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极恐的事件?

发表于话题:中国最诡异的一天
发布时间:2021-05-10

论细思极恐的细节,日本人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说的是大庆油田被发现后,我国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并连续多次报道,吸引了日本人的注意。

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出现了这样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手握钻机刹把,眺望远方,在他背景远处错落地矗立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然后聪明的日本人根据王进喜的衣着、油罐运输车上的落尘等信息确定大庆油田在东北北部。而后日本根据《人民中国》杂志第76页刊登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确定大庆油田在马家窑的准确位置和具体范围,并且日本根据王进喜与井架距离,确定了油井的直径,推算出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和日开采量。由此日本三菱集团开始针对大庆油田着手研发新设备,并在我国随后的采购招标中一举中标。

呜呼,日本人果然是聪明绝顶,这真是细思极恐啊。

可惜,这个故事和德国修筑的青岛下水道一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假故事。不过日本数千年来,为了侵略我国做的工作却是异常详实的,用细思极恐来形容毫不过分。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击败沙俄,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一员。而后日本占领朝鲜,在东亚大陆找到了第一个稳固跳板。

日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彻底侵略和殖民我国,而日本侵略我国的谋划,早在甲午战争前就开始了。

1923年,日本遭遇关东大地震,日本国内侵略我国的呼声再度高涨。1927年7月25日 ,真假难辨且争议极大的《田中奏折》,也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呈奏裕仁天皇,奏折中的文字令人惊骇: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在征服世界之前,我国是日本的第一个目标。而从田中奏折的“规划”来看,日本初期对我国的侵略战略表现为“蚕食”。

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先生说过:“中国与日本,不惧鲸吞,乃怕蚕食。”如果日本大举进攻我国,因为两国在体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必然会被战争拖垮最终战败。相反,如果日本步步蚕食,将侵华战略几步走,那么我国被日本最终蚕食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万幸的是,日本军队坑爹的“下克上”传统,最终将这一彻底灭亡我国的战略化为泡影。

作为“下克上”起家的石原莞尔,以关东军作战参谋,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极大振奋了日本国内士气。

但是,这个被誉为日本最有战略思想的唯一的战略家,却在日本上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公开大骂东条英机,指出“大日本皇军与中国开战,必败无疑。”

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通”,石原莞尔对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极为了解,因此在制定侵略计划时也更有针对性。

石原莞尔认为,日本应该在占据东北后休养生息,巩固战果而不是迅速扩大,待东北巩固后再步步为营地扩大战果,一步步蚕食中国。

而蚕食的步骤,石原莞尔认为应该按照古代中原王朝统一中原的方式,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仿效清朝崛起。占据东北地区,巩固朝鲜统治,而后侵占热河、察哈尔等内蒙古区域,形成清朝前期征服漠南蒙古的态势。

第二步:仿效清朝入关。挥师南下,向华北渗透,推行华北“五省自治”,仿效清朝入关定鼎北京,占据黄河以北地区。

第三步:仿效蒙古统一北方。占据陕甘等西北地区,对秦岭淮河以南形成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此举是仿效蒙古消灭西夏和金朝后,彻底压制南宋。日本于1941年5月发动的中条山之战,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可惜此时的日本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第四步:仿效隋朝统一南陈。占领四川盆地及云贵北部地区,夺取长江上游,为全面占领长江流域和两广地区做准备。隋朝正是占据了四川盆地这一天府之国,才顺江东下消灭南陈。日本在二战时期猛烈轰炸重庆,实质上就是为占领四川盆地做准备,可惜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第五步:仿效元朝消灭南宋。当完成战略包抄后,我国仅剩的长江中下游及两广地区将彻底失去战略纵深。日本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届时我国将全面被日本占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综合石原莞尔的战略,除了没有考虑到苏联和美国在外部的干涉因素,在我国战场的谋篇布局堪称毒辣。如若成功实施,即便中国不亡,受到的伤害也绝对比抗日战争要大得多。

万幸的是,石原莞尔虽然智力超群,但情商低下。虽然九一八事变后石原莞尔的官阶越来越高,但却与同僚的关系越来越差。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石原莞尔坚持不扩大方针,与摩拳擦掌的少壮派彻底决裂,这也标志着石原莞尔的政治生涯开始走向终结。

这对于我国而言,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即便石原莞尔离开日本参谋本部,宏大的蚕食中国计划搁浅,但日本帝国主义仍然是按照自北向南的方式扩大侵略。而即便放弃了步步为营的蚕食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优势下,积贫积弱的我国同样难以抵挡。

自古以来,除了朱元璋和委员长,我国的统一全部是自北向南的方式,而日本帝国主义毫无疑问深谙此道。

在日本侵华的过程中,即便日本占据台岛,也没有浮海西渡占领福建,由此可见日本的“良苦用心”,看起来我国似乎难以避免被彻底亡国的结局。

好在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早已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看透了日本侵华的步骤和套路。因此在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主动在上海地区开辟淞沪战场,吸引日本溯江而上发动攻击。

淞沪会战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日军侵华的难度,还彻底打乱了日本自北向南彻底吞并我国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的空间换时间战略创造了条件,我国在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后多年,尽管日本多次轰炸重庆和延安,发动中条山之战,甚至在1944年行将就木时,仍然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会战。但整体规划被打乱的日本,即便在局部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也无法挽救最终的败局。

更重要的是,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二战,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克星,消灭了太平战场上几乎所有的日本主力,迫使日本不得不从我国战场抽调兵员补充,日本最终在1945年8月挨了两颗原子弹之后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天佑中华,很多时候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尤其那句随口脱出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震古烁今,豪不要脸。这个桥段大家耳熟能详,但其中的一些细节,细细品味起来,却让人头皮发麻、心惊肉跳。

且说,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急急如漏网之鱼,丧家之犬,出了董府之后,都来不及向下属告别,一骑绝尘,往老家谯郡亡命逃窜。

董卓大怒,心想自己对曹操不薄,这家伙居然谋害自己,于是向天下发出A级通缉令,凡逮住曹操的,一律赏千金,封万户侯。

这些封赏是什么概念呢?千金按照现在的行情,大概价值1.5亿元人民币,万户侯相当于享有一万户的赋税,这是汉朝最高封赏了。

这曹操,就是一张行走的亿万彩票啊!谁能逮住他,谁就能从平头百姓一跃变成马云。所以,天下百姓无不欣喜若狂,巴望着中大奖!

曹操逃跑途中,不小心被中牟县令陈宫逮住了,曹操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彻底感化了陈宫,他当即决定和曹操一起潜逃,一起去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

曹操和陈宫继续潜逃,没日没夜跑了三天三夜,已经离谯郡不远了,哥俩人困马乏,饥肠辘辘,这时候曹操看到一处农舍,这是父亲好朋友吕伯奢的家,小时候经常和父亲来此做客,所以记忆深刻。

于是曹操和陈宫就这样扣响了吕伯奢的家门,对于吕伯奢来说,这两个人就是黑白无常啊,但此时的他丝毫不曾察觉临近的凶险。

细思恐极的事情马上就要发生了。

吕伯奢见到曹操后,第一句话就十分奇怪,“你怎么跑到这来了,这边官府正要捉你,你父亲都跑到陈留去了。”官府通缉令可真够快的,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纯靠马匹,曹操快马加鞭,居然还是跑到了传令官后面。

接着,吕伯奢寒暄几句后,“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这件事情十分异常,如果是安排饭菜,大可当着二人的面,不需要回避。那吕伯奢到底和家人在内屋商量什么事呢?而且还商量这么长时间?

读者读到此处都难免生疑,何况亡命天涯的曹操呢?

接着,吕伯奢出来了,看都没看曹操一眼,只和陈宫说了句,“家中无好酒,我去买酒了!”还没等陈宫回句客套话,他就匆匆骑驴跑了。

这就更奇怪了!吕伯奢从内屋出来之后,把曹操晾在一边,甚至都不敢目光接触,难道心中有鬼吗?而且大半夜的,早已宵禁了,根本没有地方可以买酒啊!

再说,曹操可是在逃命,现在需要的是好酒吗?肯定不是,而是一顿饱饭!而且买酒这事仆人去办就好,需要吕伯奢老胳膊老腿的亲自去吗?

怕不是去买酒,而是去做更为机密的事情!

这时候,后面传来了霍霍磨刀声,曹操和陈宫心中起疑,于是悄悄走到后院,发现有人说道,“先绑上然后再杀吧。”

曹操与陈宫先下手为强,冲了进去,一刀一个,杀了八口人。事后,发现后厨绑着一头猪。

这也太奇怪了,绑了一只猪,难道猪连哼都没哼一声吗?怎么曹操只听到磨刀声,没听到猪叫声呢?而且曹操杀人之后,发现这头猪分明已经绑着了,那家人那句“缚而杀之”如何解释呢?

尚且,董卓通缉令说的很清楚,包庇窝藏曹操者,同罪。家里来了通缉犯,不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吗?杀猪宰羊的,像过年一样,难道不怕别人发现举报吗?

所以,家人要绑的根本不是猪,而是人,不是旁人,是曹操和陈宫。这下,事情就很清楚了!

吕伯奢说是买酒,其实是让邻居给官府通风报信,但官府很远,一来一往需要两个时辰,所以吕伯奢先借来酒食,先稳住曹操二人,最好将他二人灌醉,然后等待官府兵至。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吕伯奢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明朝时,曾发生一起吃婴案,牵扯甚多?

在明朝的应天府(南京),有一个叫王冠的富商。有钱之后,王冠就开始梦想着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而明朝也流行道教,于是他也从一个道士哪里求得一副长生不老的方术。这个方术很残忍,就是吃婴儿肉,并用婴儿骨头磨成粉做药丸。

他为了制作这种长生不老药,以纳妾名义在家养了很多女子。等女子怀孕,胎儿成人形以后,就想法让女子堕胎,取出婴儿,供他食用。同时,他还秘密的收买一些“稳婆”(接生婆),让她们帮忙收集新生婴儿。这些被婴儿杀害以后,会被磨成粉末做成药丸,号称"延年剂"。

后来,清官王爌(kuàng/huǎng)到应天府做府尹,发现了这件惊天大案。清正廉洁的王爌觉得此事实在是太灭绝人性了,于是,马上名人将王冠抓了起来。按理说,发生这样灭绝人性的事,南京城的达官贵人为了避嫌,躲都来不及。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很多达官贵人为王冠求情。

他们难道也是"延年剂"的受益者?王冠做的药丸也有他们一份?也是因此,他们才为王冠求情?!不过,王爌不管这些,还是将王冠给凌迟处死了。

大凌河之战,城内多少人被吃?

1631年,明将祖大寿奉命带着三万多人到大凌河筑城。皇太极听说以后,马上带着五万人来围攻祖大寿。这次皇太极聪明了,不忙于攻城,而是搞围点打援。这一围不要紧,可把祖大寿和大凌河城内的人坑惨了。祖大寿来的时候,只带了几天的粮草。

明朝当然知道情况危急,赶紧派兵救援。结果,都被皇太极打跑了。从八月六日围城开始,到九月二十四日明朝4万援军被皇太极打退时,城内已经断粮两个月了。没粮以后,就先吃马肉,然后吃人肉。当然,杀的都是修城的民夫!不过,祖大寿就是不投降。

一直等到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实在撑不住了,才开城门投降。城里面的人,算是解脱了。此时,原来入城的三万多人,已经只剩下11682人,马32匹!剩下的,大都被吃了。。。

荥阳之战,刘邦的2000女兵?

公元前204年,项羽围困荥阳,城内粮草断绝。在危急时刻,汉将陈平让2000女人穿上汉军衣服出城和楚军作战。同时,让纪信假扮成刘邦,坐马车奔向楚军大营,向楚军投降。在此慌乱之时,刘邦率领数十骑从东门逃遁。项羽见刘邦是假的,就把假扮刘邦的纪信杀了。

那么,那2000女兵呢?这些妇女都是临时被抓壮丁的,肯定打不过也跑不过楚军。刘邦派她们出战,就是诱惑楚军的,让楚军忙于疯抢女人,而不顾追他。这些女兵最后不是被当场杀死,就是被“侵犯”而死!可怜,这2000女兵“牺牲”自己,救了汉王一命,却在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细节之一,就是“两脚羊”了 ,这个名词出自于宋代的《鸡肋编》,这本书记述历史上的陈事旧闻及各地风俗、异闻琐记。

”两脚羊”并不是真的羊,而是当做食物被吃掉的人,想象一下把,那是一种极度血腥的场面。

战乱时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们饥饿难耐,没有办法,只能将同类煮了,然后吃掉。

在《鸡肋编》中是这么记载的:

“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

针对不同人等的口感体验,还有单独的烹饪指南,吃货交流群对他们的食材种类有特定的称谓。

其实许多名人也用文字描述过这个“”两角羊”,比如鲁迅在他《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写:

“ 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就连李时珍也写过,在他的《本草纲目·人一·人肉》:“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

这样的白纸黑字让我们不得不信,历史上居然真的有这样的事发生,当需要吃人时,只需克服一点心理压力,不把他们当人,不把他们当做自己同类,两眼一闭,叫他们作“想肉”、“两脚羊”,就可以放下羞耻心,大快朵颐了。

浊浪滔天的乱世之中,能产生一个新时代,也能泯灭掉旧人性。没事,这一篇翻过去,新王朝也假装自己从来没有参与过暴行,开始正襟危坐着用仁义礼智信教化世人,要知书识礼,要文明礼貌,要遵守规则,不要把尼姑杀来与牛羊肉混在一起乱炖。

标签组:[历史] [三国] [东汉] [汉朝] [曹操] [石原莞尔] [吕伯奢] [王进喜] [程昱] [谋士] [陈宫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48.html

相关阅读

贾宝玉为何独爱林黛玉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疑惑,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柔弱的,爱耍小脾气的林妹妹,偏偏对温柔懂事,端庄大方的薛宝钗一点也爱不起来呢? 其实,林黛玉并非一无是处,她有三处优点,让宝玉爱不释手,从此其他女子在...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

2025-07-31

杜牧的故事之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

2025-07-3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

2025-07-31

《相见欢》赏析:剪不断理还乱

文学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

2025-07-31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

2025-07-31

《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

2025-07-3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

2025-07-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