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张哲瀚翻车后,知名作家质问:靖国神社连参观都不能?官方回应了

发表于话题:张哲瀚 靖国神社
发布时间:2021-08-16

知名艺人张哲瀚翻车了,被网友爆料:年年前往日本靖国神社拍照留恋。一度引发网友的热议。

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供奉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与军属,其中大多数是罄竹难书,曾在中国国土上犯下滔天罪恶的“甲级战犯”……

没有人能够替先辈们原谅那段历史。

何况,历史的齿轮在转动,但那段记忆永远无法被抹除,张哲瀚的行为,极大地触及了国内网友的情绪,遭到了一致的抵制。


据悉,张哲瀚如今虽然没有退圈,但是不少的品牌代言已经被解约了。只有他的粉丝群体,还在“艰苦奋战”着。

张哲瀚,一个出道了11年,火了不到半年的“顶流”。他的上位与跌倒,当真让人唏嘘不已,也再一次证明了:艺人的门槛,需要提高了。

张哲瀚是2010年凭借湖南台的《怎么会爱上你》出道的,出道后湖南台还力捧过他,给了不少优质的影视资源与综艺资源,但可惜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2021年2月的时候,凭借一部类似《陈情令》的耽改剧《山河令》突然走红,一夜爆红,成为当下的“顶流”,还因此获得了2021年的微博电影之夜年度最受关注演员

但就是这样一个影响力巨大的顶流,却被扒出年年到靖国神社打卡,真是让人意外。

而在网友的一片实锤中,张哲瀚被迫道歉,说愿意为自己的“无知”买单。


在张哲瀚的道歉中,他说到:自己对婚礼场所的历史背景失察,这是我的过错……

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张哲瀚想以“无知”否认自己的“心向外”。但却被很快被脱粉的粉丝们打脸了。

张哲瀚平日里营销的人设的“爱看书的学霸”,所以他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书单,网友扒出,他曾分享过的书单中,至少有两本以上,有关于《靖国神社》以及“黛薇夫人”的完整介绍……

所以张哲瀚的这番“为自己的无知买单”的洗白话语,完全不成立。


张哲瀚的“道歉声明”没能让自己成功地“上岸”,新华社旗下半月谈发表文章点评张哲瀚道:《用“无知”做托词,逃避不了应有的惩罚!》。在这篇点评中,半月谈的言辞十分激烈且一针见血:历史不容忘却,尊严不容亵渎。大是大非的问题前不存在含糊其辞,以“无知”作错误行为的托词,是对公众的欺骗,对历史的不敬……

半月谈的观点是:张哲瀚坐拥千万粉丝,享受着粉丝为其带来的名誉、金钱等实质性红利,却德不配位,这样的“无德艺人”,必须凉凉。

半月谈的观点,获得了一众网友乃至不少官方媒体的点赞与支持。


CCTV13更是用词激烈,说张哲瀚触碰了历史伤痕,更是称呼“靖国神社”为“鬼社”,是“拜鬼”的地方……


由此可见,张哲瀚这一次,是真的触及了底线,不想凉凉都不行。

然而在一片的讨伐声中,也有另类的声音响起。著名小说《九州朱颜记》的作者、知名作家斩鞍质问言辞激烈的半月谈:所以靖国神社连参观都不能去了?莫名其妙……


不难看出,斩鞍将靖国神社定义为“旅游景点”,直接摒弃了历史。

这样的定义,其实也是当下张哲瀚的粉丝们的疑问:自己的偶像只是去“靖国神社打卡”,在“乃木神社”参加婚礼,与黛薇夫人合影……都是“正常”的操作,怎么就突然“全网黑”了呢?

面对这样的疑惑声音,新华社旗下半月谈强势回应:不能,永远


随着半月谈的强势回应,这场没有硝烟的口诛笔划乱战,在斩鞍被禁言后,完美闭幕。

“口诛笔伐的乱战”结束了,斩鞍留下的烂摊子,却尚未结束,斩鞍为张哲瀚发声后,网友肯定好奇斩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小扒了一下,不扒不知道,一扒就是满地鸡毛。

斩鞍与张哲瀚是一类人,在享受着作品带来的粉丝,吃中国时代的红利,却一心向外。

斩鞍曾说:自己前半辈子一直在杭州,最好的日子是在杭外读书的那六年,后半辈子看来要在美国……

斩鞍也是一个经不起扒的人,被扒开真面目后,迅速的道歉!


斩鞍声援张哲瀚一时爽,可却苦了钟澍佳与冯绍峰。

之前钟澍佳导演看斩鞍作品《九州朱颜记》热度不低,读者众多,于是将其改编成电视剧,由冯绍峰主演,原本预计今年上映,经过斩鞍的一番“不合时宜的话”,让这部作品未播先塌。

导演钟澍佳迅速发布声明称:历史不能遗忘,更不容肆意解读……斩鞍是作者,但是不是电视剧的编剧


从张哲瀚到斩鞍,不难看出国内的艺人与作者市场,门槛真的太低。

章子怡曾说:演员不是一个低门槛的职业。还以为有人觉得演员是低门槛而大发脾气。

不可否认章子怡那一代的演员,都是敬业的好演员,有门槛,有职业道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粉丝为王”的时代下,只要有颜值,就能红成顶流,拿到高片酬成为“顶流艺人”,演员,逐渐变成低门槛的职业。

在不久前的一档综艺节目中,还有初中生小艺人询问前辈:自己是应该继续读书,还是应该放弃学习,直接进入娱乐圈?

面对这样的疑问,前辈给到的建议是:读书。

这虽然只是综艺节目中的小插曲,但不难看出:演艺圈的门槛,现在真的变得太低了,低到,都不需要读书了……

但无论门槛怎么低,大众永远会有一定的认知力。吴镇宇有一句经典台词:错了要认,挨打要站正,说错了话,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门槛低,大众面前能接受,但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且行且珍惜!

标签组:[娱乐八卦] [张哲瀚] [靖国神社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53964.html

相关阅读

含有薄荷成分的食品吃起来凉凉的主要因为什么

含有薄荷成分的食品吃起来凉凉的,主要因为薄荷成分?能“欺骗”大脑薄荷触碰的位置会让我们感觉到丝丝凉意,其实这种凉不是真实的感觉,和辣椒素一样,会让我们的身体感官系统接收到一定的化学分子,对于我们的温度...

2025-10-31

古代百姓见到官员都要下跪吗

在民间有一句话叫做民不与官斗,而实际上透露出来的一个潜在信息那就是,古代的人民基本上都很怕官,到了现在。虽然官员还是有一定特权的,但是,毕竟也还是怕曝光。实在不行还有信访局,中纪委。但是在古代,很多古...

2025-10-31

秋波是什么意思

秋波是秋风中的湖波涟漪,清澈,漾动。然而在古人的诗中,这秋波却演变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谓“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横”。解释将美人的眼神弄成秋天的水波,不知是哪位大手笔的创造,它不仅道出了眼睛的清澈明亮,还...

2025-10-31

汉代基层官吏都做什么

在汉代,皇帝和二千石以上高官处在政治结构的顶层,历来是史学家关注的重点群体,《史记》和《汉书》中的本纪、列传所记载的内容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群体,使得我们对汉代中上层的政治运作有较深的了解。那么汉代基层官...

2025-10-31

5000余年前冰人最后一餐吃的是什么

1991年,德国游客在意大利东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发现了一具古老的自然保存的冰冻干尸,被称为“奥茨”(Otzi)或“冰人”。如今,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发表报道了...

2025-10-31

康熙为什么去了五台山五次

清朝定鼎中原后,康熙更在执政生涯中5次前往五台山祭拜,其实不仅康熙与五台山有很深的渊源,传闻他的父皇顺治就是去了五台山出家。而在其后,乾隆与嘉庆皇帝也曾多次拜访过五台山。那么五台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

2025-10-31

十万雪花银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我们经常听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雪花银?十万雪花银到底值人民币多少钱呢?白银是人类最早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一种金属,远古人类就对其有了一定研究,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可...

2025-10-31

古玩是什么东西

古玩,又称文物、古董等,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存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

2025-10-31

汉代基层官吏的日记

尹湾汉墓,后来被编号为M6,这座墓室里,除了当年的各种随葬器物之外,最重要的文物当属当年随葬的各类简牍文书了。这批简牍共计木牍23件, 竹简113枝,有文字15000余。可以说是汉代基层官员的日记了。...

2025-10-31

昆仑山深处到底掩藏了什么

它被公认为世界十大秘境之一,昆仑山深处到底掩藏了什么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们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因没有肥草吃使牛羊饿死在戈壁滩上,...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