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女排不敌加拿大输在哪?刘晓彤采访真相了,梦回2018,重蹈袁心玥覆辙

发表于话题:中国女排四连败
发布时间:2021-06-08

​​中国女排爆冷2-3不敌世联赛排名倒数第一的加拿大女排,球迷反应普遍比较激烈,大家想不通世界第一的中国女排为何会输给一支名不见经传的三流球队。即便这支女排二队并不是中国女排的真正主力,但以这么难看的方式输给加拿大依然让人无法接受。

拥有张常宁、林莉、刘晓彤三名奥运冠军,其余10名队员中有6人都是世界冠军,其中王梦洁还是女排世界杯最佳自由人。这支中国女排纸面阵容并不弱甚至堪称豪华,对手加拿大女排年轻球员多、技术粗糙,加拿大也不是传统排球强队,其在三大赛中最好成绩是1973年女排世界杯第7名。中国女排看似全方位占优,怎么就输了呢?

刘晓彤在赛后接受队报采访时无意中说出重要原因。中国女排此战一传、拦网两方面都不好,拦网环节表现得最为明显,并拦不及时、起跳时间早、拦网手型差是最突出的三个问题。刘晓彤是2013年进队的老将,王媛媛、杨涵玉也培养多年,在国家队的魔鬼训练下她们怎么就做不好拦网呢?答案就在刘晓彤的回答中。

排球比赛中前排拦网和后排防守缺一不可,拦防是一个整体,需要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发挥拦防的威力。倘若拦防系统中有任何一环靠不住,另一环大概率也要崩溃,这是必然的。副攻不可能拦住对方的所有扣球线路,直线、斜线选其一,剩下的那条线就需要后排队员通过提前卡位达到防守目的,一般是自由人和后排主攻。

拦网和防守互相支撑、互相带动、互相影响。前排后排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明确,就很容易通过配合达到拦防目的,这是良性循环。假如前排拦不住,后排队员压力就更大。后排防不住,前排拦网队员需要封锁的面积就更大,贪多嚼不烂,直线斜线都想拦,最后一个都没拦住,这是恶性循环。中国女排输加拿大这场比赛就是前排后排在拦防上一起出问题,而且几乎是同时出现。

我们来看这一幕。前排是杨涵玉和栗垚拦网,后排刘晓彤卡位起球。正常情况下杨涵玉和栗垚之间不应该有空隙,刘晓彤只需要负责杨涵玉左臂外的那条线就可以了。但实际比赛中并不是这样,中国队最近几场比赛因为并拦不严吃了大亏。

​再来看另一种情况。前排拦网到位,后排掉链子。张常宁主要封对手斜线,迫使对手打直线,王梦洁出现在这个位置显然就是为了防直线,但却没能防起来。拦防听起来很高端,但其实就是布置陷阱,迫使对手二选一。当然实战中攻手在扣球时可选择的进攻线路和扣球手法很多,我们仅以直线和斜线来举例。现在这个陷阱有明显漏洞,就无法对对手形成威慑,对手自然不会上当。

【取舍不果断】【想取又不敢放别人】

我们来看刘晓彤的回答。取舍不果断,说明她在直线和斜线之间犹豫,之所以会犹豫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放掉的那条线后排能不能防起来。比赛已经证明当她的后排是王梦洁时,她放掉的那条线对手大概率会直接得分。她能做好自己,却无法决定队友会怎么做,做成什么样,这就是团队运动的难点所在。

事实上她这句话瞬间让人梦回2018年女排世锦赛,刘晓彤这也是重蹈袁心玥当年的覆辙。世锦赛半决赛中国女排对阵意大利女排,袁心玥全场拦网得分为0,被球迷戏称为“拦零王”。赛后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该拦她直线还是拦她斜线。犹豫,不知道该拦哪个放哪个,是不是和刘晓彤今天的回答一个意思?

这两场比赛有一个共同点:中国队后排自由人都是王梦洁。所不同的是刘晓彤此战面对的是加拿大新人,袁心玥面对的可是扣球力量世界第一的艾格努。

事实上并不止刘晓彤一人如此,所有在前排参加拦网的队员都面临同样的处境,只不过副攻和主攻受影响最大。同时中国女排在发球、一传、控制自失方面做的也不够好,并不仅仅只是拦网问题。

细数中国女排场上出现问题的环节,一传质量差有王梦洁、拦防崩溃有王梦洁、保护不到位有王梦洁、小球串联差有王梦洁,除了扣球、发球、拦网外,几乎所有环节都少不了她的身影。问题是这样一个漏洞百出、与三年前世锦赛时期相比没有任何提升的自由人,是怎么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最佳自由人奖项的呢?朱婷、张常宁、龚翔宇、颜妮、袁心玥、丁霞就是答案。​​​​

标签组:[中国女排] [女子排球] [排球] [刘晓彤] [自由人] [龚翔宇] [袁心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8988.html

相关阅读

权臣之殇:孙权逼死陆逊背后的权力逻辑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标志着孙吴政权进入鼎盛期。然而,这位开创江东基业的帝王却在晚年亲手摧毁了最倚重的股肱之臣——陆逊。公元245年,当63岁的陆逊在接二连三的斥责中郁愤而终时,这...

2025-11-03

麦城突围:关羽未选择杀身成仁的三重历史逻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当关羽率三百残部退守麦城时,这位威震华夏的"万人敌"面临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在粮草断绝、援军无望的绝境下,他选择率部突围而非自刎殉节,这一选择背后折射出东汉末年独特的政治生态...

2025-11-03

NCT WISH将于今日​正式开启首场个人巡回演唱会的华丽篇章

此次巡演名为“NCT WISH 1st CONCERT TOUR ‘INTO THE WISH : Our WISH’,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仁川永宗岛In...

2025-11-03

长坂坡之谜:曹营名将集体沉默的战场逻辑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当阳长坂坡,成为三国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战场之一。当赵云单骑冲入曹军阵中,七进七出斩杀五十余将时,曹营五子良将、八虎骑等顶尖武将却集体沉默。这种反常现象背后,实则是战场形势、军事...

2025-11-03

历史的褶皱:关羽降曹事件中的忠义与政治博弈

建安五年(200年)的白马之围,成为三国史上最具争议的战场之一。当关羽单骑冲入袁绍军阵,斩杀颜良的瞬间,不仅改写了官渡之战的进程,更在千年后引发关于"降曹"与"忠汉"的激烈争论。通过《三国志》等正史的...

2025-11-03

古代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

古代草菅人命,以帝王为尊,便衍生了一项可怕的制度:帝王死后,大部分的妃子要被殉葬。殉葬制度主要在汉朝之前;明朝朱元璋恢复,中期废除;清初恢复,中期废除。妃子们当然不愿意,有些甚至拼死挣扎,那么对待那些...

2025-11-03

袍泽与君臣:刘备与关羽关系的真实图景

在东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刘备与关羽的关系远非《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简单兄弟情谊所能概括。通过正史记载与历史细节的交织,可还原这对君臣关系的复杂本质:既包含生死与共的袍泽之谊,又暗含权力结构的微妙...

2025-11-03

未来的太阳系会被建设成什么样

航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的太阳系会被建设成什么样?人类探索的动力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恒星系,包括8颗大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以及目前能够观测到的5颗矮行星和难以计数的小行星,以及其他天体。这些天体围...

2025-11-03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

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李世民以“贞观之治”被奉为明君典范,朱棣...

2025-11-03

古代妃子殉葬是活埋吗

古代陪葬的妃子们,是活人陪葬,还是先死后葬?在很多历史剧中,我们都会看到陪葬的场面。陪葬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制度,君主死前心有不甘,拉几个生前一同生活的女人和下人一同共赴黄泉,在路上也有个伴,不至于太寂...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