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央视最沉默主播,十九大意外走红,手语翻译3.5小时创纪录,这才是真正的“翻译官”!

发表于话题:中国最诡异的一天
发布时间:2021-05-10

原标题:央视最沉默主播,十九大意外走红,手语翻译3.5小时创纪录,这才是真正的“翻译官”!

2精挑细裁,来自《报刊文摘》

转载自益美传媒微信号(ID:YeeMedia)

十九大开幕会上

一位手语翻译意外走红

长达三个半小时

她在直播屏幕左下方的小框里

一直抬着手比划手语

一字不错地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大会报告

创下了国内手语翻译最长记录

三个半小时的坚持

让不少网友动容

“小时候就看到她在翻译了”

“每次看到有手语翻译的,我都特别的尊敬!

一言不发,三个半小时啊”

甚至还引发大家对手语翻译行业的关注

她是周晔

十八大、两会的“御用”手语翻译

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

也被称为“央视最沉默的主播”

NO.1

虽然翻译过不少全国型会议和大型活动

但十九大开幕会上大体量的翻译工作

时间紧迫且毫无准备

对周晔来说,还是个不小的挑战

开幕前一天下午四点

周晔才接到了手语翻译的任务:

全程仅由她一人完成

中途不能换人

而那时她还没见过报告稿

十九大开幕当天

早晨她只敢吃了一个鸡蛋和一块面包

因为怕吃多了坏肚子

也不敢多喝水,怕跑厕所

为了保证翻译的万无一失

一丁点差错都要提前扼杀在摇篮

直到上午8:10

她才第一次看到属于保密级别的报告稿

而此时距离直播开始

仅剩40多分钟

时间紧、任务重

周晔只能大致浏览了全文

很多专业词汇来不及查词典

甚至不少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

手语词典中根本没有收录

好在经历过多次大型活动的锻炼

她对国内外的新闻事件都很熟悉

知识储备得也很完善

此前还特地重温了5年前的十八大报告

诸如“物流”这样的新生词

“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样的表述

周晔都能随机应变地巧妙翻译出来

周晔和老师们共同练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实现中国梦”的手语表达

手指灵活、身姿笔挺、大方优雅

可这背后的艰辛却少有人知道

没有稿件提词器

全靠看着正对面的直播电视

同步手语翻译

除此之外,她还要进行跟读

因为一部分聋哑人得通过“唇读”来理解

为了上镜好看

手语翻译的凳子并没有椅背

整整三个半小时

等到直播结束

54岁的周晔全身都僵了

腿麻了、眼花了

站都站不起来

即使全身酸痛

手臂抬起的角度仍然不变

“我必须准确、完整、全面地用手语表达,

让更多聋哑人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

毅力支撑着她完成这次重大的翻译任务

一刻也不敢松懈

NO.2

精致的五官、干练的短发

双手又细又长

比划手语温柔流畅

不做作不夸张

周晔在央视做手语主播已经20多年

从1995年《本周》栏目

(《共同关注》的前身)起

到北京残奥会、广州亚残运会

全国两会、党的十八大

她的面孔一次次出现在

重量级会议、活动的直播现场

2012年全国两会时

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引入手语直播

周晔成为第一位手语翻译直播

2个小时持续做出1.4万个手语动作

翻译1.5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

娴熟的手指动作

没人不叫绝

NO.3

而这过人的手语翻译本领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

可以说

30年前的周晔老师

是怀着不耐“零基础”进入这个行业

1982年高考落榜后

当教师的父亲介绍周晔

去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当名特教老师

可入校第一天

她就被吓住了

聋人打手语时

眉毛眼睛全在动

怪异的场景让她完全不忍直视

第一时间想到了“离开”

于是没过几天

就瞒着家里去应聘当模特

正值青春的周晔身高173

身材高挑、面容姣好

一面试就过了

可父亲坚决反对

甚至放话说

去当模特就不认她这个女儿

听话的周晔没敢继续坚持

只能转身回了学校

当时学校十分缺老师

对周晔极为重视

指定了当时手语最好的老师做她师傅

周晔是个要强的人

既然做了特教老师

干就要干得最好

每天回家就用手语打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

甚至学校开会

校长在台上讲话

她就在台下跟着打手语

练得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能灵活优雅地“说话”

而作为一名特教老师

打手语是基本功

她将更多的爱与精力投入到聋孩子的教育中

怀孕7个月胎心不稳

她住在医院里心里着急

当时就想着

如果孩子胎心老不好

就先把孩子打了

12月底儿子顺利出生

刚坐完月子的周晔寒假一开学就回了学校

为了教聋孩子说话

周晔每天对着镜子

观察自己的每个发音

口型是怎么变化的

舌位在哪儿

从元音到声母

一个个教孩子们拼读

当聋孩子们喊出“妈妈”一词时

学生和家长都把她当做圣人

从此之后她再也不纠结

百分之百爱上了这个工作

对学生都直接称“我的孩子们”

如今她十分庆幸当年父亲的坚持

年轻时以为貌美便是美

而经历岁月沉淀后

对她来说

教孩子们说话

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种美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NO.4

作为特教学校的校长

她在听十九大报告时

最惦记的是特教事业

因此听到十九大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几个字时

激动得不能自己

2008年9月5日周校长被选为北京残奥会火炬手

30多年的特教工作

她最懂得特殊教育的特殊性

正在于它的艰难

相比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特教老师融入更多的是母爱

教会孩子生活上自立自主

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潜能挖掘

然而,长期以来

特殊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弱势地位

常规教育与他们难以互动交流

社会也将他们视为异类

可是,他们需要的是平视

而不是俯视

从十七大开始

特殊教育的提法从“关心”、“支持”

到如今的“办好”

让周晔心里有了更多的期盼: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会规划生活、

适应生活、有生活能力的人”

周晔老师打手语“中国梦”

真正有力的能量从不靠语言来彰显

三个半小时的坚持

只为聋哑人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

让网友打call“真正的翻译官”

三十多年的坚持

成为聋哑人与世界消息平等沟通的桥梁

把爱心和热血都献给无声世界

让更多“边缘人群”得到平等对待

标签组:[央视] [语言翻译] [十九大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257.html

相关阅读

贾宝玉为何独爱林黛玉

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总会疑惑,为什么贾宝玉偏爱柔弱的,爱耍小脾气的林妹妹,偏偏对温柔懂事,端庄大方的薛宝钗一点也爱不起来呢? 其实,林黛玉并非一无是处,她有三处优点,让宝玉爱不释手,从此其他女子在...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十年之约

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遗憾地说:“美是很美啊!但还不够尽善尽美。”又说...

2025-07-31

杜牧的故事之杜秋娘诗

杜秋娘诗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025-07-31

杜牧的轶事趣闻: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

2025-07-3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

2025-07-31

《相见欢》赏析:剪不断理还乱

文学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

2025-07-31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

2025-07-31

《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

2025-07-3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

2025-07-3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