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发表于话题:陈晓
发布时间:2021-10-20

  

  重庆人。1992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今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中文秘书教育专业,其后于重庆天府矿务局第一子弟中学(今重庆天府中学)任中学语文教师6年,2001年6月于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获文学硕士并留校任教,2004年6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由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08年9月到2011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专业博士后。现为该校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及传统文化、明清史、全球史教学科研工作。

  2009年6月至7月在维也纳大学访学,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学,访学期间被聘为客座教授(2013.8.22-12.31)。同年,被聘为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曾主持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北京市教委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2009年获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资助及教育部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201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合撰《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华阳国志〉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等,参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专著《“四库总目学”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东方文库资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两部,在《光明日报》《文献》《史学理论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




  著作:

  专著

  1. 《“四库总目学”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 《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合著

  1. 《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 《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

  参编教材:

  《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论文:

  1.《卢作孚与北碚的教育建设》,《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试论古代巴人的音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从看常璩的民本思想》,喻遂生、毛远明编《语言文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卢作孚的乡村教育思想》,凌耀伦、周永林编《卢作孚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论卢作孚在北碚峡防局的廉政建设》,《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6.《前无古人的采风壮举——记〈西南采风录〉及其编者刘兆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2期

  7.《闻一多、朱自清两篇珍贵手稿》,《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3期

  8.《历代整理与研究〈华阳国志〉综述》,《古籍研究》2001年第4期。

  9.《一部宣扬大一统的地方史志——评〈华阳国志〉》,《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2期。

  10.《陈垣开设史源学实习课的启示》,《光明日报》,2002·5·18(第2作者)。

  11.《论卢作孚的农村金融建设思想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2作者)。

  12.《二十世纪“四库总目学”研究述略》,《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11期。

  13.《陈垣与》,《图书馆杂志》2003第2期。

  14. 《“四库全书总目学”的构想——〈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新论》,《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11期。

  15. 《世纪断想——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第2作者)。

  16.《从〈华阳国志>看常璩的史学思想》,《史学月刊》2003年第11期。

  17.《禁书书目编纂考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专刊。

  18.《是丰富多彩还是无可记述——读周少川》,《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

  19.《三种提要之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0.《“总目学“史研究论纲》,《历史文献研究》第24辑。

  21.《四库禁书书目源流考》,《江淮论坛》2005年第4期。

  22. 《论史学评论的特点》,《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23. 《章学诚与》,《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4. 《“四库总目学”研究述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第4期。

  25.《清代朱子学的命运》,《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

  26.《历史文献学科建设及教学的思考》,《历史教学》2007年第2期。

  27. 《续〈四库全书总目〉之〈郑堂读书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8.《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版。

  29.《余嘉锡的考据学贡献》,《文献》2008年第1期。

  30.《朱筠与四库修书》,《历史文献研究》27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论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4期。

  32. 《钱谦益论书画——以为本之考察》,《中国书法》,008年第5期。

  33.《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论纲》,《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编委会编《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4. 《论乾隆朝四库修书的失载》,《史学月刊》2008年第12期。

  35.《苏轼论书法——以为本之考察》,《中国书法》2009年第9期。

  36.《自我他者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载《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会议论文)。

  37.《论补撰书目的史学价值》,《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38.《论政府在构建世界城市中的角色》,《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文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出版。

  39.《论书法》,《美术观察》2010年第10期。

  40.《从看钱谦益对禅的皈依》,《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41.《国图所藏五部陈垣批注史籍》,《文献》2011年第2期。

  42.《全球史视野下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历史学研究”转载)。

  43.《元明清中西互动刍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44.《余嘉锡及其辨证思想》,《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4期。

  45《四库馆臣论西学——文明碰撞与冲突的抉择》,《光明日报》2012年3月22日第11版。

  46.《中西互动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

  47.《论破山禅师》,黄夏年编《中国禅学研究》下,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版。

  48.《论与编撰》(《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7期转载),《全球史评论》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49.《纪昀与狄德罗》,《文史知识》2013年第7期。


  科研项目:

  1.“民国时期卢作孚乡村建设模式研究”(参加),199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96DZC021。

  2.“《华阳国志》研究”(参加),1998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课题。

  3.“《明史》翻译”(参加),委托项目。

  4.《中华文化世家·巴蜀卷》(参加),委托项目。

  5.“点校《全元文》张起岩、李齐贤”(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全元文》点校。

  6.“《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史”(主持),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自选项目,项目号:05CZS003。

  7.“《四库全书》与中国传统文化”(参加),2006年度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项目号:SZ200610028007。

  8.“历史文献学教学改革”(主持),2006年度首都师范大学教改立项。

  9.“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参加),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项目号:08JZD0C3。

  10.2010年度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主持),项目号:PHR20100805455。

  11.“清代目录学与文化”(主持),2010年度教育部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

  12.2011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主持),项目号:2011D005016000001。

  13.“《明清史》课程建设”(主持),2008年度首都师范大学课程建设。

  14.“清代目录学研究”(主持),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2BZS010。

  15.“历史文献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主持),2013年度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立项,项目号:028135302700。

  16. “《明清史》教学改革”(主持),2013年度首都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标签组:[大学] [学院] [首师大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0331.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