑了。

而气质,从来都源于内在。它是由个人涵养、学识、品行等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在林徽因和李沁身上,除了美,我更欣赏她们这几点。

01.关于林徽因

大家都知道,林徽因是出了名的民国大才女,在文学和建筑两个领域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在爱情和生活方面也被人津津乐道。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其实是一个被逼出来的专注力天才

年轻时就患有严重肺病的她,一生中有相当长的时间,都用来养病了,后来还摘除了一颗受感染严重的肾脏。

所以,她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健康的时间。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共同走遍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他们一边考察,一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一边写书。

也就是说15年的时间里,林徽因和梁思成平均每年要考察180多处古建筑,在那个战争年代要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还要晚上熬夜写论文,整理资料。

最终林徽因梁思成一起完成了中国建筑学科的重要著作——《中国建筑史》。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

在林徽因短短的51年人生里,留下了特别多的经典著作和贡献。在生活中,也收获了美满的婚姻和友谊。

可以说,林徽因的一生是浓度非常高的人生。



“林女神”的公共形象或许比较高冷,但是她同样热爱社交和生活,其实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

她组织的“文学沙龙”也被称为“太太客厅”,吸引了大批著名学者参与,还遭到了冰心的嫉妒。

林徽因的异性缘很好,有为她终生不娶的才子金岳霖,因爱上她而舍弃家庭的诗人徐志摩,伴他一生的建筑奇才梁思成。

但是同性缘却不怎么样,徐志摩的两任妻子张幼仪、陆小曼都恨林徽因,几乎妇女都不喜欢她的聪明和高傲。



林徽因身上,最难得的一点是:

她从不在塑料姐妹花上浪费时间,只把大部分精力专注在自己认为真正重要的人身上,至于谁不喜欢她,她也不会浪费情绪去维护。

因为对文学感兴趣,喜欢与身边人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爱好和专业,所以组织了“文学沙龙”。

因为不在乎不重要的人的看法,所以不把精力浪费在维系人际关系上,还靠真诚和才华赢得了非常优秀的好闺蜜“费慰梅”的青睐。

看林徽因的旧照,因为专注和热爱,她在测绘建筑时、读书写诗时,神情总是格外美。



02.关于李沁

李沁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女演员,李沁的美温润婉转、不急不躁,可能与她多年学习昆曲的经历有关。

11岁那年,李沁加入了学校的昆曲兴趣班,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学习,不料学着学着对昆曲的兴趣越来越大。

后来教昆曲的老师发现李沁是个好苗子,劝她上专业学校,李沁就这样去了上海戏曲学校。

对于李沁而言,昆曲是一种难得的修炼。昆曲的柔美、水磨调的婉转让她渐渐地慢了下来,变得越来越安静。

“唱一段牡丹亭基本上是三四分钟,唱的特别慢,演的特别柔,无形之中是一种气质的修炼和改变。就像很多人去练瑜伽和太极,昆曲也一样,是让人定性的。”

正是昆曲艺术赋予了李沁独特的气质和养分,也帮助她打开了演艺生涯的大门。



直到现在,李沁一提起与昆曲的过往交集脸上还带着引以为豪的表情。

都说娱乐圈太乱,但在贵圈浸泡了11年的李沁却没怎么变,李沁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她对待工作认真,不敷衍,每一次演戏都用心打磨演技;
她每年回昆山老家,都会请苏州教昆曲的老师吃饭,懂得感恩;她对待粉丝真诚,会和粉丝说珍惜校园时光,好好读书,弥补自己的遗憾,还让粉丝不要老来看她,多陪自己家人,多把时间留给自己。



有人质疑李沁怎么还不红,也许她只是现阶段不红而已。

一部《中国机长》让观众记住了李沁的好体态,饰演林徽因又因古典温婉的旗袍造型上了热搜,原本低调的李沁已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

相信带着对昆曲和演艺事业的热爱,不受外界影响,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一切,李沁定会越走越远。

这个有古典韵味的姑娘曾被誉为20年才出一个的昆曲“闺门旦”,之后改行,虽一直不温不火,却凭借一股定力潜心修炼,稳扎稳打,拥有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就是李沁的魅力吧。



03.有一种气质因专注而迷人

单纯的皮囊之美或许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可它却无法打动人心。

因为,心弦的拨动,是一个极其微妙且复杂的过程,单纯的“色相”绝无做到的可能。

不管是林徽因还是李沁,她们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勇敢追求自己的热爱,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不把时间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

在这个充满了嘈杂的环境中,她们始终守得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专注和纯真,高冷的背后是真诚,气质涵养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外界的诱惑太多,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保持并强化我们的专注力,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领先大部分人了。

人生海海,只把精力聚焦在感兴趣的人和事上。

化繁为简,愿余生只和自己热爱的一切在一起。

标签组:[李沁] [林徽因] [昆曲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87.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