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有烟火气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电影《1921》官宣演员全阵容

发表于话题:1921演员对应角色
发布时间:2021-06-28

原标题:有烟火气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电影《1921》官宣演员全阵容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将于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5月13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杀青后的首场发布会。影片监制、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主演黄轩、袁文康、王仁君、祖峰、刘家祎、张超、张云龙等主创集结亮相,分享创作感受,会上还首度官宣了影片演员全阵容。

现场,黄建新畅聊影片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的新尝试。他表示,影片选择展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数月的历史细节,聚焦先辈青年时代,立体、丰满、细腻地塑造人物,创新融合谍战元素及国际视角,令当代年轻人有机会“身临其境”体会百年前同龄人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建立中国共产党。

创新视角讲述建党故事

电影《1921》讲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勇担重任的动人故事。黄建新表示:“虽然《1921》是历史题材,但它更像是一个青年人的‘创业故事’,让观众真正走进百年前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感受建党历程的艰辛,以及他们救亡图存的坚定信念。”

同样的导演、同题材的故事,《1921》和《建党伟业》有何不同?黄建新坦言,这次选择了从“有烟火气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的创新视角来讲述。为了能让人物生活在观众眼前,创作团队设计了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片中有一段毛泽东在洗衣房打工的戏份,“毛泽东也曾是一个打工仔,他跟我们年轻的时候一样在奋斗,这个角度是新鲜的,这个故事也就变得新鲜了”。

在黄建新看来,如今的自己跟拍摄《建党伟业》时有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关注人物的心灵与理想之间的关系。体现在《1921》里,就是会展现更多的生活细节,比如,大家一起吃上海汤圆、李达不能吃辣椒……“完成剪接之后,我自己觉得跟《建党伟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黄建新说。

精益求精还原史实细节

为了呈现出1921年建党前后的真貌,主创人员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珍贵史料,据制片人任宁介绍,他们从日本警视厅档案资料里找到了日本特高科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过对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上海警戒的信息等鲜为人知的记载。

基于此,《1921》的剧本引入了日本和欧洲的视角,在史实基础上对代表们在一大会议前后化险为夷的过程进行影视化表达,并加入谍战、动作等元素,尽可能丰富故事的可看性,以多线叙事的创新尝试,拓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广度”。

同时,剧组还1:1重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上海石库门老建筑。在上海长大的联合导演郑大圣眼中,这样对史实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我从小就参观了很多次一大会址,但第一次看到剧组搭建完成的会址,还有复原的正在建设中的“夜上海”景象,包括我在内,剧组里很多上海籍的工作人员,都深深被震撼了,仿佛穿越回100年前,看到那群激情洋溢的年轻人一同商讨如何救国救民的样子。”

青年演员演绎先辈少年时

《1921》聚焦“先辈少年时”的新视角,也给予了参与其中的青年演员们一次体会百年前先辈建党初心的机会。黄轩出演参与“一大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的李达,此番是继参演《建党伟业》十年后,与黄建新导演再度合作。黄轩坦言自己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被李达这个纯粹无私的理想主义者所深深打动,“他和新婚妻子王会悟,蜗居在几平米的小房子,不计较收入,彻夜编辑《共产党》杂志,全身心为革命事业付出”。

虽然是第二次出演毛泽东,王仁君却面临全新挑战,他将诠释此前大银幕上相对鲜见的青年主席形象:“我在阅读史料,以及和导演深入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创作视角,决定展现他热血、细腻、接地气的一面,比如,他从湖南来到上海时的青涩与新奇,他看到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特权时的愤懑。”

制片人任宁分享了影片的选角标准:“1921年,许多今天我们熟知的伟人还是正青春的年华,参与建党的一大代表们平均年龄不过28岁,所以对应也选择了当下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一批青年优秀演员,甚至连进步学生、工人等角色,也会尽量去选择充满青春朝气的群演,去诠释当时革命青年‘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的精神。”

发布会现场,黄建新揭晓了“百位影人庆百年”演员全阵容,100位兼具实力与人气的中青代演员正式官宣,现场大屏幕上展示出每位演员的侧颜海报,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先辈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风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图片 | 王莉责编 | 龚卫锋

审签|郑宗敏

实习生|徐峥

标签组:[影视] [演员] [电影] [黄建新] [建党伟业] [青年时代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4767.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