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在现在的一线女演员中,谁的气质可以演绎林徽因?

发表于话题:中国一线女演员名单表
发布时间:2021-05-03
展开全部

换上素雅旗袍的李沁,化身民国“美”的代表,惊艳了时光,放佛穿越过来一样。



不得不说,李沁和林徽因的气质莫名的有一种相通的感觉。

林徽因的学生张德沛这样形容林徽因:

“她给人的感觉,你看到就知道,一看一亮,眼前一亮,她也不施粉,也不抹胭脂,可是她一穿起衣服来,一站起来,你就感觉到这个人很高雅,很高贵,非常有魅力。”

从这个描述来看,林徽因的外表让人“眼前一亮”,似乎并不在容貌上,而在气质上。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这里的骨则是指气质无疑了。

而气质,从来都源于内在。它是由个人涵养、学识、品行等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在林徽因和李沁身上,除了美,我更欣赏她们这几点。

01.关于林徽因

大家都知道,林徽因是出了名的民国大才女,在文学和建筑两个领域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在爱情和生活方面也被人津津乐道。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其实是一个被逼出来的专注力天才

年轻时就患有严重肺病的她,一生中有相当长的时间,都用来养病了,后来还摘除了一颗受感染严重的肾脏。

所以,她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己健康的时间。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共同走遍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他们一边考察,一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一边写书。

也就是说15年的时间里,林徽因和梁思成平均每年要考察180多处古建筑,在那个战争年代要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还要晚上熬夜写论文,整理资料。

最终林徽因梁思成一起完成了中国建筑学科的重要著作——《中国建筑史》。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他们一手建立起来的。

在林徽因短短的51年人生里,留下了特别多的经典著作和贡献。在生活中,也收获了美满的婚姻和友谊。

可以说,林徽因的一生是浓度非常高的人生。



“林女神”的公共形象或许比较高冷,但是她同样热爱社交和生活,其实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

她组织的“文学沙龙”也被称为“太太客厅”,吸引了大批著名学者参与,还遭到了冰心的嫉妒。

林徽因的异性缘很好,有为她终生不娶的才子金岳霖,因爱上她而舍弃家庭的诗人徐志摩,伴他一生的建筑奇才梁思成。

但是同性缘却不怎么样,徐志摩的两任妻子张幼仪、陆小曼都恨林徽因,几乎妇女都不喜欢她的聪明和高傲。



林徽因身上,最难得的一点是:

她从不在塑料姐妹花上浪费时间,只把大部分精力专注在自己认为真正重要的人身上,至于谁不喜欢她,她也不会浪费情绪去维护。

因为对文学感兴趣,喜欢与身边人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爱好和专业,所以组织了“文学沙龙”。

因为不在乎不重要的人的看法,所以不把精力浪费在维系人际关系上,还靠真诚和才华赢得了非常优秀的好闺蜜“费慰梅”的青睐。

看林徽因的旧照,因为专注和热爱,她在测绘建筑时、读书写诗时,神情总是格外美。



02.关于李沁

李沁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女演员,李沁的美温润婉转、不急不躁,可能与她多年学习昆曲的经历有关。

11岁那年,李沁加入了学校的昆曲兴趣班,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学习,不料学着学着对昆曲的兴趣越来越大。

后来教昆曲的老师发现李沁是个好苗子,劝她上专业学校,李沁就这样去了上海戏曲学校。

对于李沁而言,昆曲是一种难得的修炼。昆曲的柔美、水磨调的婉转让她渐渐地慢了下来,变得越来越安静。

“唱一段牡丹亭基本上是三四分钟,唱的特别慢,演的特别柔,无形之中是一种气质的修炼和改变。就像很多人去练瑜伽和太极,昆曲也一样,是让人定性的。”

正是昆曲艺术赋予了李沁独特的气质和养分,也帮助她打开了演艺生涯的大门。



直到现在,李沁一提起与昆曲的过往交集脸上还带着引以为豪的表情。

都说娱乐圈太乱,但在贵圈浸泡了11年的李沁却没怎么变,李沁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她对待工作认真,不敷衍,每一次演戏都用心打磨演技;
她每年回昆山老家,都会请苏州教昆曲的老师吃饭,懂得感恩;她对待粉丝真诚,会和粉丝说珍惜校园时光,好好读书,弥补自己的遗憾,还让粉丝不要老来看她,多陪自己家人,多把时间留给自己。



有人质疑李沁怎么还不红,也许她只是现阶段不红而已。

一部《中国机长》让观众记住了李沁的好体态,饰演林徽因又因古典温婉的旗袍造型上了热搜,原本低调的李沁已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

相信带着对昆曲和演艺事业的热爱,不受外界影响,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一切,李沁定会越走越远。

这个有古典韵味的姑娘曾被誉为20年才出一个的昆曲“闺门旦”,之后改行,虽一直不温不火,却凭借一股定力潜心修炼,稳扎稳打,拥有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就是李沁的魅力吧。



03.有一种气质因专注而迷人

单纯的皮囊之美或许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可它却无法打动人心。

因为,心弦的拨动,是一个极其微妙且复杂的过程,单纯的“色相”绝无做到的可能。

不管是林徽因还是李沁,她们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勇敢追求自己的热爱,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不把时间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

在这个充满了嘈杂的环境中,她们始终守得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专注和纯真,高冷的背后是真诚,气质涵养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外界的诱惑太多,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保持并强化我们的专注力,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领先大部分人了。

人生海海,只把精力聚焦在感兴趣的人和事上。

化繁为简,愿余生只和自己热爱的一切在一起。

标签组:[李沁] [林徽因] [昆曲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87.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