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被央视点名的“李子柒”凭什么火遍全球?

发表于话题:李子柒谈原生家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5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这是李子柒在微博上的个人简介。

对于历时四年,现坐拥2000万粉丝的李子柒来说,吾家有女终于“长成”。

2019两大网红“爆款”:一个李佳琦,一个李子柒;

都姓李,走的却是不一样的“网红风”;

前者靠专业与差异化的商业路线走红,后者靠营造古朴的田园牧歌生活火遍全网,海外翻红;

同样是“爆红”,后者李子柒好似更“走心”。

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每一条都很“精致”,却也很用心;

从春天的万物复苏到夏天的知了蝉鸣,李子柒用渐入佳境地方式展现了古朴乡村的悠然自得;

从秋天的丰收喜悦到冬天的寒霜冻地,李子柒用勤劳的双手展现了中国人的劳动智慧;

城市的喧嚣让身在闹市的人们心中缺少内心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李子柒的视频恰巧治愈了城市的纷繁复杂,让大众在“困顿疲乏”的社会关系里寻到了一丝淳朴和宁静。

曾经艳羡古装剧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采在李子柒赏心悦目的视频里得以窥见;

李子柒的“家”仿佛世外桃源,走不进如梦境,走进了才发现“只缘身在此山中”;

梦如仙境般的世外竹林,安放了李子柒和奶奶的美好时光。

造梦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李子柒也不例外,父母离异,父亲早逝,后被抛弃,养母虐待…

出身贫寒加上本就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让李子柒早早领悟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14岁便辍学进城打工,没有学历和一技之长的李子柒刚工作时的工资只有300块;

没钱租房就睡公园长椅,顿顿馒头。

本事不够,勤奋来凑;

在刚开始进城务工的几年时间里,李子柒摆过地摊,做过DJ;

最后开起了淘宝店,可生意并没有什么起色。

2012年奶奶大病一场,这让从小就孤苦无依,只有爷爷奶奶陪伴的李子柒更为重视亲情;

生怕辜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惆怅别离;

于是李子柒回到家乡,回到那个生她养她的小镇,专心照顾奶奶的饮食起居。

2015年年底隐约可见短视频风口正在来袭,李子柒为了淘宝店的生意,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拍摄之旅”。

从选题、导演、拍摄、剪辑、出片…

李子柒一个人完成了一个普通拍摄团队的活,更为重要的是,自导自演,费尽心力。

有时她把相机垫在石头上、有时架在板凳上,更甚至挂在树上,

调好镜头,准备采摘用具,再来回调试镜头...

如此反复,一个镜头,常常要拍上五六小时;

李子柒的视频里从白昼拍到夜晚,从春夏拍到秋冬…四季不停。

就这样折腾了一年,视频仍然没有关注度,不温不火。

当时拍完一个《樱桃酒》的视频,发出去两天也没人关注;

正当李子柒准备放弃这条看似容易,实则艰辛的“网红之路”时,

转瞬即逝的机遇让这个视频被推到了首页热门,不到六小时点赞过万。

接着,她又研究了“中国面文化的活化石”——兰州拉面;

费劲吧啦跑到甘肃去找一个老师傅学拉面。

学了两个月,终于拉出了标准的“二细”面条。那条视频拍出来,全网播放量超过5000万。

这才让这个乐于“耕耘”的姑娘看见一丝曙光。她说那场拍摄,她这辈子都忘不了:

“我自己一个人,要拍完这个镜头,洗手、调好三脚架、取好景再拍下一个镜头。拉面对时间要求很准确,通常镜头调好之后面团就废掉了。”

“拍废的面团我奶奶做成馕吃了半个月,每天都是各种汤泡馕,导致现在看着馕都觉得很饱……”

“自媒体之光”火遍全球

可李子柒却将这股“自媒体之光”的能量辐射到了海外各国;

在国际平台YouTube上坐拥700多万粉丝;

来自美国、俄罗斯、澳洲、越南、意大利、伊拉克的众多网友无不被李子柒传递的中国文化,田园牧歌熏陶着,感染着…

连央视官媒都连连称赞:李子柒没有一个字说中国故事,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

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却传递了中国之美。

做菜、酿酒、造纸、纳布鞋、做汉妆、编篮子、砌炉灶、盖凉亭...

哪一个不是不加修饰的写实?

对家乡的爱,对文化的爱,都在一帧一帧的画面里。

她酿的桂花酒、吊的柿饼、酿的酱油、用竹子做的沙发,自己耕地种的水稻,自己围炉涮肉...

她热爱生活、传承中国文化的底蕴赢得了无数海外网友的喜欢。

人红免不了是非多,微博上曾有“李子柒到底算不算文化输出”的热搜连番轰炸;

有人质疑李子柒在作秀,说她的田园牧歌不过是为了赚钱而搞的“闲情逸致的摆拍”,

离真实的乡村生活甚有差距;

还有的人质疑李子柒早就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背后是资本的推手和团队的炒作…

总之就是一副“见不得别人好”的嘴脸。

难道非要一个人艰辛劳累才算为中国文化做贡献?

还是说别人不能有因劳而获的报酬,只能傻傻干瞪眼不求回报?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酸味儿——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中国人最乐此不疲的事。

如果这都不算“文化输出”什么才算?

这些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趋强大,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办的乐不可支,为什么?

就是为了传递中国情,宣扬中国文化;

可政治立场鲜明的活动主题总是被西方国家冠以“中国威胁论”的帽子,说不清道不明。

可李子柒仅入驻国际平台youtube三个月就拿了银牌奖,两年发布了104个视频,粉丝却迅速涨到740万。

就连最知名的BBC官方频道发布了10750个视频,粉丝也才559万

更别说我们的CCTV发布了22350个视频,却只有寥寥可数的74万粉丝。

可想文化传播之路道阻且长,李子柒显然在文化输出上减少了这些阻力;

随便翻看李子柒在youtube上发布的视频评论,外国友人的盛赞一浪接一浪

“这才是中国女人勤劳贤惠的模样啊…”

李子柒用自己的双手展现了中国人的勤劳朴实,用东方美食讲好了中国故事;

她也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改变每一位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让外国人真正看到了中国的秀丽山河,感受到了田园牧歌,见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说,这还不能肯定李子柒在中国文化输出上的个人贡献价值,那我真不知道李子柒火遍全球还需要什么理由了!

—END—

标签组:[李子柒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317.html

相关阅读

为什么慈禧吃了羊下水厨师被满门抄斩

吃穿住行中,吃被排在首位,这或许也验证了中国人以食为天的民族特点。虽然中国开发出了各种食物的吃法,各地形成了各种菜系,可是,在落后的时代,能够满口腹之欲的,大多却是那些手握权力财富的少部分人。在满清末...

2025-09-15

贾姬在厕所与野猪相遇为什么没人敢救她

汉景帝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侍卫抗旨不救,太后为何赏大臣百金!。提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上厕所与野猪遭遇的女子就是汉景帝的嫔妃贾姬,翻开史料:这个贾姫大有来头,她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

2025-09-15

清朝灭亡后那些深宫里的女人去哪了

1908年11月14日,在位长达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就英年早逝了,一天以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佛爷也撒手人寰,半个月之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这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登基后,尊光绪...

2025-09-15

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为什么会被吕布和曹操霸占呢

自古以来,有人爱江山却更爱美人,也有人只要江山而舍弃美人的,然而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想当年吴三桂那貌美如花的妻子陈圆圆居然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给抢了去,他一气之下居然投降清军,把多尔衮给引进关中了。这...

2025-09-15

王献之很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后还是被逼离婚了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古代男子肯定都很想娶公主,毕竟当皇帝的女婿,一下可以少奋斗几十年,甚至都不用奋斗了。但实际并不是如此,古代男子几乎是不愿娶公主的,不仅唐朝如此,很多朝代都这样。而今天的主人公也...

2025-09-15

秀才为什么因为一只鸭子被推上刑场

老一辈的人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让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来。在清代学者俞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

2025-09-15

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中真的一夜愁白了头吗

公元前522年,楚国国君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杀害,派人去杀伍子胥。伍子胥得到消息后连忙逃亡吴国。伍子胥的逃亡路线,从楚国到吴国必须要经过韶关,韶关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向来有重兵把守,而此...

2025-09-15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怎么办

古代皇帝吃饭动不动就是数十盘菜,皇帝一般都是吃几口就换,皇帝吃饭剩下的食物一般如何处理?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只不过每一个朝代都诞生了独特的文明,甚至有很多人事物都成为了时代的象征,由于中国古...

2025-09-15

古代殉葬妃子临死前经历了什么

在古代,帝王逝去之后,宫内会特别注重操办丧事。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其安葬,还有不少嫔妃进行陪葬。这种方式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殉葬制度原本起源在商代,当时的奴隶主在自己死去之后,就要把自己的私有财产带走,这其...

2025-09-15

同治帝十九岁时病死他的后妃怎么处理

1875年1月12日黄昏时分,十几位王公重臣接到诏命,匆匆入宫,来到养心殿西暖阁候旨。原来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晚酉时(17~19时),同治皇帝咽下最后一气...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