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中国未解之谜:古代“坠龙”事件_龙的

发表于话题:中国未解之谜事件大全
发布时间:2021-05-10

原标题:中国未解之谜:古代“坠龙”事件

公元1996年,考古人员在贵州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挖出了一块“龙”化石。

这条“龙”形状的爬行动物长七点六米,龙身宽六十八厘米,头部最宽处为三十二厘米。

化石中的“龙”距今约两亿多年,保存完整,头部最宽的地方生有一对“龙角”,龙角对称上翘,略呈弧形,长约二十七厘米,和神话传说中的龙非常相似,被命名为“新中国龙”,目前收藏在贵州省安顺兴伟石博园中。

“新中国龙”在我国境内属于首次发现,弥足珍贵,它酷似神龙,为龙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极具科研及历史价值。

现代人经过研究考证,认为龙是先民想象出来的一种神异瑞兽,由多种动物结合在一起的组成,身体如蛇,腿似蜥蜴,鹰爪蛇尾、鹿角鱼鳞,牛耳鬼目,口角处长满须发。

古人和现代人观点不同,认为龙是事实存在的一种生物。史书关于龙出没的记载数千年来一直没有间断。

龙出没的最早记载是在夏朝,《史记》记载:“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于豢龙氏……”

夏朝第十四任帝王孔甲在位时期,某一天,有一雌一雄两条龙从天而降,孔甲不会饲养,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驯养龙的家族豢龙氏。

于是就征召一个叫刘累的人帮他饲养。刘累是陶唐氏后裔,据说懂一些豢龙之术。

这位刘累徒有虚名,没几天,其中的雌性龙就死了,于是就把雄性的龙杀掉,烹制龙肉给孔甲吃,孔甲吃了龙肉,感觉味道不错,想找刘累问问是啥肉,派人去找,刘累早已畏罪潜逃了。

从汉朝一直到隋朝八百多年里,史书记载的龙出没共有一百多次。

宋朝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至乾道五年(1169年)二百多年之间,龙出没竟然多达九次。

元朝至明清时期,神龙更是频频出现,见于史书记载就多达一百一十九次。

辽朝的时候,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还曾射杀一条龙。《辽史》记载:神册五年(920年),一条龙出现在拽刺山(今属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阳水之中,有人向皇帝报告。耶律阿保机非常惊喜,于是率卫队来到现场。

耶律阿保机发现,那条龙正在水中独自嬉戏。耶律阿保机弯弓搭箭,一箭射死了那条龙,兴奋地说:“此业龙也,不及朕之真龙!”这是一条假龙,比不上朕这条真龙啊!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射杀龙之后,把龙的尸体带回去,收藏在宫内的库房。身边的太监记录:“龙一角,尾长而足短,身长五尺,舌长二寸有半。”

明成祖在位时期,山东青州府竟然出现了龙马。

《双槐岁钞》记载: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二月,山东青州府诸城县百姓崔友谅家的一匹母马,产下遍体鳞片的青黑色小马驹,四肢如同麒麟一样,身有龙纹。

当地官员上报朝廷,经过调查,认为崔家的母马经常在清水潭沐浴,极有可能和水中的龙发生关系,从而产出杂交的龙马。明成祖不相信,于是派人查阅史料,结果在《五杂俎》中找出一段记载:“龙……与马交,则生龙马。”

还有大臣举例说,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大夏国末代皇帝明升归降太祖,进献十匹良马,其中一匹白色的马即龙马,产自贵州的养龙坑(今属贵州息烽养龙司乡)。

《一统志》记载:“贵州养龙坑有灵物藏其下。当春初伊人立柳坑畔,择牝马系之,已而云雾晦冥,类有物与接,其产必有龙驹。”

《龙经》一书还说明了雌龙雄龙的区别:“龙之雄也;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鬣圆鳞薄,尾壮于腹,龙之雌也。雄呜上风,雌鸣下风。”

明清时期,龙出没事件屡见不鲜,康熙年间,龙出没十四次,乾隆年间多达十七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辽宁营口河川及盘锦大洼一带天降“巨龙”尸体,引发无数民众围观,史称“营川河湾坠龙”事件,“龙骨”、“龙角”清晰可见,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标签组:[历史] [明朝] [刘累] [远古] [坠龙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142.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