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究竟是真实故事还是民间传说?

发表于话题:民间真实老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09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地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罗隐《钱塘江潮》

 

钱塘江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杭州观潮之风始于唐,盛于南宋,到现在早已成为当地乃至全国争相观看的景观。

但对钱塘江潮的治理,历史上有一人可谓贡献巨大。

△钱王钱镠

钱镠(liú),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王射潮

由于杭州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当时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水患问题隋唐时期,江南运河的开通、西湖的浚治、三沙河的开挖大大缓解了杭州城的水患问题。但是,杭州东南部的钱塘江潮之患仍然没有解决,主要原因一是钱塘江的变道和江潮本身的巨大破坏力,二是工程技术条件的不足。

唐末五代动乱时期,海塘维修工程更趋废弛。可以说,钱塘江潮一直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心腹大患。

钱镠封王立国于杭州以后,下决心整治江潮。910年八月,钱镠发动了20万百姓开始修筑捍海石塘。最初采用的修筑手段仍是传统的版筑法,然而在沙质岸基上修成的土塘堤坝,根本经不起江涛昼夜冲激而迅即溃决,一时工程受阻。情急之下,钱镠一方面求助于神灵,另一方面改变筑塘方法,采用新的工程技术。

史载,钱镠令人“采山阳之竹”造箭3000支,以鸿鹭之羽毛装饰箭杆,再以“刚火之铁”制成箭头,又下令选用500架强弩和500名弓箭手,安置于候潮门外的叠雪楼,组成一支特殊的 “射潮军”(又称“水犀军”)。

每当潮水涌来,每人就向潮头齐射一箭,据说齐射五箭之后,潮头终被压制,避开杭州城,折向钱江南岸的西陵。钱镠将剩余的箭埋于候潮、通江门外的江滨,并在埋箭处镇以铁幢,立下誓言“铁坏此箭出”,表示震慑潮患的决心。另外,他又下令建造胥山祠,供奉潮神伍子胥,且写诗一章, 放人匣子封置于海门山,以求神佑潮息。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钱王射潮”的故事。


修筑海塘


流传民间的“钱王射潮”故事,是对钱镠治理湖患的褒奖,但其由射潮而退潮的结果却未必真实,真正遏制潮患的,应是他采用的新海塘修筑法——“石囤木桩法”(或称 “竹笼木柱法”)。

 

五代钱氏捍海塘结构示意图

 

鉴于版筑法筑成的土塘无法抵御江潮的冲击,钱镠采用了以石筑堤的新方法、新技术;在离岸数米处,取罗山之大木打下6排木桩,各排木柱中间交错使用装满巨石的竹笼和泥土填实,称作“泥塘”。泥塘之外,再植滉柱10余行,以析水势;泥塘之内,再叠石为堤,使之更加坚固。此后沙土渐积,堤岸益固。由此修成的石塘,从六和塔到艮山门,史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

 


钱氏捍海塘的修筑,有效地控制了钱塘江潮对杭州城区的冲击,使杭城百姓免遭江潮危害。它既是一项农田水利工程,又是一项保护杭州城郭的城建工程。史载,钱氏捍海塘建成之后,又另建龙山、浙江两闸,“ 启闭以时,故泥水不入”,有效地遏制了江潮倒灌。

 

这种土石结合的石囤木桩法,在中国海塘建筑史上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技术创新,其后宋元明时代的杭州海塘修筑均采用了这种技艺。1983 年在杭州江城路南星立交桥施工时,发现了钱氏石塘的遗迹,6行滉柱整齐排列。每根滉柱长约6米,直径13~39 厘米,滉柱后为装满石头的竹笼。2014年在江城路以东原江城文化宫施工时。再次发现了钱氏捍海塘遗址。这充分说明了历史上记载的钱氏捍海塘是真实可信的。

 

北宋王安石斜坡式石塘

 钱塘观潮

钱江观潮,古而有之,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最,并由此生发,形成种种传统人文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全国游客都赶往钱塘江边观潮。唐代诗人白居易《潮》诗云:“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同时人徐凝有“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诗纪其盛。

 

待到今年中秋时

不知你是否有兴

来杭一睹钱潮之胜景?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标签组:[吴越王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5308.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