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美媒“灵活的标准”:奥运奖牌不再代表国家文化实力

发表于话题:美国媒体说奖牌不重要 嘲讽印度奖牌少
发布时间:2021-09-18

原标题:美媒“灵活的标准”:奥运奖牌不再代表国家文化实力

2016年,美国领跑里约奥运会金牌榜时,美媒:中国落后,体育制度有问题;

2021年,中国领跑东京奥运会金牌榜时,美媒:中国领先,体育制度还是有问题......

眼瞅中国继续在金牌榜领先,美国媒体一系列“神操作”层出不穷:一边“操纵”着奖牌榜大搞“美国优先”;一边攻击中国体育制度,声称中国运动员是没感情的“金牌机器”。

7月30日,《华盛顿邮报》又送上一碗“鸡汤”——奥运奖牌不再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可即便如此,这家美媒依然“操纵”着奖牌榜将美国捧上了榜首......

《华盛顿邮报》:奥运奖牌榜无法体现一国文化实力,这很好

这篇评论文章提到,长期以来,奥运会奖牌数量都被视作一个国家价值的体现,这是国家成就容易量化的指标。

紧接着,文章总结美国人内心的焦虑:“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金、银、铜牌,然而一旦这些奖牌增长速度不够快,我们就会确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会发生,尽管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浙江台州两名务工人员观看杨倩比赛(图自IC Photo)

在接下来的篇幅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试图缓解这种焦虑,阐明奥运奖牌与国家声望的联系并不是那么密切。

一方面作者承认,奥运会成绩与国际声望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奥运赛场被很多国家的政客视作展示软实力的舞台;另一方面又指出,从东京奥运会来看,运动员的表现和政客的目标经常相左,却有助于国家整体形象的体现。

文章由此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奥运会对开放社会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在于运动员拿下了最多的奖牌,而首先在于奥运会为公开竞争提供了平台。在作者看来,美国的软实力不需要完全通过奖牌数量来体现,比如美国运动员的退赛,就向世界展示了美国自由和民主的“软实力”。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以“精神健康”为由退赛一事,他写道:

“如果单纯地从奖牌数量来衡量软实力,那么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拜尔斯的决定无疑对美国的国际声望是一次打击......然而,拜尔斯能够自由地将自己的健康放在首位,而没有为了追求声望而损害健康,这本身就展示了这个国家的情况。”

与拜尔斯类似,在这位作者眼里,去年席卷全美的“黑人的命也是命”反种族主义示威也有利于国家利益,因为这项运动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抗议活动,公开了分歧,开启了全球对话。

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 资料图

“奥运会远非完美,任何熟悉奥运腐败历史人都会认识到这一点......发挥软实力的终极举措,是让影响力自己说话。”文章如此总结。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篇文章发表两天前,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同样刊发了一篇评论,但心态却与之完全相反。

在那篇标题为“奥运奖牌榜如何诠释这个世界”的文章中,NPR直白的表示——奥运奖牌数正是一国在世界上实力的体现。换句话说,奖牌榜上的冠军,正是对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注解。

NPR:奥运奖牌榜如何诠释这个世界

NPR回溯称,在上个世纪的奥运会上,美国总是能够获得15%到20%的奖牌,但这一数字在近几十年里一直在下降。就像国际政治和经济一般,这种现象反映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报道特别提到了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一直在急剧进步;从30年前刚刚踏入奥运会到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二强的奥运代表队,同时中国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两个方面都仅次于美国。

美国选手也成了中国选手管晨辰的“小迷妹”(图自IC Photo)

虽然《华盛顿邮报》努力切割着奖牌榜与国家声望的联系,但美媒身体还是诚实的,他们对奖牌榜的操纵着实让外界惊讶。

无论在国际奥委会官网还是中国等国的媒体上,奖牌榜都优先考虑金牌数量。↓

国际奥委会官网奖牌榜

唯独美国媒体依据奖牌总数进行排名。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点“小心思”,在美媒的奖牌榜中,美国一直稳居榜首——这也包括了“不在乎奖牌”的《华盛顿邮报》。↓

《纽约时报》奖牌榜

《华盛顿邮报》奖牌榜

除奖牌总数外,美国广播公司(ABC)还玩起了“三局两胜”的把戏。↓

美国广播公司(ABC)奖牌榜,美国3:2赢中国

反正,美国必须得赢。

无论怎样表述,在中国领跑东京奥运会金牌榜的大势下,美媒都将自己复杂的心态显露无疑。毕竟在四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还以46枚金牌、121枚奖牌总数牢牢占据奖牌榜首位,中国则以26枚金牌和70枚奖牌的总数次于美英位居第三。

中国金牌落后美国时,《纽约时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刊文抨击中国体育制度

今年中国金牌领跑后,《纽约时报》又攻击中国运动员是“金牌机器”

当时美国《纽约时报》曾刊发题为“奥运奖牌数下滑,中国体育制度引发反思”的文章,在质疑中国体育制度的同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美国的优越感。比如文章写道,“中国正在争取领先英国,成为金牌榜上仅次于美国的亚军......对这里(中国)的很多运动员和体育迷来说,即便是较小的成绩下滑都令人心痛。”

在五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中美金牌榜易势,《纽约时报》依然将矛头对准了中国体育体制,这回,他们将中国奥运健儿描述成没有感情的“金牌机器”。

中国领先与否,美媒的双标与偏见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延伸阅读:

金牌数被中国反超 美媒:中国运动员都是"金牌机器"

一边“操纵”着奥运奖牌榜,无论如何要把自己排第一,另一边却指责中国就想着拿金牌,中国运动员都是没感情的“机器”。美国媒体的双标令人叹为观止。

29日中午,随着中国游泳队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夺冠,中国金牌数升至14枚,反超美国。美国媒体开始酸了,《纽约时报》当天发表了题为“中国运动机器的唯一目标:不惜任何代价拿下最多的金牌”一文,极力把中国代表团塑造成“为夺金牌不择手段”的偏执形象,大肆渲染中国运动员的“悲惨”与“麻木”。

然而,《纽约时报》有意忽视中国运动员的天赋与梦想,说中国一心想拿金牌,却忘记了自己发布的奖牌榜也“偏执”地要把美国排第一。这种带有偏见和双标的报道令美国网友也难以忍受。

题为“中国运动机器的唯一目标:不惜任何代价拿下最多的金牌”,《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从题目开始就试图定下一个基调:中国体育残酷而功利,中国运动员悲惨而无感情。在文章开头,作者直接写道:“中国体育流水线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国家荣誉夺取金牌,银牌和铜牌都不重要。”

为了让读者对这一功利而偏执的形象印象更深,作者还声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赛前训话:“我们必须坚决确保金牌榜第一。”然而这是一种恶意的曲解,据新华社7月14日消息,苟仲文的原话是“在东京奥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保持在第一序列”。第一序列不一定是指第一,文章作者为了塑造中国体育、中国官员的不良形象,不惜编造事实。

在文章开头,作者还要渲染一下中国运动员的“悲惨处境”。文章描写夺得举重金牌的侯志慧时,着重讲“她从12岁起,每周锻炼6天”,“她要举起自身体重两倍的重量”。侯志慧说:“我们运动员唯一的事情就是专注训练。”本来是很积极的一句话,而文章非要把它理解为“体育流水线”,暗示侯志慧和其他人都是这条流水线上的“金牌机器”。

为了加深这种“金牌机器”的印象,作者常暗示这些中国运动员参加比赛不是真心热爱运动,而是出于各种功利的目的。文章会强调侯志慧长期远离家人、忍受训练伤痛,在拿到金牌那一刻得到了回报,却不会相信她也有梦想,不会提及她在赛后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的“我感觉释放了,觉得自己的梦想完成了”。

文章还会避免谈论像杨倩这样夺金后会微笑比心的、有天赋的年轻选手,而是直接断言“中国只擅长那些需要枯燥重复的体育项目”,恶意渲染中国举重运动员廖秋云失金后的麻木神态,说她不会像美国体操选手拜尔斯那样表达自己的精神痛苦。

这种负面的基调一旦确立,读者就跟着作者的观点走,很难察觉其很多带有偏见的内容。比如文章批评中国为了金牌不择手段,特意在几个西方投入较少或金牌多的项目上发力,并给出数据称自1985年以来,中国75%的金牌都来自乒乓球、羽毛球、射击等6大项目。

但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比如在上一届里约奥运会,美国队46枚金牌中约72%来自于游泳、田径和体操三大项,按照文章的逻辑,美国也是特意在几个东方投入较少或金牌多的项目上发力,也是为了金牌不择手段。

美国媒体确实很在意美国自身的奥运会成绩,以致于操纵奖牌榜,无论如何要把自己排第一。据澳大利亚新闻网28日报道,尽管在国际奥委会官网和中国等国的媒体上,奖牌榜都优先考虑金牌数;但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媒体偏偏依据奖牌总数进行排名,结果美国就一直稳居榜首。

明明自己也对奥运会奖牌很迷恋,却偏要斥责别国太看重金牌和荣誉。美国媒体的这种双标连本国网友也看不下去。在《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热评第一条就是简短有力的一句:“(说得)好像美国不执着于奖牌排名一样。”

有评论表示,这文章描述得像美国人只是去奥运会散步,对赢得奖牌不感兴趣一样。他表示该文作者不是第一个将中国人夸张描述成机器的人,但如果真要这么说,那营收高达200亿美元的全美高中生篮球联赛(NCAA)里也都是些“运动机器”。

还有评论表示“这种无休无止的对14亿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贬损和诽谤是绝对的偏见。尽管中国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总是被贬低。”该评论表示,中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表现很棒。

截止发稿前,中国奥运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已取得18枚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的傲人成绩。7月26日,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队许昕/刘诗雯3-4不敌日本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获得银牌。第一时间内,中国网友给予两位运动员的更多是温暖的鼓励和祝福。

微博话题#无论结果你们都是中国骄傲#目前已累计阅读量7.9亿。刘诗雯赛后哭了,有网友说:“别哭,你永远是最棒的”;两位运动员说对不起,有网友说:“没有对不起,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就像报道此事的日本记者中岛惠所说,像以往那样严厉批评运动员的评论不多了,中国民众对待奥运比赛胜负的态度正在渐渐发生改变。正如一位网友总结道:“说到底,我们已经过了那个需要‘金牌’提振民族自信心的阶段了。”

标签组:[中国金牌] [里约奥运会金牌榜] [纽约时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9969.html

相关阅读

肠衣是什么做的

肠衣是家畜的大肠、小肠经刮制而成的畜产品。主要用作填制香肠和灌肠的外衣;羊肠衣还可制成肠线,供制作网球拍线、弓弦和外科缝合线等用。肠衣按畜别分有猪肠衣、羊肠衣和牛肠衣。按部位分有大肠衣、小肠衣。肠自内...

2025-10-30

公海自由的规定

公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不论其为沿海国还是内陆国。1958年的《公海公约》规定,公海自由主要包括航行自由、捕鱼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飞越自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除...

2025-10-30

公海自由的概念

按照国际法,公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不论其为沿海国还是内陆国。原则很早以前,荷兰的法学家格老秀斯就提出了海洋自由的观点,这为以后公海自由原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公海自由原则不是...

2025-10-30

容妃犯了哪两个无法原谅的错,让康熙也感到非常无奈?

历史上有很多秀外慧中的皇妃,他们一个个有着美丽的容貌,雍容的气质,在古诗《长恨歌》中就有着“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描写,不难想象,这些皇妃在没有互联网的古代,几乎也就是明星一般的存在。下...

2025-10-30

赵匡胤去世当晚,宋皇后做了什么?她为何晚景凄凉?

说到宋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一直以来,宋太宗赵光义的名声都不太好,那么赵匡胤死后,登上皇位的赵光义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嫂嫂宋皇后的呢?按理来说,赵匡胤去世...

2025-10-30

孝惠章皇后为何不受皇帝喜欢?只因顺治皇帝独宠董鄂妃

在清朝历史上,清朝一共有27位皇后,这些皇后的命运各不相同,即使母仪天下,可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帝王夫君的宠爱,今天我们说的这位皇后,她20岁就成为了皇太后,独守空闺57年,活了77岁,她一生都不受皇帝喜...

2025-10-30

元好问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指的我们铭记?

说到元好问,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在宋朝之后,国家政局出现了大震荡,之后出现了一个朝代金朝,金朝这个朝代大家可能不熟悉,它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北方和...

2025-10-30

新城公主有多受宠?她的婚姻生活如何?

说到新城公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

2025-10-30

秦国重臣张仪、李斯、商鞅、范雎,他们四人中谁的结局最惨?

说到秦国重臣,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战国时期,秦国作为当之无愧的人才引进大国,在人才引进和任用方面表现出色,然而这些人才的最终下场却大多不好,卫人商鞅、魏人张...

2025-10-30

曹操的第二任妻子卞皇后,为什么说她有母仪天下之风?

说到曹操的卞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世说·贤媛篇》曾评价她:“性节俭,不尚华丽,有母仪德行。”古代封建王朝社会中,皇帝是九五之尊,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领...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