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杭州启幕 奔流千年文脉常新

发表于话题:2021京杭对话
发布时间:2021-10-27

      意大利侨网讯,千年大运河又迎来年度盛事。10月21日至23日,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下称2021京杭对话)于浙江杭州启幕,以“走向共同富裕的千年运河”为主题。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大运河是国家文化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发挥京杭南北两端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多地、多点、多方联动参与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共同行动,突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影响力,201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在杭州共同发起主办“京杭对话”。确定由北京市、杭州市每年轮流主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并带动大运河沿线区域,扩大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合作共识。首届活动就形成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三好”新行动、合作新机制、传播新探索、搭建新平台等四大成果。

      2020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加入“京杭对话”合作机制,五方通过主办“京杭对话”系列活动,彰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合作共识。2020京杭对话在北京举行,推出近20场主场活动,取得朋友圈再扩大、认知达共识、文化出精彩、产业有落地、传播新亮点等五大成果。

     从杭州到北京,今年再回杭州,2021京杭对话如约而至。本次活动为期三天,以“走向共同富裕的千年运河”为主题,将开展“1+N”场活动,即1个开幕式暨主论坛以及多场子活动,集政产学研成果发布、专家研讨、文化交融、艺术雅集、文旅推介、科技交流、产业落地、媒体传播于一体,共同组成文化盛宴。

      在主论坛中,主办方负责人和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声,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建言,为千年大运河走向共同富裕献策。

     北京通州是千里运河的北首,杭州拱墅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在主论坛上,北京通州区将与杭州拱墅区签署缔结友好城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杭州运河集团也将与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两地合作。

     大运河是文化之河。2021京杭对话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走向共同富裕的千年运河”文化展、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魅力北京浙江周文旅活动、中国大运河庙会、走读运河文旅品牌发布和大运和鸣——大运河国际诗歌节、京杭对话雅集等,借助文化和艺术手段,展示大运河两岸的繁荣文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百姓生活。

      其中,22日起,北京市在杭州大运河畔举办魅力北京浙江周文旅活动,活动将以多元化的形式,让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业态融入杭州运河历史街区之中,向市民游客全方位展示首都北京的魅力。

    2022年,两地将分别迎来北京冬季奥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京杭对话”活动期间,主办方将邀请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来到杭州拱宸桥,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宸宸”一起,带领民众一同游运河、话文化,进行“梦幻联动”。

     在杭州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大运河庙会近日也已开幕,通过集市、非遗文化展示、国风艺术演绎等方式,传播、展示大运河文化风情、科技创新力及城市风貌。

      10月22日下午,来自北京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在杭州大剧院上演。该剧作为首部聚焦中国大运河北京段的舞台艺术作品,将交响和京剧艺术相结合,并首次运用舞台形式,立体展示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挖掘、弘扬其时代价值。

      京杭对话雅集活动将于23日上演,围绕戏曲、诗词、书画、歌舞等艺术形式,邀请来自北京、浙江的艺术家齐聚运河边,赏美景、展才艺,开展南北文化交流。

      此外,活动期间还将举行生态运河——“生态修复 水土共治”主题研讨会。

      京杭对话也是面向世界的交流。在2021京杭对话开幕前夕,中外媒体从北京大运河畔出发,经过山东、江苏等运河沿线地区,抵达杭州参加“京杭对话”活动,开展“千年运河千里行”中外媒体采风活动、“爱上大运河”全媒体行动,利用文图、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新形式、新媒体、新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古运河风貌,助力将大运河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塑造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

    燃灯塔影垂百里,望宸阁顶览星辰,从历史流向未来,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千年运河在“流动”中焕新生,在“对话”中“育新机”。“京杭对话”已成为京浙、京杭共同讲好运河故事的经典之作,成为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据悉,2021京杭对话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运河集团、杭州市园文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拱墅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新闻图片网、北京月讯杂志社承办。(完)

标签组:[大运河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3165.html

相关阅读

卢伟冰点评Air手机:大胆创新值得肯定 极致轻薄牺牲续航、性能

快科技11月3日消息,今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微博发文,谈到最近受关注的主打轻薄的Air手机。 他认为,从产品设计角度看,是非常大胆的创新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但极致的薄的确会带来用户体验的牺牲,包括续...

2025-11-03

忠臣之魂: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不称帝的深层逻辑

公元223年,白帝城托孤的烛火摇曳,刘备将蜀汉江山与幼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留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惊世遗言。然而,这位手握军政大权、实际掌控蜀汉二十余年的丞相,至死未越雷池一步。...

2025-11-03

庸君之位为何稳固:诸葛亮死后刘禅皇权无人觊觎之谜

公元234年,五丈原的秋风卷走最后一缕余晖,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如惊雷般震动蜀汉朝堂。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丞相离世后,蜀汉政权非但没有陷入权力真空的混乱,反而在刘禅统治下延续了三十年。这个看似矛盾的历...

2025-11-03

权臣之殇:孙权逼死陆逊背后的权力逻辑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标志着孙吴政权进入鼎盛期。然而,这位开创江东基业的帝王却在晚年亲手摧毁了最倚重的股肱之臣——陆逊。公元245年,当63岁的陆逊在接二连三的斥责中郁愤而终时,这...

2025-11-03

麦城突围:关羽未选择杀身成仁的三重历史逻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当关羽率三百残部退守麦城时,这位威震华夏的"万人敌"面临人生最艰难的抉择。在粮草断绝、援军无望的绝境下,他选择率部突围而非自刎殉节,这一选择背后折射出东汉末年独特的政治生态...

2025-11-03

NCT WISH将于今日​正式开启首场个人巡回演唱会的华丽篇章

此次巡演名为“NCT WISH 1st CONCERT TOUR ‘INTO THE WISH : Our WISH’,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仁川永宗岛In...

2025-11-03

长坂坡之谜:曹营名将集体沉默的战场逻辑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当阳长坂坡,成为三国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战场之一。当赵云单骑冲入曹军阵中,七进七出斩杀五十余将时,曹营五子良将、八虎骑等顶尖武将却集体沉默。这种反常现象背后,实则是战场形势、军事...

2025-11-03

历史的褶皱:关羽降曹事件中的忠义与政治博弈

建安五年(200年)的白马之围,成为三国史上最具争议的战场之一。当关羽单骑冲入袁绍军阵,斩杀颜良的瞬间,不仅改写了官渡之战的进程,更在千年后引发关于"降曹"与"忠汉"的激烈争论。通过《三国志》等正史的...

2025-11-03

古代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

古代草菅人命,以帝王为尊,便衍生了一项可怕的制度:帝王死后,大部分的妃子要被殉葬。殉葬制度主要在汉朝之前;明朝朱元璋恢复,中期废除;清初恢复,中期废除。妃子们当然不愿意,有些甚至拼死挣扎,那么对待那些...

2025-11-03

袍泽与君臣:刘备与关羽关系的真实图景

在东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刘备与关羽的关系远非《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简单兄弟情谊所能概括。通过正史记载与历史细节的交织,可还原这对君臣关系的复杂本质:既包含生死与共的袍泽之谊,又暗含权力结构的微妙...

202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