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唐伯虎“高考作弊”被害惨,在当下已被看作一桩好事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原标题:唐伯虎“高考作弊”被害惨,在当下已被看作一桩好事

文章背景

众所周知,唐伯虎(1470-1524)是明末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之一。其实,如果我们按照名气排个名次的话,显然,唐伯虎可以称得上是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通史,1485年,年方16的他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一时轰动了整个姑苏城。

但是,恃才傲物,对于才子而言,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放到唐伯虎身上似乎也概莫能外,既然他年幼得盛名,难免有些得意就忘形。1497年,唐伯虎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竟然与好友张灵宿妓吃酒,这种行为被正直的提学御史排斥,以致他考试的时候,名落孙山,甚至丧失了参加乡试的资格。后来在不少好友的帮助之下才让他获得了资格可以参加乡试。

1498年,唐伯虎应天府乡试又得第一名中“解元”,再次名噪一时,但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不仅未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好友祝允明都看不下去,曾写信给唐伯虎:

夫谓千里马,必朝秦暮楚,果见其迹耳。非谓表露骨相,令识者苟以千里目,而终未尝一长驱,骇观于千里之人,令慕服赞誉,不容为异词也。

在这里祝允明其实是善意地提醒唐伯虎,千里马不能只看重表面,也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现,而要看其长久的表现,更不可以过于张狂。唐伯虎则在《与文徽明书》中回信,态度极其嚣张刻薄,他认为自己生来如此,看不顺眼断绝关系也无所谓。殊不知,这种性格也为其后来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这是他狂傲的一面,但是他横溢的才华也为他吸引来了不少“粉丝”。其中江南富家子弟徐径就是他的疯狂崇拜者之一。而且,这种“粉丝”甚至有时还为他带来了“粉丝经济”。1499年,他与唐伯虎一起赴京参加考试,还为唐伯虎包付了旅途的一切开销费用。但是,这也是唐伯虎人生悲剧的开始。

唐伯虎作弊案始末

两人顺利进入考场,考试之后为了放松就去喝酒,唐伯虎又开始狂浪起来。当着众人的面他毫不谦虚地说,自己肯定可以拿得会元(也就是能再拿一个第一名的好成绩),甚至还当众讲解自己对本次考试中十分冷僻的一题的答法,众人听过之后也颇为认可、称赞。但是,等到三月初二发榜日那一天,唐伯虎和徐径出乎众人所料地名落孙山,只有自己的另一位好友都穆上榜。四天之后的三月初六,锦衣卫将唐、徐二人押入大牢,这是唐伯虎作弊案的开始。

此后该案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扑朔迷离。当时的举报人是言官华昶,他指控程敏政将考题卖给了唐伯虎和徐径,但是,因为他的证据却全部来自于道听途说,这是风言而已,根本没有可信度而言,大家不得不怀疑,他是受人指使,而这个指使者肯定是当时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后来果真代替程敏政官职的傅涵。

但是,傅涵的消息又来自谁呢?要知道,如果无缘无故地随意指控他人可能会遭到同罪论处。这个时候,人们便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当时唯一上榜的唐伯虎的好友都穆,不少人怀疑,都穆因为嫉妒唐伯虎才加以举报。但是,根据后来唐伯虎和都穆的友好交往来看,这种说法也并未被证明确有其事。

最后,在皇帝朱佑樘的亲自审理之下,徐径终于透漏了事情的真相。当时他因为仰慕程敏政的学识,曾和唐伯虎一起特意去交钱求学。但是,当时的程敏政并非考官,他根本无意于卖题,而唐、徐二人也无意于买题。至于后来程敏政成了出题考官,他们也未曾预料,更巧的是程敏政正好出了之前给他们讲解过的观点相关的题目。至此为止,唐伯虎作弊案终于真相大白。

当下社会的美事

由此可见,唐伯虎作弊,其实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弊,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巧合而已。尽管如此,涉案主要的三方,最终的遭遇却令人唏嘘不已。程敏政被抓入大牢之后一直郁闷不已,出狱三天之后便忧愤而死。而唐伯虎和徐径也被革去了举人的头衔,这就意味着自己的科举功名之路到此为止。

追踪此悲剧的根源,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唐伯虎狂荡不羁的性格,有点自作孽不可活的感觉。试想,如果当时他不过于张扬,可能就让人找不到他作弊的口实和契机。第二、当时的社会观念可能对于类似的辅导教育并不认可甚或赞同,不然的话,唐伯虎和徐径也不至于被判为是试图攀缘关系往上爬。第三、运气使然,这里面巧合的是唐、徐二人拜访过的程敏政正好成了出题官,而更巧合的是他出的题正好是他们讨论讲解过的题目。

物转星移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此事已经过去了500多年。现在的很多人回想起来,可能还感觉此案不够公平,甚至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不少人可能会对此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人们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高考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学生们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以至于很多学生不仅需要在学校接受义务或者是高中教育,而且还得在校外接受若干课程的辅导教育。

唐伯虎和徐径曾到程敏政的门下拜访求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下的辅导教育极为相似。在当下社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君不见,我们身边多少辅导机构的名师在鼓吹自己猜中多少中高考的题目,甚至连猜中平时的一两次考试的模拟题目都成了他们炫耀和拉拢更多新学员的社会资本。

其实这是社会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学生,他们需要高分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作为家长,他们想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它们需要多生源来给自己带来更高的利润,作为社会,它需要发展就需求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我才认为,唐伯虎作弊一案在当下社会已经无可厚非,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很多人巴不得的一桩美事。

四木说史:坚持原创,专注优质,思读历史,人更明智!

标签组:[历史] [唐伯虎] [都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086.html

相关阅读

《望江南·多少恨》:李煜写于亡国后

文学特点赏析:“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

2025-08-01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古之伤心人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

2025-08-01

李煜《蝶恋花·春暮》全文赏析

蝶恋花·春暮作者: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

2025-08-01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孤寂凄苦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

2025-08-01

李煜和大周后的爱情故事

周娥皇出生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自幼容貌出众,加之父母的悉心教导,很快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周娥皇十九岁时,嫁给当时的吴王李煜,这李煜也是性情中人,文采风流,两人也算是知音,后来李煜登基后,册封周娥皇为...

2025-08-01

李煜《长相思·云一緺》:夜长人奈何

《长相思·云一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的词作。此词写女子秋雨长夜中的相思情意,分两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画女子的形貌情态,下片续写秋夜的环境和女子的心情。长相思·云一緺云一緺,玉一梭,澹...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译文及创作背景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李煜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少女醒后与情郎欢会调情的情景。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

2025-08-01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

2025-08-01

长相思·云一緺:秋夜愁思闺怨词

《长相思·云一緺》文学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

2025-08-01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赏析

这首词是写男女私会,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