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专访总导演|从《明星大侦探》到《我是大侦探》,现在要想“我妈能不能懂”

发表于话题:明星大侦探看不懂
发布时间:2021-05-03

原标题:专访总导演|从《明星大侦探》到《我是大侦探》,现在要想“我妈能不能懂”

无论从哪个尺度来衡量,《明星大侦探》似乎都是一档具有标志意义的节目:

它可能是唯一一个打破“一季不如一季”规律的国产综艺。豆瓣上,有数量直逼8万的网友涌入相应条目为其打Call,而其三季评分分别为8.9,9.0和9.2,持续走高。

它是许多铁粉心中的“国综No.1”,为了看懂每一集故事的推理线索,有观众拿着小本本一帧帧记录,有狂热爱好者一集来回“拖”个四五遍……

从被大多数人不那么看好,到一路长成吸引各路金主爸爸的爆款,它也是到目前为止鲜有模仿者追随的高壁垒节目。

本周六起,《明星大侦探》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生命节点——由它孵化而来的《我是大侦探》即将登陆湖南卫视,接档高热收官的《声临其境》。不过,相当一部分《明星大侦探》的狂热粉丝似乎没那么开心,那种感觉就像妈妈又要生育二胎宝贝了一样,他们担心《我是大侦探》会分流制作团队对于《明星大侦探》的用心,也担心《我是大侦探》会拖累《明星大侦探》的好感,再加上嘉宾换血。一时间,曾受万般宠爱的导演组被网友各种Diss。

从网综到电视最需要考虑的是“门槛”

我会首先想一想,“我妈能不能看懂”

何忱是《明星大侦探》前三季的总制片人,也是《我是大侦探》总导演。她坦言,从网综转为台综,《我是大侦探》肯定会更多考虑电视观众的门槛,“除了以前我们的网友、年轻人,那电视机前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能够看懂?而且十点档也可能会有低龄观众存在,那我们传达的故事和价值观是否能被他们接受?这都是新的课题。”

转换是必然的。在芒果TV播出三季以来,《明星大侦探》以烧脑和细节推理著称,不少网友是带着小本本边看边暂停边记录的。

到第三季节目编剧甚至能写故事写到high,“刹不住车,一个故事140、150分钟的都有。”网友也在千锤百炼后与节目组生发出了交手过招的情谊:不怕你难,越难破题之后的成就感越强。

本周六播出的《我是大侦探》首期场景是“有间客栈”

这个核心,就是“大侦探”系列的故事。何忱说,“大侦探”的本质就是剧情综艺,好的故事是通吃的,“把故事打磨好,然后再把喜剧的元素放大,让大家看到明星们的各种角色扮演和好玩的表现。”

至于推理部分则会变得“碎片化一点”,“原来是一整块的,现在则是谜题比较多,观众可能看不懂一整块,但是会一个个地解开。”

嘉宾部分换血是必然的

需要新手宝宝带领新的观众走到故事里

从《明星大侦探》到《我是大侦探》,节目的变化不只是内容和难度的调整,对于三季网综的铁粉们来说,最直观的是,人换了。

这大概是节目组收到最多Diss的原因,也让唯一一个留在“团魂”中的何炅在18日发布会现场不得不替节目组说话,“没有故意要换掉谁。”

“像撒老师、何老师、小白,那都已经轻车熟路了,他们什么都见过了,对任何设置几乎都不会问为什么的时候,新的观众就很难跟上故事的节奏和速度了。”

何忱举例新加盟的马思纯,“她就是一个好奇宝宝,一个纯粹的观众视角。”说到这儿何忱忍不住笑,“我开玩笑说,她就是那种一点事情都会‘哇~’的人,但我就需要这种好奇。如果是老玩家,除非特别大的事儿才会让他们震惊。”

《明星大侦探》同样需要一个新开始

电影版不到彻底成熟就不会做

全新的人物,经过改良后难度门槛稍低的故事内核,投入这样的《我是大侦探》,何忱担不担心《明星大侦探》的老粉们失望?

“我一直在说,一个东西要做,就要做好接受一切争议和表扬的可能性,如果导演组什么都不干而只去想结果会不会好,那我们心态肯定都崩了。”

她说她一向不擅长想“结果”,“有一次电视峰会,马东老师说得特别好,做节目就像生一个孩子,你把所有的状态弄好去生一个。至于这个孩子长成什么样那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要太去考虑出来之后反响怎么样,只能说尽百分百努力,把它打造成符合受众预期的样子。”

至于网友们很期待的电影版,何忱的想法是“不到成熟的那一刻就不会去做”,因为电影的门槛实在太高,“虽然我一直说在降低门槛,但我从来都不会质疑中国观众的接受度。”

她笑,“你看,现在稍微脑残一点的电视剧都被疯狂Diss,所以用户的审美、智商都是好的,特别年轻一代都是看着美剧、日剧、韩剧长大的,他们是接受国际最顶尖的东西成长的,你随便弄个东西?根本不可能忽悠他们!”

标签组:[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 [悬疑电视剧] [大侦探] [明星大侦探] [刑侦电视剧] [喜剧电视剧] [diss] [我是大侦探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77.html

相关阅读

边关之遣:秦始皇对扶苏的帝王养成术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将长子扶苏外放至蒙恬驻守的上郡,这一决策看似因"焚书坑儒"事件引发的父子冲突,实则是秦始皇精心设计的帝王培养计划。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证据的交叉验证,这场边关之遣蕴含着多重政治智慧...

2025-10-29

半生逐梦终成空:刘备江山半壁的得失悲歌

在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仁德宽厚的品格,从一介草鞋匠逐步崛起,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部分地区,随后又夺取益州、汉中,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一方...

2025-10-29

三国时期赵云的真实实力:文武兼资的儒将典范

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赵云以其忠勇双全的形象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不同于《三国演义》中“七进七出长坂坡”的文学夸张,正史中的赵云以稳健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智慧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蜀汉政权中占据独特地...

2025-10-29

三国箭术双璧:赵云与徐晃的巅峰对决与历史回响

三国时期,箭术不仅是武将的立身之本,更是战场制胜的关键。在群雄逐鹿的沙场上,赵云与徐晃以截然不同的风格,将箭术演绎至化境。前者以“江面断篷”的惊世一箭名震天下,后者以“百步穿柳”的精准技艺冠绝曹营。这...

2025-10-29

襄樊之困:孟达拒援关羽背后的权力博弈与人性抉择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之战爆发,关羽以荆州之兵北伐曹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关键时刻因后方失守、盟友背刺而功败垂成。这场战役中,驻守上庸的孟达拒绝出兵支援关羽,成为历史谜团之一。表面看...

2025-10-29

玄武门前的血色棋局:李渊22子中为何仅三人逐鹿皇位?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这位开国君主共有22个儿子,但最终围绕皇位展开殊死搏斗的,仅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这场看似反常的权力争夺,实则是嫡庶制度、军事格局与年龄结构共同编织的必然...

2025-10-29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惊世之举:“跪而吮上乳”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情感密码

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秦王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浑身浴血地走向太极宫深处,与惊魂未定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展开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对...

2025-10-29

万历亲政:宗室困局下的改革挣扎与制度枷锁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逝,二十岁的明神宗朱翊钧正式亲政。这位曾以“五岁能读书”的聪慧少年,在亲政初期展现出励精图治的姿态,却最终陷入“三十年不上朝”的怠政泥潭。而宗室问题作为明朝中后期最棘手...

2025-10-29

建文帝的困局:优势背后的致命裂痕——朱允炆靖难之败的深层解析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21岁的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继承大明江山,坐拥朱元璋留下的庞大帝国。作为明太祖钦定的继承人,他既无外戚掣肘,又得东林文臣集团支持,更掌控着全国百万大军。然而四年后,这位看似稳坐钓...

2025-10-29

钱谦益:才子与贰臣的双重镜像——论其历史形象与崇祯弃用之因

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中,钱谦益的名字始终与“才子”“贰臣”“反复”等标签紧密相连。他既是东林党魁首、文坛盟主,又是降清后又暗中反清的矛盾人物;既是崇祯帝眼中“结党营私”的政敌,又是后世史家笔下“大节有...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