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穿越时空?中国历史上的穿越者

发表于话题:中国历史上奇闻异事
发布时间:2021-05-10

  为何会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容易被认为是穿越者的人呢?说起类似穿越者的人,就好比刘伯温,刘伯温能够预言到***,慈禧这几个大人物,而往往真的巧合,还是另有蹊跷,那么穿越时空?中国历史上的穿越者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穿越时空?中国历史上的穿越者

  中国历史上神似穿越者有哪些人

  李淳风

  唐朝人,他作出的《藏头诗》可谓一绝,这也成为后人怀疑他穿越的原因所在,因为他的藏头诗实在太准了。而他与袁天罡所合作而出的《推背图》则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预言奇书。《推背图》一书将易学,诗词,谜语高度结合,全书共六十象,预测出了武则天称帝到清朝灭亡一千多年的历史大事,还预言了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未来事件,书中的预言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

  刘伯温

  名基,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传言说由此朱元璋正在殿内吃烧饼,正好刘伯温进来,朱元璋便问他能不能猜出自己碗里的是什么,刘伯温一下子就回答出来是烧饼。接着,朱元璋又问他关于明朝国运的事,他委婉含蓄地说了出来,他说的话被收集成《烧饼歌》,为后人传颂。这些话在当时并没有人在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内容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中对于未来中国国家变化的预言十分准确,目前,预言得都十分精准。

  也有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巧合,可是如果真是巧合,那一次两次还说得过去,像这种一说一个准的,不能说是巧合。

  王莽

  字巨君,西汉外戚王氏家族成员,为人谦恭,生活在西汉末年社会动荡时期,被看做是“周公在世”,人们一直认为他是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选。之所以认为他是穿越者,是因为他的思想太超前,甚至有点聪明过了头。

  首先,他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西汉那个科技还很落后的时期,王莽就独自发明了游标尺卡,意图统一全国度量,这个游标尺卡不管是从原理,性能,还是用途上来看,都比西方早了1700年。其次,它的思想也十分超前,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在汉朝那个半农奴制的国家,买卖奴隶是常有的事,可王莽认为这有违天地人性,不准买卖奴婢。

  此外,他还很重视教育工作,扩大太学招生,这跟中国的科教兴国政策不谋而合。社会主义者王莽还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维护了人民利益。经济方面,他提出要评定物价,调节市场,办理赊贷,这些政策所体现出来的经济理念跟现代的市场调节制度极为相似。思想超前的他还将全国分为九州,制定了官制。他提出的许多想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且都体现了现代社会思想的特点,说他是从现代穿越去汉代的,真的一点都不过。

  

  中国有哪些疑似穿越者?

  1、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家,善于察言观色,在太宗时期不是特别得宠,就转向了储君李治,后来李治当了皇帝,就把出家为尼的她又接进宫去,拜为昭仪。此后因为高宗体弱,武则天就借机一步步地干涉朝政、收买人心,在690年,以周代唐,当上了皇帝。

  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武则天这样笼络人心,察言观色,从太宗时期到李治时期,并一步步当上皇帝,妥妥的“心机婊”。绝对是小编学习的典范,绝壁是小编心中的穿越者。 

  2、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而却也懂得利用人心,最终在与项羽的争夺中获得大胜,并能称帝,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刘邦难道是学心理学的吗?竟然把心理学搞的如此通透并运用到实战中。放到现代真的是赤裸裸的“心机boy”。所以说刘邦是穿越者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3、王莽

  公元8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即新始祖,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他即位后开展全面深刻的改革,用比较通用的话说就是古代搞社会主义,解放奴婢,工商业收归国有,农业生产搞人民公社,廉租房等政策。

  这些种种行为和思想理念简直是超出当时的人类平均智商,难道这还不能算是穿越者吗?必须是中国古人中存在的穿越者之一。

  4、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这一点跟我们现在的56个民族是一家必须是大同小异的。所以说李世民在小编眼里真心是穿越者。

  5、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开创了帝制。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作为这么一个有远见有才能的君王,不得不问一句你是猴子派来的吗?连毛主席都曾夸赞秦始皇,因为他的杰出成就,他的思想和推行的政治与近现代中国的某些历史真的如出一辙。

  

  中国古代最有可能穿越者是谁

  公元前7年,汉成帝驾崩,他侄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登基后,母亲丁姬一族和祖母傅太后一族开始启动受宠模式。而作为汉成帝时的大司马,王政君的侄子王莽被迫回到封地新都,暂时被搁置。

  王莽的确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尽管被闲置无限期,但他并没消沉,反而很积极。对于当地名士都是极其看重的,尤其是孔休,两人关系莫逆,互相欣赏。

  在这段时间,王莽做了一件让天下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他的儿子王获失手杀了一个奴仆,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象王家这种身份,不要说失手,就是故意也没人敢追究,何况奴仆的命在那时根本就什么都不值,给几两银子补偿就可以了。但是王莽没有这样做,他逼着王获自杀以谢天下,王获最终自杀,而王莽也被人给记住了。

  事实上也不知道是王莽做事太过另类还是王家合当出事。王获死后,他另一个儿子王宇也出事了。当然是几年后,汉平帝继位后的公元前1年,王莽劝谏太皇太后王政君,给汉平帝的母亲和舅舅们高爵厚禄,但是却不能到长安来,他儿子王宇觉得这样不行,汉平帝此时还小,当然不会说什么,等到他渐渐懂事之后,王家的灾难就要来了,于是他派人送信给汉平帝的舅舅,让他们主动上书,这样皇帝自然就会答应让他们来到长安了。

  事情暴露后,王莽把王宇送到监狱,给他一碗毒药,直接送他归西。而王宇已有身孕的妻子,也一并坐牢,孩子出生后,她也就跟着走了。至于汉平帝的舅舅,当然事因他们而起,肯定不能留活口。王莽有四个儿子:王宇,王获,王安,王临,王宇王获死后,王安被吓疯了。

  王宇的遗腹子王宗因为穿天子衣冠,刻三印,还和吕宽通信,被王莽发现,也被王莽送到西天去了。

  儿子,孙子都可以下手,当然不会放过侄子,这话是王莽的嫂子说的。王莽哥哥早死,留下儿子王光,王莽很看重,但是王光被封为衍功侯后,举止行为就不太端正了。他私下让人帮自己杀人,王莽得知后,大为生气,堂堂王家人做这种事,还要不要脸面?把王光劈头盖脸骂一顿,王光的母亲知道后,问王光:你觉得自己和王获王宇相比谁重要?一个连儿子都舍得杀的人,怎么会为了侄子就罢手?于是母子二人也跟着自杀。

  有人说王莽是为了自己的声望,不断地杀子杀孙。如果仅是为了个人声望的话,完全可以制造大事端,然后找个台阶来下,儿子又保住了,声望也有了,不是更好吗?但是个人倒是十分敬重他,因为做不到大义灭亲。大义灭亲的背后是对法律的尊重,他的儿子侄子没有哪一个是被枉杀的,全都是罪有应得,当然他在做这件事的背后流了多少眼泪,那就不知道了。为了表示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他搭上了儿子的性命,还要被人骂是为名誉而杀,真是天大的委屈。

  正因为他有着这样的思想,所以新朝的建立是一次和平的交接,没有流血千里,没有白骨成堆,虽然他的失败源于他的急躁,但不能否认他的民主思想,或许这也是许多朋友认为他是穿越人士之一的证据,可作一谈。

猜你喜欢相关文章:
中国女孩英文名字大全 怎么给中国女孩起英文名字中国起名实用大全男孩 最实用的男孩的名字历史上双手断掌的男人命运怎么样 男人双手断掌意味中国起名实用大全男孩 给男孩起名实用方法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 [秦始皇] [唐朝] [西汉] [武则天] [汉朝] [王莽谦恭] [王宇] [王莽] [王获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479.html

相关阅读

王承恩墓简介

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思陵前方有一座陪葬墓,普遍认为该墓是明朝末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腹太监王承恩的墓葬,通常称为王承恩墓。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墓葬简介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

2025-04-30

西井陪葬墓简介

西井,属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位于定陵西南,昭陵之北,占地面积比东井还大。概述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殿堂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

2025-04-30

明悼陵介绍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墓葬简介世宗三妃墓(...

2025-04-30

东井陪葬墓介绍

东井,当地俗称东娘娘宫,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是长陵的妃嫔陪葬墓之一。东井在德陵东南馒头山之南,坐东朝西。在德陵村和德陵之间,与一户农家小院隔路相邻。在一片荒草之中,愕然耸立着一块无字碑,与十...

2025-04-30

郑贵妃墓简介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墓主人为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皇贵妃郑氏。墓园介绍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

2025-04-30

神宗四妃墓介绍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规模不大,也就相当于郑贵妃墓的四分之一...

2025-04-30

明茂陵与聚宝山的关系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

2025-04-30

明十三陵神路简介

十三陵神道,即长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总长约7.3公里。明朝时由南而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空桥、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南五空桥、七空桥、北五空桥等系列神道墓仪设施及桥涵建筑...

2025-04-30

《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赏析

【原文】力贵突①,智贵卒②。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③为下。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千里也;旬日取之④,与驽骀⑤同。所为贵镞矢者⑥,为其应声而至;终日而至,则与无至同。吴起谓荆王⑦曰:“荆所有余者地也;...

2025-04-30

《庄子·外篇·达生》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