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流量明星成凉凉明星啦?_横店

发表于话题:已经凉了的流量明星
发布时间:2021-05-11

原标题:流量明星成凉凉明星啦?

文章来源:整点电影(hizddy)

是时候该正视这事了。

影视寒冬。

今年的热门词汇,话题榜单上的常客,当这两字碰撞到影视行业时,更是一片铺天盖地而来的萧索气息。

群演不拍戏,扎堆拍段子;横店影视基地开机率下降,今年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7%,剧集数量下降了30%;前些年涌入影视产业的热钱从去年开始纷纷离场。

——央视记者横店实地探访

据说,今年全国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

很严重,很悲哀。

曾经的火热秒变一场泡沫。

但,理性来看。

有人欢喜,有人忧。

01

他们哭了

12月20日,一条热搜,让人感觉到有些悲凉。

#横店免费开放所有摄影棚#

筑梦造星的横店影视城,如今显露出一片萎靡之态。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减少27%,剧集数量下降了30%。

影视剧数量大幅下降,还没有综艺数量多。

很现实的说,拍戏耗时长,资本高,观众还不一定买账,这年头少有人爱花心思拍戏了。

而在这现状下,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演员。

演员,无戏可拍。

在综艺上,明道在表演结束后会大声诉说现实:

“我是明道,今年39岁,戏龄15年,这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场戏。

说完话后的他有些哽咽,曾经一代偶像剧男主,也落得如此境地。

海清在影展上,发表了“中年女演员”职业困境的演说,一句话心酸又难堪:

“我们比胡歌还便宜,和胡歌一样好用。

她们恐慌年纪大了会失去工作机会,想呼吁行业内能给中年女演员更多的机会。

若说演员,年纪是道越不过的鸿沟。

那再看那些年轻演员们,接不到戏时也只能拿这八个字作为借口——

流量至上,演技作配。

真是如此?

事实上,流量们也没好到哪去。

2019年,最明显的一点——流量明星也不行了。

曾经的流量小花旦。

杨幂今年算是全扑了,叫得上名的就一部《筑梦情缘》,豆瓣4.7,搭档霍建华几乎无一点水花。

花边新闻显然要比她演的戏好看,更难堪的是,其实也没什么人再找她演戏了。

唐嫣今年只上了一部《时间都知道》,豆瓣5.2。

时间知不知道不好说,但这剧扒叔真不知道。

看看热评第一,一如既往的傻白甜,台词不到位,以前会为流量买账的人现在也对她失望了。

而Angelababy倒是出彩,《我的真朋友》贡献了鬼片式演技。

乌黑靓丽的挡眼长发,唇红齿白的诡异笑容,坐在车后座。

剧中情节是坐在男神车上小女生的心动欢喜,演绎出的是车中惊现女鬼的恐慌噩梦。

女星没落,而男星也开始了流量的反噬。

“用错”鹿晗的滕华涛,用事实告诉我们流量的反噬有多可怕,稍不留神就血本无归。

而吴亦凡新剧撕番不停歇,还一度传出换男主的消息。

寒冬到来。

影视圈开始了重新洗牌,明星演员们都在四处寻求出路。

直播,拍短视频,上各类综艺。

靠着尚存的明星效应维持着短暂的热度,不断奔波,他们也都成了这个冬天,最难熬的社畜。

02

他们笑了

在逆境之时,总有人会翻盘。

那些默默拼搏的人,终于等来了这个影视圈大动荡的时机,蛰伏多年,终于在一朝爆发。

2019年的关键词,还有——崛起。

演技类综艺扎堆就是个例子。

《演员的诞生》时,徐峥曾说过 “好演员的春天来了”。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扒叔猜测,更像是回应影视圈的那句法则“流量至上”。

虽然市场并未完全逆转,但依然清晰可见的是,好演员在冒头。

属于流量的时代已经结束。

凭借实力的逆袭刚刚开始。

2017年,是好演员们的惺惺相惜。

好演员在拼命拉扯着好演员。

《演员的诞生》,任素汐证明了不靠脸靠演技也有《无名之辈》;周一围凭实力蛰伏多年终上了岸;彭昱畅,张雪迎,也能大声喊出青年演员也有实力。

2019年,是好演员们翻身的机会。

好导演牟足了劲去挑选可塑的好演员。

《演员请就位》,有演技没流量的演员牛骏峰,张哲瀚,王森等获得了导演的赏识,前途光明;明道,炎亚纶那股不服输的求知欲和韧劲,有了再次拍戏的机会。

而与此同时,大银幕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烂片,上不得台面的,渐渐消失无踪。

佳作,费劲了心思的,终于等来崛起。

科幻片的崛起——《流浪地球》

2019上半年的爆款,国外科幻总是望尘莫及,而国内的科幻片几乎无人问津。

导演郭帆,抓住机遇,结合着刘慈欣的硬核科幻设定,小兵扛大旗的主流价值观人设,东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与星际穿越的融合……没大牌没流量,钱都用在了制作上,成就了华语电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片。

荡气回肠,气势磅礴,虽有瑕疵,却相当值得骄傲。

终于,轮到我们仰望星空。

国漫的崛起——《哪吒之魔童降世》

喊了国漫崛起喊了多少年,终于在2019的下半年看到了这一幕。

依然很穷,但很有骨气,为出精品愿奉献一切,哪吒也能走出国门,不禁有人幻想,中国影视未来的封神宇宙,是否也能真正走向世界。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货真价实的国漫新希望。

多年前不敢细说的校园霸凌被搬上了大银幕,《少年的你》夺得满堂喝彩。

翻拍必死的魔咒到了年底终被打破,《误杀》后劲十足,不失硬朗。

而这种现象不仅在电影,国产剧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制造惊喜。

好的作品才能存活。

爆款频出。

《长安十二时辰》突围,电影质感的网剧,制作精良。

故事环环相扣,仅仅一天之内的情节却跌宕起伏,再无当年的拖沓注水。

《陈情令》逆袭,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也能上8分,吃力不讨好最后却是真香。

侠义豪情的江湖情怀,精致到每处细节,虽有短板,但瑕不掩瑜。

《小欢喜》聚焦在当代家长的焦虑——高考,暗藏着压力,成长,以及生活中的种种真实却不被注意的小事,几乎刷屏般的同感。

一出真实的家庭生活实录,现实又有温度,让人感触良多。

可见得。

优胜劣汰,越发明显了。

粗制滥造,注水剧,侮辱观众智商的烂片……已经被市场淘汰。

实力至上的人,终于实至名归。

03

春天还会远吗?

影视寒冬。

剧组不开机,演员没戏拍。

整个行业的发展似乎都在停滞不前,今年特别的难。

乍看之下,充满着恐慌。

仔细回想,会猛然清醒。

一如《权力的游戏》中,史塔克家族的族语的这句话。

凛冬将至。

词语表面意思上是在表述形势危急,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而在权游中,则暗含了一种勇于接受挑战和洗礼的英雄主义和冬天过后尽是美好的理想状态。

这是一场淘汰的游戏,叫做——适者生存。

你会发现,整个影视圈都在大整改。

想留下来,只得拼了。

拼制作。

这两年,影视圈传出了一股极为好的风气,从服化道到台词的讲究,尽量遵循历史,力求精致细密。

拿《长安十二时辰》来说。

从里到外,用各种小细节把自己堆砌到了高级的顶端。

吃,是陕西著名的传统美食水盆羊肉,还被列为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捧碗喝口汤,那股子当年长安街头市井的烟火气,真实感都有了。

穿,也贴合历史,圆领袍、六合靴和幞头,历史上长安街头的时尚穿搭必须到位。

台词,还原历史。尊称就是姓名+官职,而有时又可称呼男的是姓+郎,女的是姓+娘。

拼故事。

今年,改编小说的影视作品还是占多半,但并非单纯的将故事影视化呈现,而是在此基础上要有所保留,有所创新。

傻白甜侮辱观众智商的情节几乎不再有。

如《庆余年》。

原作小说的架空穿越设定,在编剧王倦的笔下,添加了一个三分钟的片头,整个故事变成了现代男主创造的小说,引入清奇又让人赞叹。

小说内容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就像原作中男主母亲的台词,就有抄袭嫌疑。而在剧版中,将这段话合理改编,更加像一个身处古代环境的现代人说出的话。

非但不违和,反而增添了亮色。

拼演技。

影视寒冬,流量退潮,演技回春。

今年演技也成了关键词之一,台词不标准,抠图瞪眼等没演技的表现都被放大在观众眼前,灾难演技早已为人诟病。

反之,现在的影视剧即使是找流量明星,也会细心打磨,在其中发掘出其可塑造的人物。

比如易烊千玺,今年就彻底撕下了自己纯流量的标签,用实力证明自己没让大家失望。

闻之色变的影视寒冬。

在扒叔看来,更像是一次清醒的洗礼。

寒冬来临,冷风刺骨,让更多人从麻木中清醒。

影视圈内那些不堪入目的行业陋习,无处隐藏,原形毕露。

这并非好演员好作品的寒冬。

而是他们——

撕番,替身,抠图,演技差等不敬业演员的寒冬。

注水,魔改,抄袭,无逻辑等烂片烂剧集的寒冬。

影视寒冬,或许并非灾难。

而是行业内的一次自我调节和必要纠偏。

有些事该整改了,那些固守常态敷衍了事的流量明星们。

有些人该出头了,那些兢兢业业精心创造的演员导演们。

我们常在盼望着,冬天什么时候才会过去。

但。

大浪淘沙,能活下来的都是珍珠。

对于那些有演技,肯用心的人。

或许,春天早已到来。

这里这里

标签组:[电视剧] [影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7976.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