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未播先火的《青簪行》,已被网友吐成了“筛子”,一地鸡毛的影视圈“病症”真得治治了

发表于话题:青簪行还能播吗
发布时间:2021-07-20

  未播先火的《青簪行》,已被网友吐成了“筛子”,一地鸡毛的影视圈“病症”真得治治了

  一场戏剧舞台下的“口水战”,活生生地把一部剧拖进了泥淖里。

  从6月3日《青簪行》剧方发布宣传海报开始,围绕吴亦凡、杨紫两位主演的撕番之战就愈演愈烈,近日又衍生出了“阴阳剧本”、“魔改剧情”等更多的吐槽靶心,虽然《青簪行》还在拍摄阶段,但这部之前被观众期待的剧集,几乎走到了“凉凉”的边缘。

  目前,网络舆论依旧甚嚣尘上,演员双方粉丝各执一词,剧方也始终没有发声。“风波最终肯定会平息下来,但它对于这部剧本身的伤害、对于所有演职人员辛苦付出的伤害,都是不可挽回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深陷舆论漩涡的《青簪行》,它所暴露的演员番位之争、剧本注水、剧情魔改等诸多话题,正是近年来影视圈里挥之不去的行业乱象。“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或许也是个好事,闹得沸沸扬扬,总给人一些教训和提醒,不是什么热度和话题都可以抢,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

  《青簪行》陷争议漩涡,剧还没拍完就要凉了?

  说实话,谁也不会想到《青簪行》会生生地将一把好牌打得如此稀烂:根据侧侧轻寒创作的热门小说《簪中录》改编的电视剧《青簪行》,自从确认筹备开拍就一直备受关注,演员最终敲定由杨紫饰演女主角黄梓瑕,男主李舒白则由吴亦凡饰演,两位人气演员携手破获奇案寻找真相的IP级故事,怎么看都是市场准一线的热门大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尚未杀青的《青簪行》已经陷在各种争议当中,挣脱不出来了。

  《青簪行》最先掀起的口水风波,就是吴亦凡与杨紫的番位之争。番位之争算是最近几年娱乐圈最热议话题,所谓番位,就是指演员出现在宣传资料或者影视剧片头片尾的排位次序,而影视作品中,演员表顺序势必就根据该明星的名气排序,但是如果演员之间的名气不相上下,那在排位置时就少不了“节外生枝”,这次杨紫和吴亦凡的番位之争就是由此而来。6月3日,《青簪行》剧方发布的宣传海报,已经是“谨小慎微”了,但还是被粉丝抓住了把柄。海报中,吴亦凡站在了中心,海报上的官宣台词也是用的男主角的台词,作为女主角的杨紫,在海报上的位置却比较偏,并没有处于海报中心。于是之前是暗地里较劲儿的番位之争也直接被摆到了台面上,《青簪行》剧方的官方微博下面,完全被粉丝的各路吐槽和争吵所淹没。

  番位之争还没止住,近日,《青簪行》剧方又被网友曝出还存在“阴阳剧本”、“魔改剧情”等问题。资深剧迷“圈小丁”告诉了记者,网传的“阴阳剧本”是怎么一回事:“大概就是杨紫拿的是一个‘大女主’剧本,吴亦凡拿的却是一个‘大男主’剧本,两个人都不知道对方的剧本,《青簪行》剧组的拍摄也分为男主组和女主组,但是据说杨紫当时签下这部戏时,是以为这是一部‘大女主’的戏……”在“圈小丁”看来,自己的偶像被“忽悠”,粉丝哪里还能忍,“于是网上涌现出不少杨紫粉丝吐槽之声,还有粉丝曝出《青簪行》存在‘魔改剧情’的套路,在原著小说中很多属于女主角的故事和剧情,都被改到了男主角身上,加重了男主角的戏份。”

  “剧情改编倒是行业正常现象,不过《青簪行》的原著小说《簪中录》,确实是一部‘大女主’的小说,现在拍摄的电视剧显然是一部男、女主角并重的戏,剧方有没有存在隐瞒演员、分组拍摄等问题,只有剧方自己知道。”“圈小丁”说,作为旁观者,看到一部剧还没拍完就闹出这么多争议,“真的很扫兴致,完全没有兴趣在去追这部戏了。”

  杨紫下场求“和解”,也难挽剧集跌落的观众缘

  看着自己付出心血的剧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青簪行》主演的杨紫,也终于发声“救场”,杨紫在微博中表示,网上对剧、对剧组的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自己无法再沉默:“我是演员,最重要的任务是创作,签约进组的那天起,我就对这部作品有了责任。”杨紫说,自己始终牢记演员职责,认真对待表演和创作,争取拍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戏外争议的问题我会交给工作人员去处理,也相信片方也会遵守契约精神,妥善处理好后续。”最后,杨紫也表示,“请大家再给我们这部剧一点时间,不要提前拒绝我们这部戏。”

  但除了杨紫的发声外,剧组方一直呈现隐身状态,记者也尝试联系剧方工作人员,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始终没有回应。而杨紫的“救火”,显然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仅网友的吐槽之声依旧不断,还有声音暗讽杨紫“戏多”,甚至连央视6套的影评节目也公开谈论起该剧涉及的番位争论话题,这对于一部原被市场寄以厚望的剧集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在资深剧评人李永杰看来,这部剧如今惹来这么多争议,也都是剧方的公关一再错失良机。“其实这部剧开拍到现在,各种番位问题、宣发问题的争执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说剧组能够明智一些,早点把这些事情处理干净,估计也不至于引来这么大的舆论危机。”如今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频繁地出现在舆论中心,让很多路人都觉得厌烦了,而像央视这样的媒体都站出来委婉批评,这部剧之后面向市场会怎样,真的不好说了。”

  趁热打铁,影视圈的不良风气该治

  被置顶在舆论中心,或许很多路人对《青簪行》这部剧的剧情还不甚清楚,但是对“争番位”、“阴阳剧本”之类的话题关键词,却早已经印象深刻,正如一些网友的调侃,“剧讲的什么搞不清,结果却被科普了好几个新词,这个圈子的水真的太深了。”

  道和影视总经理晓枫坦言,行业内许多制作方会选择有知名度的IP进行影视化,出发点就是为了这个项目能够从最开始就收获绝对的热度。“但事实上,作品热度如果是作品本身的,自然是好事,但如果是消耗观众的好感,刷一些戏剧本身之外的话题,这样的热度,于作品而言着实不算一件好事,类似《青簪行》这样的风波,对于作品本身产生的伤害都是不可挽回的。”

  晓枫也指出,这次风波暴露的演员番位之争、剧本注水、魔改等诸多话题,都是近年来影视圈里挥之不去的行业乱象。“比如演员抢番位,这不仅仅是演员和他们的团队自身的问题,粉丝的一些骂战很多时候其实也是艺人团队在引导,当然这也是整个圈子在流量风行的当下,缺乏及时纠正和改善而导致的。而像‘阴阳剧本’,就体现出我们的行业缺乏对编剧的尊重,很多编剧可能就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剧本被各种修改,编剧对于自己的剧本完全没有支配权,之前我就私下听很多编剧跟我抱怨过,这个群体在行业的位置,很尴尬很微末。”

  不过晓枫也指出,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次风波或许也是个好事。“产生了不利影响,才会引起一些从业者的警醒,不是什么热度和话题都可以抢,在这个圈里,导演就是好好拍戏,演员就是好好演戏,其他团队的工作,都是好好为这部戏如何走入市场服务,大家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

标签组:[影视圈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2063.html

相关阅读

高人气!TXT夺得日本Oricon周榜双冠王

10月30日,据日本Oricon最新公布的榜单显示,TXT凭借日本第三张正规专辑《Starkissed》,以324,962点积分强势登顶最新一期(11月3日榜单,统计周期:10月20日至26日)的&...

2025-10-31

工信部:前三季度我国智能手机产量达8.81亿台!出口5.37亿台

快科技10月31日消息,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快速增长,出口保持平稳,效益平稳增长,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2025-10-31

长安之变:吕布败于李傕郭汜的深层逻辑

公元192年,长安城见证了一场改变东汉末年权力格局的战役:吕布率军坚守八日,却因城内叟兵叛变,最终败于李傕、郭汜率领的十余万西凉军。这场战役不仅是兵力悬殊的对抗,更暴露了战略决策、内部治理与人性博弈的...

2025-10-31

刘备临终托孤:为何将兵权交予李严而非诸葛亮?

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内,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在病榻上完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权力交接。他将军政大权一分为二:诸葛亮受封丞相,总揽朝政;李严则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这一看似矛盾的安排,实则是刘备在...

2025-10-31

曹爽错失“挟天子以令诸侯”良机:权谋棋局中的致命误判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魏政局风云突变。此时,身为曹魏大将军、手握重兵且挟天子曹芳在手的曹爽,本有机会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往旧都许昌,以此号召天下兵马对抗司马懿,却最终选择放弃...

2025-10-31

托孤重任与权力平衡:诸葛亮不还政刘禅的深层逻辑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前将蜀汉政权托付给诸葛亮,留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命。这一托孤之举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绝对信任,也为后世留下“诸葛亮是否应还政刘禅”的争议。从历史背...

2025-10-31

凤雏卧龙双璧在手,刘备缘何难圆统一梦?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出自《三国演义》的预言,曾让无数人对刘备的统一大业充满期待。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如小说般推进,刘备虽得诸葛亮与庞统两位顶尖谋士,最终却仅能偏安一隅。这一悖论背后...

2025-10-31

草根逆袭:丁奉以勇谋与忠诚铸就江东十二虎臣传奇

在东吴“江东十二虎臣”的名单中,丁奉的名字尤为特殊。他既无显赫家世,也非孙氏宗亲,却以寒门之身跻身虎臣之列,更成为唯一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代君主的名将。他的传奇人生,既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也是东...

2025-10-31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宁为寒梅,不作浮萍”。 一、寒门...

2025-10-31

跨越十七载的深情:万贵妃盛宠不衰的四大密码

在明代宫廷的权力漩涡中,一段年龄相差十七岁的“姐弟恋”始终是历史学者与民间传说的焦点。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贵妃的宠爱持续二十三年,甚至在其去世后同年郁郁而终,这种超乎常规的情感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逻辑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