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解局】“1.5℃”背后的国际博弈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1-10

1.5℃——这两天国际舆论场中的高频词。

刚刚结束的G20峰会,在公报中呼吁各国采取“有意义和有效的”行动,将全球平均温升1.5℃的气候目标“保持在可及范围内”。

有人问,这么小的一个数字,值得这么多国家大张旗鼓吗?你别小看这“1.5℃”,背后可是国际博弈的大棋局呢。

G20公报中的这个“小目标”,其实延续的是2015年《巴黎协定》共识: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内,并努力追求1.5℃温控目标。

注意措辞,是“工业化前的水平”,要跟几百年前相比。

从数字上看,1.5或者2都不是啥大数。但在气候学上,全球温升1.5℃,可就是很大变化了。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最新评估报告,如果全球温升1.5℃,各地热浪将增加、暖季将延长、冷季将缩短;全球温升2℃,极端高温将频繁超出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临界耐受阈值。

如果不控制温升,人类还将面临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洪水频发等问题。以前百年一遇的极端“海平面事件”(注:是指由潮汐、海浪、风暴潮共同作用而出现的极端海域事件),可能在本世纪末成为常态。

别觉得这离我们很远。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已真切感受到海水上涨、吞没家园的威胁。对这个小国来说,温升实实在在地事关国家存亡。所以早在2009年,该国领导人就明确表示,图瓦卢不会在任何超过1.5℃温升幅度的协议上签字。

2015年,《巴黎协定》正式签订,明确提出全球温控目标。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件大事。之后几年,气候专家越来越强调1.5℃这一“上限”对控制环境灾难风险的重要性。

受温升影响,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明显增多。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持续升高”“破纪录”“史无前例”等字眼不断浮现。

报告还称,截至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已经比工业化前升高了约1.2℃。联合国专家表示,若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即便各国完成现有的减排计划,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的幅度将是2.7℃。

此次G20公报重申《巴黎协定》目标,起到了凝聚共识、敦促各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性作用。

不过,事情远没那么简单。不少西方媒体发现,G20公报虽然重申了1.5℃的目标,但“几乎没有提到具体行动”。因为全球温控涉及经济发展、科技、环境、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还得动不少国家的“奶酪”。所以,气候谈判成了各国局部利益与全球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博弈战场。

在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看来,当下最大的困难是各国自主决定贡献的总和与《巴黎协定》目标相去甚远。换言之,目前,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和实际提出的方案,拢在一起也没法完成1.5℃或2℃的全球温控目标。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相较于全球温升2℃的目标,全球现有减排总量还差110亿-130亿吨二氧化碳;相较于1.5℃的目标,还差250亿-280亿吨二氧化碳。这是什么概念呢?2019年,美国排放了51亿吨二氧化碳,现实和目标差了5个多美国!

这是减排实效与理想温控之间的巨大鸿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讲师陆琼认为,过去数百年工业化历程中,发达国家曾长期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对全球气温升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已实现产业升级的相关国家,却仅仅倾向于口头确立“宏伟”减排目标,对“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减排事业”的承诺回应寥寥。

比如,美国一度宣布退出《巴黎协议》,认为减排只能带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前任总统特朗普更反智地声称“全球变暖是一个骗局”。

同时,碳排放事关国家发展,不少发展中国家受限于技术条件,短期内仍需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减排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做好产业结构革新、技术水平提升和能源结构改善,若没有相关基础,一味在国际上大谈“公平”甚至“平摊”各国责任,对仍需解决温饱及发展问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显然很不公平。

这也就是丁仲礼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的:要说排放公平,必须是“人均”排放量公平,而且是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均累计排放量公平。不能说你们排放了200年,现在摆脱了石化资源,就要求才发展、排放了30年的国家立竿见影达到同样标准,那是不公平的。

2020年12月,德国柏林举行纪念《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活动,现场人群用蜡烛拼出“为1.5℃而战”字样。图源:央视新闻

“数十年来气候谈判总是异常艰难,这一次的格拉斯哥也难成例外。”11月1日,COP26(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刚开幕,就有观察人士如此评价。

会场传回的消息也不乐观——

美国总统拜登首先“开炮”,指责中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缺乏承诺”。在拜登为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向世界“致歉”时,CNN揭了老底:本届美国政府的气候行动悬而未决,因党内分歧,总额达1.75万亿美元的支出计划至今前景不明,“拜登两手空空前往COP26”。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因其固有的政党立场、产业利益等,难以形成持续性气候应对政策。一旦出现政党轮替,过往的“气候承诺”就成空谈。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气候议程煽动大国竞争、施压他国。岛妹倒挺佩服白宫这种“气度”,明明自己啥都没干,却摆出一副“你们都得听我的”霸主架势,说你不负责你就不负责。这种在气候问题上“秀肌肉”、搞霸权主义的做法,只会彻底背离国际社会积极协作、应对挑战的共同期待。

那么,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希望吗?能真正同心同德吗?

陈迎说,这还要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入手,必须承认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

以中国为例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中国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中国把目标提升为到2030年下降60%-65%;如今更是提出“到2030年下降65%以上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一系列气候目标,这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动态调整。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充分展现了大国责任担当。

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吃干占尽”,而今不仅未承担相应责任,反而对其他国家的自主决定贡献说三道四、随意指摘,在事关全人类的重大议题上玩双标,虚伪透了。

这次气候变化大会要开半个月左右,将对《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进行“最后一公里”谈判。英国首相约翰逊称:“如果格拉斯哥失败,所有事情就都失败了。”

但辣眼的是,在全球商讨减排大计的关键时刻,预计有400架左右的私人飞机载着各自的“老板”在格拉斯哥机场降落,即便保守估计,这些私人飞机每小时的碳排放量高达2吨,总排放量将达1.3万吨,远比商业航班、汽车或火车造成的污染大。

而架势更足的莫过于美国总统拜登,他带了一支由85辆高油耗豪车组成的超长车队出访欧洲。

美国总统拜登10月29日出访梵蒂冈,超长车队引发热议。图源:网络

就这还减排?难怪有外媒讽刺:他们或许想象自己已站上了道德高地,并“与其他开豪车的朋友相互致意”。

标签组:[巴黎协定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6580.html

相关阅读

京剧: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

2025-08-02

京剧锣鼓演奏中的忌讳

李渔在《闲情偶寄》“锣豉忌杂”一节中一曰赳:戏场锣鼓,筋节所关。当敲不敲,不当敲而敲,与宜重而轻,宜轻反重者,均足令戏文减价。” 同是一个[快长锤]锣鼓,变换演奏速度和力度(也包括音高),可用于不同的...

2025-08-02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

2025-08-02

京剧演唱中的十大禁忌

1、吃字:戏曲演员在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

2025-08-02

董平能成为五虎将的原因

我们知道,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就设立了很多小组,最著名的就是马军五虎将。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但是通过上次的帖子,我们发现董平其实是没资格进入五虎的。今天我发现,让董平进五虎,是宋江玩弄...

2025-08-02

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戏校每天有一堂课专门走台步,无论什么行当都必须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假若连台步也走不好,怎么能唱戏呢?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个行当的台步都有自己的规范。 行当不同,台步就不同...

2025-08-02

公孙胜排名第四的原因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以兄弟相称,但是其中党派林立,划分了许多阵营。这些阵营虽然不至于水火不容,却也绝对算不上和谐。在这些阵营中,对立最为明显的,则是晁盖旧部和宋江一党。 毕竟宋江取代的,是晁盖的...

2025-08-02

王安石寻笔的故事

王安石寻笔王安石听说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之后,自己也想寻找一支这样神奇的笔,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王安石寻笔的小故事。有一天王安石读书的时候从书里看到李白有一支可以生长出花的笔。他就去找他的老师...

2025-08-02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创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

2025-08-02

王安石小故事:不迩声色

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