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1921》即将上映,关于这部电影这三点最值得期待!

发表于话题:1921电影演员
发布时间:2021-06-2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而这一整年中,《1921》无疑是最最重要的一部电影,甚至没有之一。

那么对于这部电影,我们有什么可以期待的?就是今天的文章要讲的。

一、高度还原历史

电影《1921》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以独有的青春调性结合谍战元素、国际视角等多元看点,打造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第一大片。

在“新生”版预告中,陈独秀(陈坤饰)和李大钊(李晨饰),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明确了彼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最迫切的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共产主义组织,彻底改变旧中国。

由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点燃了先进知识分子“欲图根本之救亡”的革命火种,由此开启了“新文化运动”。李大钊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第一个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彻底点燃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五四运动”爆发,由学生发起的罢课、请愿、示威游行在全国兴起,在工人阶级加入罢工反抗之后,演变成一场全民运动。

1921年,来自国内各地和旅日归来的十三位代表齐聚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诚然,这段历史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历史课本中都出现过,但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就是,应试教育阶段的知识很少能够根深蒂固的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脑中。这时候,一部文艺作品,能够在高度还原历史的基础上,通俗化的将这段历史提供给更为广泛的大众,让不了解的人了解,让了解的人更加了解,这就是《1921》这部电影出现的意义。

二、演员还原到位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共有十三位人大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是真正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心怀改变中国的鸿鹄之志,眼中充满着希望和少年斗志。

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和联合导演郑大圣为了寻找出演这13位人大代表的演员,也是煞费苦心。最终,黄轩饰演李达、袁文康饰演李汉俊、韩东君饰演张国焘、刘昊然饰演刘仁静、王仁君饰演毛泽东、张颂文饰演何叔衡、祖峰饰演董必武、窦骁饰演陈潭秋、刘家祎饰演王尽美、王俊凯饰演邓恩铭、张超饰演陈公博、张云龙饰演周佛海、胡先煦饰演包惠僧(按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排角色序),13名人大代表集结完毕。

在选角阶段,剧组工作人员秉承着“形神兼备”为原则,外形和历史人物相似是最重要的原则,但演员一旦进入角色,都在努力追求更大程度的“形似”,

黄轩为了饰演李达剃了寸头,他和韩东君进组前都因为参加冲浪综艺晒得过黑,为了还原文人气质,努力美白;


袁文康、刘昊然、王仁君、胡先煦则是为了更接近角色而减肥塑形。

外形上的相似还不够,13位演员以“神似”为目标,广阅史料了解人物。

刘昊然饰演年纪最小的代表刘仁静,理论知识丰富,能言善辩,有“小马克思”之美誉,他在塑造角色时融入了少年人的锐气,一场会议上他号召支援工人运动的戏,即使是预演,也以铿锵有力的台词、坚毅无畏的眼神,感染到现场的众多剧组同事,以致导演在他演绎结束后,都忘记了是预演而喊出来“cut”。

而王仁君自《古田军号》之后再度出演毛泽东,这一次挑战的是青年时代的主席,贴合主席彼时的性格,选择更为松弛的表演方式。

除此之外,他模仿主席的运动习惯,坚持晨跑夜跑,为了镜头前写“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行字的这场戏,进组前一个月就开始练毛笔字,只为了由内而外更贴近“能文能武”的青年毛泽东。


“老戏骨”张颂文出演的何叔衡,性格中拥有天真的一面,和他以往诠释过的角色大相径庭,但他还是以他独特的方法派表演方式,完美演绎,令人物一出场就异常醒目,性格鲜明。

这里面年龄最小的王俊凯也充分展现职业演员的专业素养,导演喊“开机”便“一秒入戏”,即时切换到邓恩铭的忧思神情。为了拍摄牺牲的戏份,他特意减少饮食和睡眠,并将自己关进小屋里沉浸酝酿,以贴近角色受刑已久的状态……

制作团队的精心挑选,再加上这些演员的辛苦付出,让我都十分期待在大银幕上,表演层面上的呈现,想必又会是一次经典的群戏出演。

三、精致艺术表达

其实对于我来说,最能吸引我走进电影看《1921》的点,是两位导演,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以及联合导演郑大圣。

黄建新其实已经不用再过多介绍,他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总制片人,是《建军大业》的制片人,是《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两部电影的导演,在主旋律影片这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人,而早期的作品诸如《黑炮事件》、《背对背,脸靠脸》更是早就证明了他的艺术造诣。

而郑大圣,大家可能就没那么熟悉了,这位导演此前主要拍摄独立电影作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几年的《村·戏》,虽然始终没有在院线公映,但说实话,论质量,可能近十年都没几部国产片能和《村·戏》掰掰手腕的。

有这两位我十分喜欢的导演坐镇,无论是什么题材我都是会去看的,因为他们就是电影质量的最基本保证。

在预告片中我们也能看出,《1921》绝对不是那种“完成任务”式的主旋律影片,无论是从黑白到彩色的色彩变化,这个在《村·戏》中被郑大圣使用过,还是精准的,荡气回肠的长镜头调度,都能看出影片在艺术层面的追求,这其实是近些年主旋律影片的一个大方向,只有当电影本身足够好看,才会让更多的人去看到,去了解到这段历史。前几年可能是《我和我的XX》系列,这次来到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就更令人期待了。


总之,《1921》作为一部以更加细节的笔触和角度,去还原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的电影,能让更多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和激励,发自肺腑地感悟到百年前,年轻的先辈胸怀壮志、开天辟地,是今年暑期档我个人必看的一部电影。

标签组:[影视] [电影] [中国共产党] [郑大圣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561.html

相关阅读

长安之变:吕布败于李傕郭汜的深层逻辑

公元192年,长安城见证了一场改变东汉末年权力格局的战役:吕布率军坚守八日,却因城内叟兵叛变,最终败于李傕、郭汜率领的十余万西凉军。这场战役不仅是兵力悬殊的对抗,更暴露了战略决策、内部治理与人性博弈的...

2025-10-31

刘备临终托孤:为何将兵权交予李严而非诸葛亮?

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内,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在病榻上完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权力交接。他将军政大权一分为二:诸葛亮受封丞相,总揽朝政;李严则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这一看似矛盾的安排,实则是刘备在...

2025-10-31

曹爽错失“挟天子以令诸侯”良机:权谋棋局中的致命误判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魏政局风云突变。此时,身为曹魏大将军、手握重兵且挟天子曹芳在手的曹爽,本有机会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往旧都许昌,以此号召天下兵马对抗司马懿,却最终选择放弃...

2025-10-31

托孤重任与权力平衡:诸葛亮不还政刘禅的深层逻辑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前将蜀汉政权托付给诸葛亮,留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命。这一托孤之举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绝对信任,也为后世留下“诸葛亮是否应还政刘禅”的争议。从历史背...

2025-10-31

凤雏卧龙双璧在手,刘备缘何难圆统一梦?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出自《三国演义》的预言,曾让无数人对刘备的统一大业充满期待。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如小说般推进,刘备虽得诸葛亮与庞统两位顶尖谋士,最终却仅能偏安一隅。这一悖论背后...

2025-10-31

草根逆袭:丁奉以勇谋与忠诚铸就江东十二虎臣传奇

在东吴“江东十二虎臣”的名单中,丁奉的名字尤为特殊。他既无显赫家世,也非孙氏宗亲,却以寒门之身跻身虎臣之列,更成为唯一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的名将。他的传奇人生,既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也是东...

2025-10-31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宁为寒梅,不作浮萍”。 一、寒门...

2025-10-31

跨越十七载的深情:万贵妃盛宠不衰的四大密码

在明代宫廷的权力漩涡中,一段年龄相差十七岁的“姐弟恋”始终是历史学者与民间传说的焦点。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贵妃的宠爱持续二十三年,甚至在其去世后同年郁郁而终,这种超乎常规的情感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逻辑与...

2025-10-31

李岩之死:大顺政权崩塌前的权力暗战

1644年农历四月,北京城刚刚易主,大顺政权尚未坐稳江山,一场震惊军中的血案悄然上演——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李岩,在牛金星的谗言与李自成的猜忌中,于平阳城内被诱杀。这场悲剧不仅暴露了农民起义军内部的权力...

2025-10-31

乾隆深爱令妃,为何未封她为后?

乾隆帝与令妃魏佳氏的情感纠葛,是清代宫廷史中备受瞩目的篇章。这位出身内务府包衣的汉女,凭借出众的容貌与温婉的性情,从宫女一路攀升至皇贵妃之位,更以十年六胎的生育记录成为乾隆后宫的“生育冠军”。然而,尽...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