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中国民间的历史故事有多大的真实性,哪些故事是虚构的?

发表于话题:民间真实老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09
展开全部

中国民间的许多历史故事由于流传时间太久、有的长达千年,所以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难免会被改编或者添油加醋,有些历史故事的主线大体是真实的,可具体内容早已面目全非,只有那些正史中记载的事件和故事可信度较高。当然民间也有些历史故事是真实的,许多古人在写私人笔记的时候,也是秉承着实事求是的信念,给后人留下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而在历史上有些流传的经典故事其实是虚构、掺了很多水分的,比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孟姜女哭长城、吕布戏貂蝉等。

吕布和貂蝉

在三国演义中,王允为了除掉董卓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窃国贼,让自己的义女貂蝉周旋于吕布和董卓之间。这个美人计相当有效,王允先是私下把貂蝉许配给吕布,明里却装着难以违抗的样子把貂蝉给了董卓做小妾,貂蝉之后还经常和吕布眉目传情,做出一副委屈的样子。吕布受到美色迷惑难以自拔,后来和义父董卓的矛盾达到顶点并且爆发,最终杀死了董卓,王允的计划也成功了。

这个故事是基于史实的基础上虚构的,貂蝉这个人也很可能不存在。《后汉书》记录董卓和吕布其实是为了争夺董卓府内的一个美貌婢女,父子间的矛盾很大,这时吕布才找到王允求助想办法,王允就指使吕布把董卓杀死,根本不涉及貂蝉这个人物。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人们都为孟姜女和丈夫之间的深厚感情而感动。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虚构的历史故事,原型出自于《左传》中的“杞梁妻哭夫”。故事的最初版本是齐庄公四年时,齐国大将杞梁在攻打莒国的时候战死沙场,杞梁灵柩被运回家乡时,杞梁妻在郊外的道路旁哭迎,齐庄公也派使者前来吊唁。杞梁妻认为齐庄公此举太过敷衍就拒绝了使者,所以最后齐庄公只得亲自登门前来吊唁,并且厚葬了杞梁。但这个故事经过战国、西汉、唐朝、明朝的改编之后,逐渐演化成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标签组:[历史] [三国] [东汉] [历史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杞梁妻] [貂蝉] [董卓] [三国人物] [吕布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5243.html

相关阅读

庄子《山木》寓言六: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原文】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四: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孰:通“熟”,精审,慎重考虑...

2025-04-29

《六韬·文韬·盈虚》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

2025-04-29

《六韬·文韬·明传》赏析

【原文】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见善而...

2025-04-29

《六韬·文韬·国务》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

2025-04-29

《六韬·文韬·大礼》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太公曰:“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陷。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文王曰:“主位如何?”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

2025-04-29

《庄子·外篇·山木》简介

《庄子·外篇·山木》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

2025-04-29

《六韬·文韬·六守》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文王曰:“六守何也?”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文王曰:...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