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警惕!大脱钩在即,恐美跪美论调来势凶猛、别有用心!

发表于话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发布时间:2021-11-16

今天
“中美互关领事馆,值得高兴吗?”
“我不是怂包,但我希望中美和平”
“我们为什么反美?”
“美帝真的亡我之心不死吗?”

大对决在即,恐美跪美的声音不断出来,以上就是最近网络流传很广的几篇文章,标题和内容貌似都非常“理客中”,很是能忽悠人,一些善良的爱国群众也纷纷转发点赞,说是难得的理性声音。

其中,尤以一篇标题为“关于当前中美关系,至今写得最好的文章”为最,众多公众号纷纷转载,阅读量很是惊人。文章作者是国家某高端智库知名专家。其实这篇文章我一个月前就读过,文章主要观点是:

以退为进,争取和平,争取中美合作;
中国严重依赖美国,离不了美国;
不要刺激美国,要维持所谓世界秩序的平衡;
不要战略主动,不要另起炉灶;
美国在很多方面是我们的示范和样板,仍然需要美国“倒逼”我们“进步”……

这样的文章,突然这么多人、这么多公众号转发,恐怕不是偶然的。文章虽然很多观点值得商榷,但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为正视听,我来驳斥一下文中主要观点。

奇文共赏,一起来读吧。(原文太长,做了部分删节)


01
有关中美之争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中美关系回不去了?”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反思两点。

第一,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首先需要反思我们自己出了哪些问题。因为我们决定不了美国应该怎么做,但是却能够改进自己的不足。

(斐君按:人家要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处处置我们于死地,我们还要反思怎么惹到人家了。)


第二,中美关系究竟是回不去了,还是不想回去?这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你根本就不想回去,那就怎么做也回不去了,就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斐君按:回到哪个过去?那个过去,是中国人民想要的吗?谁在装睡?难道对等还击、战略主动、争取发展空间错了吗?)

误区二:“脱钩无所谓,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需要不等于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官媒的论点都是:“脱钩无所谓”,“我们有14亿人的巨大市场,我们怕谁?”。如果中美真的脱钩了,出口下来了,生产下来了,收入下来了,老百姓都没钱了,那么“巨大的市场”从何而来?

(斐君按:有效需求不足,恰恰是因为输血和喂养所致。不脱钩,维持所谓合作的代价太大,如同饮鸩止渴。

为什么搞一带一路、开拓新兴国家市场,就是减少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美国的所谓消费能力,是借我们的钱,买我们的东西。继续依赖美国这个市场,我们就要借更多的钱给它,填那个无底洞。

如果不再喂养美国这个超级寄生虫和依附在寄生虫身上的那些势力,中国将立刻元气满满、充满生机,加之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内外经济都将进入一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届时,整体国民收入都将上一个台阶,老百姓的日子将好过很多。国运和百姓的命运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当前管理层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的战略,就是在纠偏之前的政策。)

误区三:“特朗普是个商人,是现实主义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特朗普是商人,是现实主义者,并不是说就可以小看他。正因为他是商人,说明我们过去用来对付那些政治家出身的美国总统的办法不灵了。他是现实主义者,“美国第一”、“美国优先”。面对这种变化,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战略,继续坚持意识形态至上,那么乡港、台湾这些阵地就都会丢掉。

(斐君按:意思有点隐晦,大意估计是要维护美国利益,不能违反”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不然我们的阵地就会丢掉。)

尽管特朗普刚上来时,并没有想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经过一番火力侦察后发现,只有在对中国经贸关系上,能够有所作为,能够得到美国国内各界的广泛支持。


(斐君按:没看到美国这届政府一上台目标就很清晰,就是既要我们的钱,又要我们的命。)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应对不当的原因。采取“硬碰硬”策略的结果,必然会刺激美国人民,而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民意的话,政府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

(斐君按:这段实在不值得一驳。)


02
中美之间的三个层次博弈

中美博弈,表层是贸易之争,中层是老大之争,深层是体制之争。

表层博弈:贸易之争

(1)要拉美国的朋友来对付美国。

拉他的朋友毕竟还属于朋友之间的“内部矛盾”,拉他的敌人就变成“敌我矛盾”了,于是我们自己也成了他的敌人。

(斐君按:没看清美国早已将我们视为头号敌人,早已是敌我矛盾,还在幻想所谓”内部矛盾“,不敢、不愿斗争,自缚手脚,坐以待毙。)

(2)要用美国的方式来对付美国。

竞争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对内可以推动改革,对外就可以用来对付美国人。日本当年在应对日美贸易战时,一边弱化产业政策,一边强化竞争政策;台湾80年代面临的情况跟我们现在一样,也是美国人要求他货币升值,减少对美出口,台湾人也是一边弱化产业政策,一边制定《公平交易法》,以此来对付美国人,并倒逼自己的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IT产业。所以,一定要用美国人的办法来对付美国人。

(斐君按:没看清美国对付对手的真正办法是什么。美国人哪里讲什么竞争政策?讲什么公平交易?产业政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放弃产业政策,就是自断手脚、自废武功。西方对产业政策的重视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3)日本对美关系的经验教训。

战前教训:千万不要刺激美国人民。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民意什么事都做不了。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人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就在罗斯福总统的桌上。但是为什么罗斯福总统按兵不动呢?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之后,炸死那么多美国人,把美国人民彻底激怒了,于是罗斯福总统乘机对日宣战,一个一个法案在国会上迅速获得通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日本惨败。

(斐君按:刺激美国人民就要死?美国民意是什么呢?难道不是美国统治者和资本集团操控洗脑的,要什么民意就有什么民意。美国民意如果要我们死,我们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吗?今天美国的民意已经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面对这样的民意,我们还要抱幻想吗?)

(4)80年代台湾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台湾面临的情况和我们今天一模一样,也是美国要求台湾汇率升值,减少对美产品出口。台湾人的做法也是以退为进,顺势推进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制度化,汇率自由浮动,利率自由浮动,用市场化的办法来倒逼岛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倒逼出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IT产业。

所以,对美贸易战的正确对策应当是以退为进,倒逼自己产业结构升级,并把中美博弈尽可能地拖在贸易博弈的层面上。

(斐君按:对台湾产业崛起的无知。没有政府保护、没有产业政策,哪个经济体能培育出自己的拳头产业。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汇率利率自由浮动,都是美国挖的坑,但凡被忽悠走这条路,都将走向依附之路,不可能独立自主的发展。

以退为进?怎么退?退到哪里才能满足美国?倒逼产业升级就要退吗?就要放弃国格和尊严吗?坚决斗争、脱钩,才是最好的倒逼。把中美博弈尽可能的拖在贸易博弈层面?天真的幻想。)

中层博弈:老大之争

如果我们在贸易之争层面上应对不利,就会过早地把“老大之争”提到美国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都必须理性地思考问题,在对美关系上,无非是三种境界。

(1)保守境界

所谓“保守境界”就是指,1979年1月邓小平到美国访问时,在飞机上社科副院长李慎之问邓小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和美国的关系?邓小平的答复是:回顾一下二战后的历史,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都富起来了。

80年代搞定了中美关系之后,我们得到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比如香港能够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回归,就是得益于当时的中美关系。

(斐君按:两个字,无语。)


(2)中间境界

有人说,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要和美国平起平坐。平起平坐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平起平坐?是对抗,还是合作?对抗的话,是打热战还是冷战?

打热战?当初美苏之间为什么要打冷战?就是因为有了核武器以后,热战打不起了。如果两个核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现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遍,谁能够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打冷战?如果打冷战,那么新的冷战和上次冷战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苏(俄)换位了,打冷战明显不合算。

热战打不起,冷战不划算,那么就只有合作。上一届政府时期,在美国,无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政府官员,都提出“G2”的概念,也就是所谓“中美共治”。

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政府状态,于是就会不断地打仗,弱肉强食。如果有两个大国愿意携手合作,共同维持世界秩序,而这两个大国的特点又是互补的,一阴一阳,一文一武。如果能实现这个构想,那恐怕将是世界的福音。可以少打多少仗?!少死多少人?!

(斐君按:交给读者朋友们点评吧,我点评的话就要骂脏字了。)


(3)激进境界

所谓最激进的想法,无非是: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我们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问题是,迄今为止,在世界历史上,老二取代老大成为世界霸主的,成功的有几个?——只有一例,就是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问题是美国是怎么做到的?

(斐君按:作者的逻辑是,历史上少有先例,我们就不要痴心妄想了,当好自己的老二,不要做非分之想,任老大打压吧。老大都快进ICU了,我们也要输血给他,捐器官给他,老大不能死啊!)


按照刘劲副院长的说法,早在1905年,美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英国,可是,美国人做了什么?美国人是帮着英国去打仗。等二战结束时,英国的工业一败涂地,美国的工业世界第一;英国的经济惨不忍睹,美国的经济世界第一;英国的国库都空了,黄金都跑到了美国的国库里;英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等到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在讨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时,最佳方案实际上是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叫作“班克方案”,就是根据各国的贸易状况来决定国际货币。但是会议就是没有接受凯恩斯的最佳方案,而是接受了美国财政部的“怀特方案”,也就是以美元为霸权的不合理方案。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到二战快结束时,英国已经没有话语权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在企业里是二把手,想要接一把手的班,你是挑战他的胜算大呢?还是跟他搞好关系的胜算大?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中国当前最需要的,不是什么争老大,而是如何确保国泰民安,实现民主法治。

(斐君按:明明能站着活,非要跪着死。)


深层博弈:体制之争

国家之间比拼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体制之争,是体制效率之争。体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决策机制,决策效率,看谁的决策错误少。而决策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纠错机制,能否及时纠错;而纠错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息机制,看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决策者能否听到真话,能否把握真实情况。

现在看来,特朗普有一个扁平化、短平快的决策团队,所以决策效率非常高。而我们中国则是纵向决策体制,决策链条非常长,最熟悉情况的往往是下面的处长,但是决策时这些处长根本说不上话。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改革我们的体制,包括决策机制,纠错机制,信息机制。

(斐君按:疫情大考下,中美制度谁优谁劣,已经一目了然。还在说什么美国的决策效率、信息透明、纠错能力。估计也不真信,现在把这些说美国好的人送到美国去,去感受一下美国政府的抗疫效率,估计一个也不愿意去!)

03
反思与出路


决策者首先要防止最恶情形——中美脱钩

作为决策者,首要任务不是追求最优,然后追求次优。而是应当首先防止最恶,防止最恶事态的发生。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当前最要防止的就是中美脱钩。中美一旦脱钩,早晚都会打起来。一旦打起来,中国的“和平红利”就会消失。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不仅得益于“人口红利”,“改革红利”,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和平红利”——40年没有打仗,这是多大的“和平红利”啊!可是,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和平生活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你就很容易失去它。一旦失去了和平红利,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再次被战争中断。这才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所在,也是老百姓的最大利益所在。

(斐君按:这就是千方百计争取和平,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所谓“和平红利”。和平,是打出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么浅显的道理,专家和精英就是视而不见。)

结语:

这样一篇文章,居然那么多人在转发、在点赞,阅读量还很大,可见很多人糊涂到了什么地步!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不是糊涂,而是有意传播、误导读者。因为不忍读者被误导,所以写了这篇点评文章。

大脱钩、大对决在即,必须整肃网络舆论,一切跪美恐美的声音都必须控制,并深挖其背后!即,恐美跪美论调来势凶猛、别有用心!

作者 l 夏斐君

来源公众号 l斐君思享汇(ID:feijunsixianghui)警惕!大脱钩在即,恐美跪美论调来势凶猛、别有用心!




“中美互关领事馆,值得高兴吗?”
“我不是怂包,但我希望中美和平”
“我们为什么反美?”
“美帝真的亡我之心不死吗?”

大对决在即,恐美跪美的声音不断出来,以上就是最近网络流传很广的几篇文章,标题和内容貌似都非常“理客中”,很是能忽悠人,一些善良的爱国群众也纷纷转发点赞,说是难得的理性声音。

其中,尤以一篇标题为“关于当前中美关系,至今写得最好的文章”为最,众多公众号纷纷转载,阅读量很是惊人。文章作者是国家某高端智库知名专家。其实这篇文章我一个月前就读过,文章主要观点是:

以退为进,争取和平,争取中美合作;
中国严重依赖美国,离不了美国;
不要刺激美国,要维持所谓世界秩序的平衡;
不要战略主动,不要另起炉灶;
美国在很多方面是我们的示范和样板,仍然需要美国“倒逼”我们“进步”……

这样的文章,突然这么多人、这么多公众号转发,恐怕不是偶然的。文章虽然很多观点值得商榷,但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为正视听,我来驳斥一下文中主要观点。

奇文共赏,一起来读吧。(原文太长,做了部分删节)


01
有关中美之争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中美关系回不去了?”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反思两点。

第一,中美关系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首先需要反思我们自己出了哪些问题。因为我们决定不了美国应该怎么做,但是却能够改进自己的不足。

(斐君按:人家要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处处置我们于死地,我们还要反思怎么惹到人家了。)


第二,中美关系究竟是回不去了,还是不想回去?这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你根本就不想回去,那就怎么做也回不去了,就像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

(斐君按:回到哪个过去?那个过去,是中国人民想要的吗?谁在装睡?难道对等还击、战略主动、争取发展空间错了吗?)

误区二:“脱钩无所谓,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需要不等于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官媒的论点都是:“脱钩无所谓”,“我们有14亿人的巨大市场,我们怕谁?”。如果中美真的脱钩了,出口下来了,生产下来了,收入下来了,老百姓都没钱了,那么“巨大的市场”从何而来?

(斐君按:有效需求不足,恰恰是因为输血和喂养所致。不脱钩,维持所谓合作的代价太大,如同饮鸩止渴。

为什么搞一带一路、开拓新兴国家市场,就是减少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美国的所谓消费能力,是借我们的钱,买我们的东西。继续依赖美国这个市场,我们就要借更多的钱给它,填那个无底洞。

如果不再喂养美国这个超级寄生虫和依附在寄生虫身上的那些势力,中国将立刻元气满满、充满生机,加之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内外经济都将进入一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届时,整体国民收入都将上一个台阶,老百姓的日子将好过很多。国运和百姓的命运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当前管理层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的战略,就是在纠偏之前的政策。)

误区三:“特朗普是个商人,是现实主义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特朗普是商人,是现实主义者,并不是说就可以小看他。正因为他是商人,说明我们过去用来对付那些政治家出身的美国总统的办法不灵了。他是现实主义者,“美国第一”、“美国优先”。面对这种变化,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战略,继续坚持意识形态至上,那么乡港、台湾这些阵地就都会丢掉

(斐君按:意思有点隐晦,大意估计是要维护美国利益,不能违反”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不然我们的阵地就会丢掉。)

尽管特朗普刚上来时,并没有想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经过一番火力侦察后发现,只有在对中国经贸关系上,能够有所作为,能够得到美国国内各界的广泛支持。


(斐君按:没看到美国这届政府一上台目标就很清晰,就是既要我们的钱,又要我们的命。)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应对不当的原因。采取“硬碰硬”策略的结果,必然会刺激美国人民,而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民意的话,政府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

(斐君按:这段实在不值得一驳。)


02
中美之间的三个层次博弈

中美博弈,表层是贸易之争,中层是老大之争,深层是体制之争。

表层博弈:贸易之争

(1)要拉美国的朋友来对付美国。

拉他的朋友毕竟还属于朋友之间的“内部矛盾”,拉他的敌人就变成“敌我矛盾”了,于是我们自己也成了他的敌人。

(斐君按:没看清美国早已将我们视为头号敌人,早已是敌我矛盾,还在幻想所谓”内部矛盾“,不敢、不愿斗争,自缚手脚,坐以待毙。)

(2)要用美国的方式来对付美国。

竞争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对内可以推动改革,对外就可以用来对付美国人。日本当年在应对日美贸易战时,一边弱化产业政策,一边强化竞争政策;台湾80年代面临的情况跟我们现在一样,也是美国人要求他货币升值,减少对美出口,台湾人也是一边弱化产业政策,一边制定《公平交易法》,以此来对付美国人,并倒逼自己的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IT产业。所以,一定要用美国人的办法来对付美国人

(斐君按:没看清美国对付对手的真正办法是什么。美国人哪里讲什么竞争政策?讲什么公平交易?产业政策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放弃产业政策,就是自断手脚、自废武功。西方对产业政策的重视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3)日本对美关系的经验教训。

战前教训:千万不要刺激美国人民。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民意什么事都做不了。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人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就在罗斯福总统的桌上。但是为什么罗斯福总统按兵不动呢?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之后,炸死那么多美国人,把美国人民彻底激怒了,于是罗斯福总统乘机对日宣战,一个一个法案在国会上迅速获得通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日本惨败。

(斐君按:刺激美国人民就要死?美国民意是什么呢?难道不是美国统治者和资本集团操控洗脑的,要什么民意就有什么民意。美国民意如果要我们死,我们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吗?今天美国的民意已经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面对这样的民意,我们还要抱幻想吗?)

(4)80年代台湾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台湾面临的情况和我们今天一模一样,也是美国要求台湾汇率升值,减少对美产品出口。台湾人的做法也是以退为进,顺势推进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制度化,汇率自由浮动,利率自由浮动,用市场化的办法来倒逼岛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倒逼出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的IT产业。

所以,对美贸易战的正确对策应当是以退为进,倒逼自己产业结构升级,并把中美博弈尽可能地拖在贸易博弈的层面上

(斐君按:对台湾产业崛起的无知。没有政府保护、没有产业政策,哪个经济体能培育出自己的拳头产业。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汇率利率自由浮动,都是美国挖的坑,但凡被忽悠走这条路,都将走向依附之路,不可能独立自主的发展。

以退为进?怎么退?退到哪里才能满足美国?倒逼产业升级就要退吗?就要放弃国格和尊严吗?坚决斗争、脱钩,才是最好的倒逼。把中美博弈尽可能的拖在贸易博弈层面?天真的幻想。)

中层博弈:老大之争

如果我们在贸易之争层面上应对不利,就会过早地把“老大之争”提到美国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都必须理性地思考问题,在对美关系上,无非是三种境界。

(1)保守境界

所谓“保守境界”就是指,1979年1月邓小平到美国访问时,在飞机上社科副院长李慎之问邓小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和美国的关系?邓小平的答复是:回顾一下二战后的历史,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都富起来了。

80年代搞定了中美关系之后,我们得到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比如香港能够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回归,就是得益于当时的中美关系。

(斐君按:两个字,无语。)


(2)中间境界

有人说,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要和美国平起平坐。平起平坐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平起平坐?是对抗,还是合作?对抗的话,是打热战还是冷战?

打热战?当初美苏之间为什么要打冷战?就是因为有了核武器以后,热战打不起了。如果两个核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现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遍,谁能够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打冷战?如果打冷战,那么新的冷战和上次冷战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苏(俄)换位了,打冷战明显不合算。

热战打不起,冷战不划算,那么就只有合作。上一届政府时期,在美国,无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政府官员,都提出“G2”的概念,也就是所谓“中美共治”。

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政府状态,于是就会不断地打仗,弱肉强食。如果有两个大国愿意携手合作,共同维持世界秩序,而这两个大国的特点又是互补的,一阴一阳,一文一武。如果能实现这个构想,那恐怕将是世界的福音。可以少打多少仗?!少死多少人?!

(斐君按:交给读者朋友们点评吧,我点评的话就要骂脏字了。)


(3)激进境界

所谓最激进的想法,无非是: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我们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问题是,迄今为止,在世界历史上,老二取代老大成为世界霸主的,成功的有几个?——只有一例,就是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问题是美国是怎么做到的?

(斐君按:作者的逻辑是,历史上少有先例,我们就不要痴心妄想了,当好自己的老二,不要做非分之想,任老大打压吧。老大都快进ICU了,我们也要输血给他,捐器官给他,老大不能死啊!)


按照刘劲副院长的说法,早在1905年,美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英国,可是,美国人做了什么?美国人是帮着英国去打仗。等二战结束时,英国的工业一败涂地,美国的工业世界第一;英国的经济惨不忍睹,美国的经济世界第一;英国的国库都空了,黄金都跑到了美国的国库里;英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等到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在讨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时,最佳方案实际上是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叫作“班克方案”,就是根据各国的贸易状况来决定国际货币。但是会议就是没有接受凯恩斯的最佳方案,而是接受了美国财政部的“怀特方案”,也就是以美元为霸权的不合理方案。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到二战快结束时,英国已经没有话语权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在企业里是二把手,想要接一把手的班,你是挑战他的胜算大呢?还是跟他搞好关系的胜算大?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中国当前最需要的,不是什么争老大,而是如何确保国泰民安,实现民主法治。

(斐君按:明明能站着活,非要跪着死。)


深层博弈:体制之争

国家之间比拼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体制之争,是体制效率之争。体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决策机制,决策效率,看谁的决策错误少。而决策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纠错机制,能否及时纠错;而纠错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息机制,看信息渠道是否通畅,决策者能否听到真话,能否把握真实情况。

现在看来,特朗普有一个扁平化、短平快的决策团队,所以决策效率非常高。而我们中国则是纵向决策体制,决策链条非常长,最熟悉情况的往往是下面的处长,但是决策时这些处长根本说不上话。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改革我们的体制,包括决策机制,纠错机制,信息机制。

(斐君按:疫情大考下,中美制度谁优谁劣,已经一目了然。还在说什么美国的决策效率、信息透明、纠错能力。估计也不真信,现在把这些说美国好的人送到美国去,去感受一下美国政府的抗疫效率,估计一个也不愿意去!)

03
反思与出路


决策者首先要防止最恶情形——中美脱钩

作为决策者,首要任务不是追求最优,然后追求次优。而是应当首先防止最恶,防止最恶事态的发生。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当前最要防止的就是中美脱钩。中美一旦脱钩,早晚都会打起来。一旦打起来,中国的“和平红利”就会消失。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不仅得益于“人口红利”,“改革红利”,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和平红利”——40年没有打仗,这是多大的“和平红利”啊!可是,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和平生活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你就很容易失去它。一旦失去了和平红利,就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再次被战争中断。这才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所在,也是老百姓的最大利益所在。

(斐君按:这就是千方百计争取和平,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所谓“和平红利”。和平,是打出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么浅显的道理,专家和精英就是视而不见。)

标签组:[中美] [合作博弈] [来势凶猛] [中美博弈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7546.html

相关阅读

怀孕期间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要尽快就医

阴道分泌物,一般指「白带」,正常呈白色或透明。在孕期出现褐色分泌物,一般是由阴道出血、宫腔胚胎异常或是胎盘异常出血等引起,由于分泌物在阴道停留时间长、排出较晚,就会变成褐色。妊娠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妊...

2025-10-31

胎梦暗示生女孩?专家拆解梦见小鸟、白色羽毛、晨露含义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许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做各种奇特的梦,其中 梦见小鸟、白色羽毛和晨露 等意象尤为常见,且常被民间解读为可能预示生女孩的征兆。这些梦境究竟蕴含着怎...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大全:梦见花卉、水果、水的预兆与解析!

从古至今,胎梦一直被准父母们视为预测宝宝性别与未来发展的重要线索。本文将深入解析梦见 花卉、水果、水 等常见意象与生女孩之间的神秘联系,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胎梦指南。一、胎梦文化背景与科学认知胎梦,即...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TOP10:月亮、雪花、紫藤花等吉祥梦境盘点

关于生女孩的胎梦,传统解读中往往与 柔和、纯净、优雅的意象 相关联。月亮代表阴柔之美,花朵象征生命的绽放,水元素寓意温柔如水,这些都在文化符号学中与女性特质紧密相连。而现代心理学则认为,这些梦境可能反...

2025-10-31

胎梦里的温柔暗示:梦见月亮、珍珠、蝴蝶大概率生女儿?

在东亚传统文化中,胎梦一直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命运的重要征兆。当准妈妈们梦见 皎洁的月亮、晶莹的珍珠或翩翩的蝴蝶时,常常会听到"这可能是怀女孩的征兆"的说法。这些美丽而温柔的梦境意象,为何会与女孩...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科学吗?心理学+民间说法双角度解析梦见蝴蝶

在备孕和怀孕期间,许多准父母都会经历各种奇妙的梦境,其中 "梦见蝴蝶" 常被认为与生女孩有关。这种关联不仅存在于中国民间传统中,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里也有着丰富的解读。本文将从 心理学科学视角 和 民间传...

2025-10-31

生女孩胎梦VS生男孩胎梦:5大关键区别,你梦对了吗?

自古以来,胎梦就被视为预测胎儿性别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征兆。许多准父母在怀孕期间都会经历各种生动奇特的梦境,这些梦境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在传统文化中, 生女孩和生男孩的胎梦有着显著的区别 ,从梦境内容到...

2025-10-31

社区医生:怀孕别养猫了,二手烟反倒没事!孕妇无语了

河南有一个孕妈妈怀孕五周去社区医院做阴道B超,确定自己有没有怀孕。当时夫妻俩想到怀孕了都非常关注,所以两夫妻都去医院了。而这个孕妈妈的老公有吸烟的习惯,她就希望能跟医生说一下,让老公戒烟,而且她家里面...

2025-10-31

男人抽烟对家庭伤害多大?老婆流产,女儿肺癌,儿子身高少10厘米

虽然每一包香烟上面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抽烟的人感受到的是烟可以带给他快乐。比如饭后抽一根烟就感觉自己像是神仙一样;比如说在困的时候抽一根烟能够解乏;比如说在无聊的时候抽...

2025-10-31

宝宝摔下床后,别急着立刻扶起来,了解"黄金十秒"很重要

广东中山一位宝妈面对孩子头朝下摔下床后的做法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一是她没有慌乱;二是处理方法十分科学,连不少专家都留言夸赞“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