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叛逆者》导演周游: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历史感

发表于话题:叛逆者
发布时间:2021-06-29

  原标题:《叛逆者》导演周游: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历史感

    《叛逆者》剧照

      国产谍战剧又出佳作。

      根据“人民文学奖”得主畀愚同名小说改编,由周游执导,朱一龙、童瑶、王志文、王阳、朱珠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叛逆者》在央视播出,豆瓣拿下8.4分。

      年轻的复兴社干部特训班学员林楠笙,被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站长陈默群带往上海,参加抓捕潜伏在上海区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正直单纯的林楠笙不断被顾慎言、纪中原、朱怡贞等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使命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感召,对国民党内部的乱象和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的思考。经过艰苦斗争和生死考验后,林楠笙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日前,《叛逆者》导演周游接受中青报·中青网专访。“这些隐蔽战线上的革命先辈,他们时常忍受着孤独,很少能有机会去慷慨激昂表达自己的信仰,甚至无法穿上心爱的军装。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内心一直饱含着理想和信仰。”

      周游提到,《叛逆者》一大特点是没有使用旁白和内心独白,因而,如何表现隐蔽战线英雄的信仰,对影视表达方式和演员演绎都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林楠笙这个人物的转变过程,是这部戏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如何确立,如何一步步地展开,都需要在创作中反复衡量。”

      和以往谍战剧相比,《叛逆者》不是一个处处都有“强情节”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非常类型化的故事。“故事背景横跨了13年,我更希望在故事当中看到历史感,看到每个人物的成长变化和发展。”周游说。

  中青报·中青网:最早读到《叛逆者》小说,对这个故事有何印象?

  周游:原小说篇幅不长,四五万字,但我觉得这部作品很严谨,对历史厚度的展现很好。小说有大量的留白,但是信息量巨大;整体行文流畅、冷峻,没有过多情感描写,可值得挖掘的东西特别多。另外,故事整体时间跨度非常长,跨越了十几年,包含很多历史节点。

  中青报·中青网:你希望通过《叛逆者》传递出怎样的理念和价值?

  周游:我没有想要进行强价值输出,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故事、这些生动的人物,让大家能够体会到那种“冷酷之下的温暖”,以及那些人隐忍的气质,内心的理想、信仰等。观众体会到了之后,自然都懂。

  中青报·中青网:表现隐蔽战线革命者内心的信仰,创作上有哪些难度?

  周游:我们书写的故事背景是隐蔽战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些人很多都有掩护身份,他们很少有机会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信仰。而我们创作的时候,想要尝试一下不要旁白和内心独白,这就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调整难度。

      因为《叛逆者》中的角色肯定有大量的独角戏,如果没有旁白和内心独白,角色表达内心信仰的空间就被压缩得很窄。但是,我们又要把他们这种饱含信仰、时时刻刻都为了信仰而努力、坚定和隐忍地在刀尖行走的状态表达出来。所以,我们通过一些重要的戏用道具,帮助演员去体现那一刻内心的复杂度,展现他们心痛、兴奋等情感。

  中青报·中青网:林楠笙经历了怎样的成长阶段?

  周游:整体上林楠笙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林楠笙寻找信仰;第二个阶段,林楠笙受到感染和感召,一步步迈向党的怀抱,是一个坚定信仰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成为共产党员后,他又重新潜伏回到上海,这是一个信仰升华的阶段,也是一个在实践当中坚定信仰的阶段。

      演员朱一龙特别认真,在剧组经常做功课到很晚,为了给角色前后“跳跃式的表演”寻找内心和情节上的依据。《叛逆者》中他很多心理洞察戏的表演,是非常细腻,也极具爆发力的。

  中青报·中青网:《叛逆者》对细节的处理得到观众好评,这方面剧组作了哪些工作?

  周游:我们在梳理文本阶段,梳理和落实了大量的细节,包括整个剧的地域特点、每一个人物的生平和履历、人物之间的组织关系、单位部门设置,还有制式服装和戏用道具等。比如我们历史顾问老师说,13年时间跨度中,根据历史事实,戏中人物用到的钱币多达14种。

      《叛逆者》播出后,我没想到观众能看得这么细!其实看得那么细,给我们压力挺大的。有观众说,顾慎言拿电话听筒会用白布包住——那个年代已经有指纹识别了。其实我们这个细节设置是一举多得,顾慎言用白布包住听筒,也是为了掩护自己的声音,防止被录音。他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特工,下意识会这么做。

      我当年跟老导演一起工作时,老导演经常会说一句话:“要多去想,这些人物在那一时那一刻,还有什么更多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去和人物“贴身肉搏”,去和他同呼吸,才能够体会到他的境遇、他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发出来真正准确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心理动态。

  中青报·中青网:《叛逆者》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哪一对关系比较触动你?

  周游:林楠笙和朱怡贞两人的情感,是全剧情感气质的一种浓缩。他们这条情感线上,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戏。梳理文本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想,到底他们情感的核心是什么?而我们查阅史料发现,当时很多类似的革命情侣,都是在聚少离多、不知对方安危的情况下,一直保持那份炙热的情感。

      《六月船歌》是林楠笙和朱怡贞情感延续的象征性音乐符号。到了最后,他们的情感,以及这个音乐符号都升华了。他们内心那份情感,饱含着一种革命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是先认可了对方这种革命理想主义,才有了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一种战友情、在抗战期间的同胞情,这种情感一直很隐忍,浓度反而会加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6月22日 09 版

标签组:[影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4848.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