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献礼建党百年“第一片”《1921》开机,黄轩倪妮刘昊然等主演_上海

发表于话题:1921电影演员
发布时间:2021-06-22

原标题:献礼建党百年“第一片”《1921》开机,黄轩倪妮刘昊然等主演

上海,红色之城。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出发,这座城市的红色血脉遍布全城,丰厚的红色家底使得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精神力量之源。

“上海出品”电影《1921》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开机活动。该片计划于明年建党100周年之际上映。

影片将回到1921年的上海,聆听如今拥有9191.4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当年的第一声心跳。在业界,它被视为2021年献礼建党百年的“第一片”。

电影《1921》由腾讯影业、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业、阅文集团联合出品。上海高度重视主力出品阵容,市委宣传部早在2016年就开始围绕献礼建党百年开展重点创作,并将电影《1921》列为重点扶持项目。

四年来,从剧本、勘景、置景,直到如今开机拍摄,上海对电影《1921》一路保驾护航,旨在打磨出一部精品之作。

无论是全方位护航还是今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时,于党的诞生地、精神家园为电影造势,背后深意都不言而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这是上海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

以中国电影的一流班底

打造新时代的主旋律大片

电影的故事线索众所周知:1921年的上海,租界林立,局势剑拔弩张。13位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代表,突破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创立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

要再现那段厚重的历史,电影《1921》邀来国内一流的创作班底。

影片的监制兼导演是黄建新,他曾成功打造《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曲,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主旋律大片时代。去年,由他监制的《我和我的祖国》也以全新的创作手法与上佳的口碑,构筑了新时代主旋律大片与主流市场合围的局面。

除黄建新外,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郑大圣担任联合导演。编剧余曦、赵宁宇、黄欣都是军史、党史方面的行家。摄影指导曹郁、造型指导陈同勋、造型设计姬磊、美术指导吴嘉葵等都有着大片创作的经验。

而那些革命先驱的饰演者,是一群同样年轻的中国电影人。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等50余位优秀青年演员将出演影片,再现先辈们年少有为的峥嵘故事。

99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正是《1921》想传递的精神。

为帮助演员走近历史、走近角色,片方为每个角色准备了一份书单,包括人物传记和上海历史等共80余本读物。演员们在现场表示,开机前自己一直在努力做功课。

疫情期间,剧组也始终保持线上沟通,一步步探入波澜壮阔的历史。黄建新和郑大圣希望,通过这部创新性的献礼影片,让更多当代年轻人学习和继承这份家国担当、理想信念。

片方同时发布了一组概念海报,“冲破”“新生”“希望”的主题将人带回惊天动地的1921年。

以电影之城的厚积薄发

讲好“红色文化”故

孕育了党组织的老渔阳里、召开中共一大的树德里石库门、见证《共产党宣言》印刷的成裕里……这些在党史中熠熠生辉的地方,如今都是上海最为鲜亮的一批红色印迹。它们浸润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成就了上海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与此同时,上海也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积淀了百多年电影的创制力量。以电影之城的厚积薄发,来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无疑是上海的光荣使命。

自2016年影片确立选题规划以来,上海市委宣传部密切关注着创作的每一步。影片需要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市委宣传部在剧本创作阶段组织召集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与主创团队共同召开多次论证专题会议。

主创们听取党史专家建议,结合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深挖历史细节,花四年时间深耕剧本、数易其稿。打磨一剧之本,是为了让这段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史实,在银幕上绽放出全新而动人的光华。

精耕文本的同时,制片团队也在拍摄取景地上狠下功夫,勘景的足迹遍布上海、全国乃至海外。

尤其是在上海,团队实地测绘了30余处相关历史旧址,并在上影集团车墩影视基地一比一实景搭建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群,力求在大银幕上再现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城市文化风貌。

承载着城市的红色底蕴,上海正努力把电影《1921》打磨成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为建党百年呈上大银幕厚礼。

内容来源于文汇报&网络

标签组:[电影] [刘昊然] [倪妮] [黄轩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559.html

相关阅读

【光影故事】金宇彬-秀智主演《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引热议 导演编剧缺席

据韩媒消息,29日举行的网飞新剧《许愿吧精灵》制作发布会上,导演安吉镐与编剧金恩淑均未出席,引发广泛讨论。据现场情况显示,制作方并无任何代表到场,由演员们单独进行活动。一般情况下,导演几乎都会出席制...

2025-09-30

汨罗江的涟漪:屈原之死与楚国的命运转折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流放中的屈原怀抱巨石沉入汨罗江。这位曾以“美政”理想推动楚国改革的政治家,最终以决绝的姿态结束了生命。他的死亡不仅是个体命运的悲歌,更成为楚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注脚。...

2025-09-30

汉景帝双子星:刘荣与刘德的命运浮沉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的对比,不仅折射出西汉宫廷的权力博弈,更...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君臣的权力结构,又渗透着超越身份的信任与...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务。这种超越常规的用人逻辑,既非单纯因诸...

2025-09-30

贾诩:东汉末年乱局的推手与乱世生存的智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一位来自凉州武威的谋士贾诩,以一句“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的计策,彻底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轨迹。他被称为“毒士”“鬼才”,其智谋与权术不仅加速了...

2025-09-30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

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下反攻长安,八日城破,王允坠楼而亡,汉献...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

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兵突围失败,最终命丧白门楼。这场对比背后...

2025-09-30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一夫一妻制背后的政治与情感交织

在封建王朝“三宫六院”的常规叙事中,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一夫一妻”模式堪称异数。这对帝王夫妻不仅共同开创了“开皇之治”,更以一生坚守的情感契约,颠覆了传统皇权对婚姻的支配逻辑。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

2025-09-30

宋高宗赵构:壮年退位的政治智慧与历史隐衷

公元1162年,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五十六岁壮年时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这一举动看似违背帝王“终身在位”的常规逻辑,实则是赵构在政治局势、个人健康与历史责任多重考量下的精心布局。其退位背后...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