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儿子,行迹超过40万公里,孩子已大学毕业

发表于话题:失孤
发布时间:2021-07-15


“世界人口日”这天,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终于找到了丢失24年的儿子郭振。

这无疑是让人激动的,仿佛当年大家看的不只是电影,如今也从电影照进了现实。

据传当年刘德华零片酬出演电影《失孤》,后期还出资支持过老郭。

而郭刚堂更是用了24年的时间,跑了31个省,行迹超过40万公里,“跑坏”10台摩托车,如今“不负有心人”,孩子终于找到,并且已经大学毕业了。

《失孤》导演彭三源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刘德华,而郭刚堂的一段话更是让人感叹。

文中的郭刚堂图片是电影《失孤》刚播放时拍的,如今的他已经是满头白发。

2015年的时候,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等主演的电影上映了。

刘德华不再是以前那位英俊潇洒的样子,而是成为了面容瘦憔悴,满面胡茬的中年大叔。

这部电影播出后,网络上褒贬不一。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影片展现了“父子是一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会高于众生、高于世界,甚至高于自己,变成一种超脱自然的爱,可以具象出一个孝字,拆分开来便是老与子,那份感情肯定是真的。”

如今这部电影,某瓣评分只有6.7,但是在当时还是很有影响的。

有不少正面的评价:“《失孤》并没有夸大这个人物的苦情,而是通过一张地图、一辆临近报废的摩托、衣衫褴褛包裹下那黝黑干裂的皮肤,来让观众理解他这15年里,为寻子走过的路,吃过的苦。”

也有人认为:“如果看过《亲爱的》就没必要再看《失孤》了,《失孤》并没有什么惊喜,这部电影虽然关注了现实,但是它没有触及最核心的痛点,导演彭三源没能太好地把控与整部影片节奏不合的抒情、象征空镜头,使得整部电影在叙述上显得凌乱而不得章法。”

刘德华在影片中,无论是蹲路边吃饭,还是被“打脸”都体现了一个演员的修养。

然而在影片中,当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在迷茫中,希望老和尚指点迷津的这段话至今还很经典。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

虽然不知道《失孤》的原型郭刚堂有没有这一段故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在寻找。

从1997年开始,郭刚堂就把儿子两岁时候的生日照片放大后,印在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塑料布上,上面用大字写着“儿子,你在哪里?爸爸找你回家!”。

然后和电影中刘德华扮演的角色一样,把这张“旗”插在摩托车的后座上,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村镇。

这一路他北边到过漠河,南边到达海南,24年来他跑遍了31个省,行迹超过40多万公里,跑坏了10辆摩托车……。

“失孤”的人不少,《失孤》的故事依然在进行,但是能够像郭刚堂这样不放弃的却不多。

哪怕到了今年初的时候,他也还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寻亲寻家都不能放弃,放弃只有一种结果!”

只有“失孤”的人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痛,2012年的时候,郭刚堂创办了“天涯寻亲网”。

2014年的时候“又依法登记注册了聊城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多年来已经为数百个家庭圆了团圆梦。

《失孤》中的刘德华帮井柏然找到了家,而他继续在“寻孤”的路上。

如今原型郭刚堂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儿子郭振,如今两人的DNA已经对比成功,下周将开发布会。

按理来说郭刚堂应该是五味杂陈的,但是在采访的一段话却令人深思。

他这样说道:“孩子找到了,老天对我们真不薄,24年可能是人生最好的一段,说心里话我不恨别人,有时候我在想我只恨自己,我也一直在问为什么丢孩子的就是我,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找不到,还好我的孩子(终于)找到了。”

“寻子”的路也是一场“修行”,如今的刘德华可以拍《失孤》大结局了。


标签组:[娱乐八卦] [刘德华] [失孤] [郭刚堂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8340.html

相关阅读

韩愈:从小便怀有凌云之志

谈及韩愈就不难让人想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发起开展了古文运动,以及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师说》、《昌黎文集》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他在取得这些成就,收获荣誉之前所经受的打击和挫折,又有多少人了解?...

2025-08-02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是什么

京剧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 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

2025-08-02

盘点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3、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2025-08-02

《梅花》诗歌赏析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

2025-08-02

京剧发音技巧常识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2025-08-02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

2025-08-02

京剧的鼎盛期:四大名旦粉墨登场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

2025-08-02

韩愈故事之风流成性

唐代文学家韩愈不仅在诗歌,散文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其倡导的古文运动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但其也有不为人知的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一面。据记载,文学家韩愈纵欲且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

2025-08-02

京剧走向成熟是在什么时候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 谭在...

2025-08-02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的驳论文

《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文中别出新见,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