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如何评价黄晓明回应「明学」?黄晓明这波操作,你能接受吗?

发表于话题:黄晓明听金星说我觉得惊出表情包
发布时间:2021-10-29

首先,我要纠正大家一点:『明学』由来已久,并非最近兴起。鉴于许多答主都讲得比较清楚了,我在这里就替大家梳理一下明学的发展脉络吧。

“不以汝见为是非,但惟吾见诲谆谆。”――《明学·汝见》

(今译: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明学》之名来源于《易经》,《明学》之“明”与《易经》之“易”具有内在联系,上日下月为“易 ”,左日右月为“明”, 知明则易,知易则明,明易相通,易明相生。由此定名单字《明》,一家之说谓之《明学》。而《明学》与传统“国学”有所不同,有其独到之处。

·《明学》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明经。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西汉时举“明经”科不按人口,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开始,以人口多少定举数,后来加上年龄限制,年50至70岁才可入太学 。但在东汉初,年纪轻而精通经学,也可应举明经。如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

汉代许多名臣,如孔安国、贡禹等都是明经科出身,韦贤、韦玄成父子皆以明经科入仕,先后位居宰相。重经之风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

·自宋废除明经以后,元朝时明学进一步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的主要斗争形式。由于明学长期受到元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白道”所误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学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元廷也更坚决,在元末农民战争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多明学家,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学有关。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起事,终于奄有华夏大地,很有一些传奇色彩。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的出身如此卑微,也很少有人以南方的长江流域为基地而最终统一北方及全国。当察罕帖木儿及其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于1359年攻破北方红巾军首都开封而逐步肃清北方农民军队时,蒙古朝廷不免洋洋得意,根据历史经验,还没有谁从南方起事却可北伐成功。然而朱元璋做到了,这是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朱元璋建国号“明”,这一名称是个能引起人们议论兴趣的话题,学者推测来源于《明学》。

·反清复明。反清复明是明朝北都被李自成攻占,明朝继而灭亡于李自成,中国境内一系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而要求恢复明朝的运动。其中有在台湾的延平王和清初朝鲜王朝的“反清复明”行动,还有三藩之乱时吴三桂打出的反清复明旗号。“反清复明”这一口号,几乎贯穿整个清王朝统治时期,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所之少见。盖此“明”非惟明朝之“明”,亦为明学之“明”。

明学,在沉寂多年后的2019年借助高度发达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及自媒体再度复兴,且渐渐回归原旨,剔除江湖气息,并由一大儒隔空讲学,士人们尊称其为“教主”。《明学》跃然成为“六学”之后又一显学,可媲美桐城学派。

为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我又摘录几句经典,字字珠玑,值得千家传阅,万家诵读。

⒈善后由汝――《明学·解祸》

2、此尔之过,实须化之――《明学·论过》

3、此何须议,皆听吾之。――《明学·将略三》

4、汝等休闹,既如此,复听吾言。――《明学·将略四》

5、万一哉?――《明学·远谋》

6、依余见,公应辞之。何如?――《明学·立威》

7、多说无益,言一是一。――《明学·行知》

8、数额何须挂齿?余图全也。再言之:全也,休复问矣,全也,汝等会乎?全也!――《明学·神策》

9、令须皆出于我――《明学·帅志》

10、余复言者三――《明学·杂论》

11、何须议哉?――《明学·言行》

12、非吾罪也!――《明学·甩锅三》

13、君咎难辞!――《明学·甩锅五》

(抖机灵)

―――――――――――――――――――

分割线

―――――――――――――――――――

我在知乎上一直没什么存在感,没想到这个抖机灵的答案竟然破千赞了,估计还是蹭了黄教主一波热度,感谢大家支持。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和文学爱好者,能让大家乐呵乐呵一下是超出我的期望的,当然也是最好的结果。

其他答主一般声明都放最前边,我放最后是为了避免一开始说破,那就少了点意思了。至于有的朋友当成正经答案直接划过嘛……我只能说:佛渡有缘人哈哈哈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明朝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4703.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