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妈妈要求你考0分,你咋还多考了11分呢?”真相令人沉默_孩子

发表于话题:沉默的真相解析
发布时间:2021-06-09

原标题:“妈妈要求你考0分,你咋还多考了11分呢?”真相令人沉默

01

期末临近了,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也越来越紧张。

他们在怕什么?他们怕期末考砸!怕父母失望!怕自己被责骂!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优秀。

但就在前几天,我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这一消息,配文是:

女儿,妈妈要求你考0分,你咋还多考了11分呢?

我一下子惊了,这妈妈也太佛系了。

我细细看了评论,原来这位妈妈的女儿(我们暂称为她为小惠),以前每次考砸时,惠妈总是严厉地责骂女儿,有时被气糊涂了还会上手打孩子。

惠妈希望女儿能知耻后勇,却没想到,孩子压力越来越大,成绩也越来越差。最后一看见难题就哭,几乎成为条件反射,考试都考不下去。

求助心理专家后,专家让惠妈别太关注成绩,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于是惠妈改变策略:建议让女儿考个0分,并承诺“不再对成绩提要求”。

也是巧了,第二天下午,上周的数学测试分数出炉,小惠考了11分。

小惠惴惴不安的跟妈妈报完成绩,妈妈沉默一会,笑着说:

女儿,妈妈要求你考0分,你咋还多考了11分呢?

小惠破涕为笑,终于相信妈妈“不再对成绩提要求”的承诺的认真的!

后来数学老师特意发私信给妈妈说:孩子今天做了一份测试,没有哭,很认真,要表扬。

妈妈才明白,孩子考砸时,大人的态度真的很重要——

当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告诉孩子:即使考砸了,爸爸妈妈一样爱你!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考试的失利。

02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大多数父母都很焦虑。

我们一边心疼辛苦的孩子,一边担心孩子落于人后。

《小别离》中,妈妈文洁曾经激动地说:“孩子进不了前一百,就进不了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这辈子就完了!

对成绩的严格要求,使她与孩子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女儿朵朵哭着控诉:“爸爸妈妈只尊重分数,我,不过就是个分数机器!

现实中,孩子每一次的分数和排名,也牵动家长敏感的神经。

孩子考得好,我们喜笑颜开;孩子考砸了,我们着急上火。

有时,失望、愤怒、焦急的我们,在语言、情绪,甚至行为上,无意间就会伤害到孩子。

而这无疑会激化亲子矛盾,甚至使孩子出现过激行为。

2018年公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指出:大约每6个学生就有1个人有过自杀意念;每14名学生就有1人制定过自杀计划;每37名学生就有1人采取过自杀行动。

报告指出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

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矛盾的冲突根源,仍是学业压力,例如“父母责备成绩退步”等。

长期学习压力与不被父母理解,成为孩子有自杀想法的最大诱因。

所以,孩子考砸的时候,希望我们所有父母都能,多给孩子一些安慰和支持,避免悲剧的发生。

03

清华附中在关于期中考试成绩致家长的一封信中,曾向家长指出: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孩子的关注点就在哪里。

信里呼吁:当家长看到考试成绩时,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那么我们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01

避免讽刺、挖苦和唠叨

孩子成绩不理想,最怕的就是家长的讽刺、挖苦和唠叨。

孩子考砸了,最难过的是他自己。家长的讽刺挖苦除了伤害孩子的心灵和自尊,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没有任何好处。

最怕的是,孩子将父母给予的负面标签,如“懒”“笨”“粗心”“无药可救”等内化,出现自暴自弃现象。

同时如果父母一再的批评唠叨,受“超限效应”的影响,孩子对父母的话会充耳不闻,家长的教育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

02

关注过程,多赞美鼓励

考试成绩只能说明孩子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一切。

我们关注成绩,是要知道孩子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以便查漏补缺。

我们可以关注孩子与其他同学的差异,但是我们不是要借他人来打击孩子,而是去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学习过程中,孩子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努力的程度,作业的效率等,只要有心,我们总能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有了家长的赏识鼓励,孩子才不会自我怀疑、自我厌弃,并走出考试失利的阴影。

03

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对策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而很多家长对问题也没有做到追根溯源。

但是,考试失利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需要和孩子平心静气地一起去找出失利的原因,看看是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不牢固、努力不够还是学习习惯出问题。

如果家长不擅长分析,也可以和老师交流,一起商讨解决孩子的问题。只要有的放矢,孩子总能扬长补短,向着自己奋斗的方向努力。

04

教孩子坦然面对失败

一定程度上,错误也是孩子成长的勋章。孩子在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才会成长。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挫折教育尤为重要,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孩子考试失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失败没什么,输了任何一场考试,都不等于会输掉人生。

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寻找亮光,并帮助他走出来。他才会深信,挫折背后有光明。如此,在人生遭遇更大的挫败时,孩子才会有勇气正确面对,昂首笑对人生。

标签组:[亲子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0408.html

相关阅读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意外

从政治意义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能够展示大明朝的国威,一方面似乎还有一个不得已的名言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当年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指定的接班人是朱允炆。朱元璋所实行的分封制,最初的想法还是...

2025-09-15

2022年犯太岁的生肖介绍

2022年是农历寅虎年,所以在这一年中除了属虎人值太岁,与之属相相冲的属猴人、属蛇人和属猪人就会发生犯太岁的情况。但是由于冲撞情况不同,所以各自的劫难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其中便数属猴人的劫难最为重大,他...

2025-09-15

安禄山和杨国忠为什么关系交恶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对大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使得原本富饶昌盛的大唐,从此江河日下。可以说一百多年里,大唐始终没缓过劲来。这场叛乱的直接发起者便是安禄山。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杨贵妃的养子,他的儿子甚至...

2025-09-15

公孙贺:汉武帝封他为丞相,不久后便死去

汉武帝时期,丞相是一个高危职业。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封十三个人为丞相,十三个人不是被免职,就是因罪自杀,善终者寥寥。但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善终的丞相,而是没能善终的丞相公孙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

2025-09-15

康熙吃进贡的巧克力,他说了什么?

清朝第四任皇帝康熙在位61年,在《清史稿》中有很高的评价:仁慈孝顺、勇猛有谋略,勤政爱民。在历史上,他可能被认为是一个严肃的国王,否则也不可能在如此年轻的年纪统治朝政,但他身上也发生过很多有趣好玩的事...

2025-09-15

三国里的甘宁、凌统和张辽,谁的实力更强?

按孙权是说法是“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也就是说在孙权的心目中甘宁和张辽是可以打平手的。那么实际上甘宁和张辽有没有交过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张辽的封神之战,威震逍遥津...

2025-09-15

战国苏秦到底是怎么死的 苏秦死后为什么会被五马分尸

还不知道:苏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苏秦背着自己的行李,整个人既黑又瘦,形如枯槁地回到了家乡。然而回家之后,苏秦没有受到家人的欢迎,苏秦叹息是自己的错,才造成了现在...

2025-09-15

区分多囊卵巢严重程度的办法

很多的多囊卵巢患者都不知道自己的症状是处于一个什么程度,到底严不严重,其实这个病症的严重程度是可以进行区分的,多囊卵巢的轻重程度主要是依靠体内的卵泡来进行区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到底该怎么区分吧。...

2025-09-15

吕布手下三大名将,曹操为何把最厉害的杀了?

说到吕布,相信大家都知道吕布的勇猛无双,给大多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忽略了他也曾是汉末诸侯之一。事实上,吕布曾经的势力并不弱,除了自己是一流武将外,手下还有着三位一流猛将,就连曹操也赞叹不已,他们...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

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族,却因一句嘲讽屠戮赵国一县百姓,其暴行...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