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为什么奥运奖牌那么少?

发表于话题:美国媒体说奖牌不重要 嘲讽印度奖牌少
发布时间:2021-09-27

原标题: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为什么奥运奖牌那么少?

奥运会上,别人忙着比赛,印度忙着攀比和甩锅。

7月23日,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迎来了开幕式。这次奥运会确实来之不易,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整整推迟了一年。

如今奥运会已经进行到了第8天,各国运动员为了荣誉也是拼尽全力,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更希望能够为国争光。

然而,在奖牌榜上印度的排名却让人惊讶,他们的排名是第54位,只有1枚奖牌,还不是金牌,只是一枚银牌。

和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相比,同样号称大国的印度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表现竟然如此差强人意。

作为拥有十亿人口的巨型国家,印度居然和泰国这种只有千万人口的小国一个档次。

当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因为印度在体育赛场上一贯疲软,取得的奖牌数甚至排在泰国、朝鲜等国之后。

不过,截止到目前,印度所取得的成绩却狠狠打了印度媒体和BBC的脸。

奥运会开始前,各国媒体都会推出专题报道,从各种角度预测本国运动员的发挥状况。而英国广播公司(BBC)却将目光放在了印度和中国的运动员身上。

7月23日,BBC在奥运专题报道中,大肆吹嘘印度选手的过人之处,并断言“印度选手会在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中击败中国队,例如射击、射箭和羽毛球等,捧回大量奖牌。”

此次印度共派出了120名运动员,主要参加射击、摔跤、拳击、射箭和羽毛球等85个项目的比赛,而这些项目很多都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对于BBC的预测,印度方面也表示极力赞同,印度射击名宿乔伊迪普也表示,印射击队将做好迎战中国队的准备,基本可以确保获得2枚奖牌。

BBC将印度和中国对比,显然是瞅准了印度“热衷”于和中国比的心理,所以他们才会对此进行大肆报道,博取眼球。

但印度却信以为真,情绪高昂,好像自己真的赢了中国一样,整个印度的民众也都格外关注射击比赛,认为自己国家有很大希望打败中国。

如今射击比赛已进行多场的角逐,中国射击队成功摘取3枚金牌,反观被BBC大肆鼓吹的印度,竟然一枚都没有。

而到现在,他们唯一的一枚银牌,还是由不受关注的女子举重选手查努摘得。

印度奥运代表队此次的表现,也引起了印度网友的吐槽。

近日《印度时报》发表印度奥运代表队赛事预告,结果评论区却成为了印度网友自嘲的地方。许多印度网友纷纷表示,印度表现太弱,被中国甩好几条街了。

● 《印度时报》报道截图:东京2020奥运会:印度7月26日的赛程

一些网友认为印度获得的奖牌数量和该国人口实在不成正比,还暗讽说,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竟然只适合打板球这样慵懒的项目。

对此,印度媒体不仅没有好好反思,而是开始到处找原因,找借口。

印媒称,由于日本面临第8号台风“尼伯特”的威胁,所以一些比赛项目不得不进行调整,这使得很多印度运动员“错失机会”。

射击领域的失误,却归咎于“设备出了问题”。

显然,在奥运会这种专业的比赛上,这样的借口并不能让人信服。

其实,如果没有先前的“夸张”报道,印度体育代表团并不会遭到嘲笑,毕竟,一直以来印度在奥运会上的表现都不突出。

可以说,这次他们也是自取其辱。

从1920年到现在,每一届夏季奥运会印度都没有落下。但是印度的奖牌榜却惨不忍睹,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印度已经参加了24届夏季奥运会,然而印度目前拿到的奖牌总量只有28枚。

更惨的是,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印度在奥运会上连续3年一枚奖牌都没有获得,每次都是挂“零”。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印度的射击选手宾德拉才在十米气枪项目上获得一枚金牌,算是有了一个突破。

当时,整个结果也是震动整个印度,连转播比赛的印度播音员的声音都颤抖了。

印度各个电视台更是暂停了正在播出的节目,全都改播宾德拉奥运夺冠的新闻。

印度总统和总理也纷纷向他发去贺电,全国各大机构也争先恐后地给他发钱。

宾德拉因为夺冠,简直是被捧上了天。

不过。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宾德拉以0.1环的成绩错失铜牌,印度网友却忘记了他曾经的成绩,转身嘲讽。

“如果有自行车比赛,有人力车比赛,有捡牛粪比赛,或者吐马沙拉(大概就是印度咖喱)的比赛,我们或许能拿到一些奖牌。”

印度对奥运会的执念也很深,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在支持18个国家体育联合会的128名奥运候选人身上花费了116.965亿卢比,但每一次奥运会的成绩都令印度人很失望。

今年印度更是派出120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这也是印度史上最大规模的奥运代表团。

印度对此次奥运会寄予了厚望,总理莫迪亲自为这些奥运选手加油,希望他们可以在奥运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能够缓解新冠带来的伤害,唤醒印度人民。

可他们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就连只有6万人口的百慕大岛国都比不上,该国今年奥运会只派了2人参加,就拿到了1块金牌。

人口只有180万人的科索沃,只派了11人参加,也拿到了2块金牌。

而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为什么奥运奖牌那么少?

印度之所以表现如此不佳,有很多原因。

首先就是,在印度好多人还在为填饱肚子犯愁,哪有闲心来搞体育。

印度社会痴迷于将孩子培养成医生和工程师,每年大约有250万幼儿准备参加医学和工程考试。

相对而言,体育则没有那么受欢迎,高付出,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并没有多少人喜欢。而且印度退役运动员难以维持生计,1952 年第一位印度个人奖牌获得者KDJadhav,最终因缺钱买药而去世。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体育被视为一种爱好,而不是一份好职业,因为他们生活的重点是:谋生!

另外,印度的运动员们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糟糕的体育设施,缺少场地,想训练,无处可去。

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成为阻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印度传统文化中,高种姓注重精神修行,以食素、禁欲、苦行为荣,以食肉、休闲、体力劳动为耻。

这显然和体育运动的要求截然相反。

跑、跳、游泳等体育活动在高种姓眼里,就是体力劳动,被视为无聊的“嬉戏”,完全不值得浪费时间。

从一群吃不饱的人里选运动员,怎么可能获得奖牌。

当然,这与印度的政治腐败也有关。在印度,与体育相关的机构在印度都变成了肥差,他们根本不重视体育,而是忙着搞裙带关系,甚至里面充满着阴谋。

印度奥运表现不佳,完全是自己的问题,一味地甩锅,毫无意义。

说实话,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和印度比拼的意思,我们尊重每一个国家和对手,更是会全力以赴地去做好自己。

奉劝印度一句,与其和中国攀比,还不如总结一下自己的问题,认真寻求解决方案。如果印度能正视自己,那么也许在之后的奥运会的赛场上,他们会取得一些突破。

如果一意孤行,不找根源问题,那么等待他们的,终将是赛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标签组:[奥运会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宾德拉] [bbc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9846.html

相关阅读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

《泊船瓜洲》:七言绝句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

2025-08-02

关于王安石的历史故事三则

王安石的历史故事:1、拗相公 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

2025-08-02

吴用被认为是狗头军师的原因

“狗头军师”泛指刁钻促狭、好出馊主意的人。这一类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代表人物如曹操手下谋士蒋干,正是他误听人言,导致曹操斩了自家水军大将蔡瑁张允,自毁长城,从而赤壁一战,元气大...

2025-08-02

韩愈:从小便怀有凌云之志

谈及韩愈就不难让人想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发起开展了古文运动,以及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师说》、《昌黎文集》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他在取得这些成就,收获荣誉之前所经受的打击和挫折,又有多少人了解?...

2025-08-02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是什么

京剧基本功是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 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

2025-08-02

盘点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3、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2025-08-02

《梅花》诗歌赏析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

2025-08-02

京剧发音技巧常识

真嗓 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