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毛岸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同年11月25日在志愿军总部驻地――朝鲜大榆洞牺牲。他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详细】 【毛岸英网上纪念馆】 【纪念 献花】

为什么说毛岸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中国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离京赴朝前,毛泽东在菊香书屋为他饯行,毛岸英作陪。彭德怀看到毛岸英,说:“岸英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真快啊!”毛岸英说道:“彭德怀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毛泽东指着毛岸英对彭德怀说:“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兵?”

毛岸英告别了刚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随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出发了。在飞机舱里,彭德怀看着毛岸英,深感毛泽东主席日夜为抗美援朝操劳,现又送儿子上前线,无限敬重的心情油然而生。同时,他也为毛岸英积极要求上前线的决心所感动,他脱口说道:“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详细】

毛泽东与毛岸英

揭秘:毛泽东获悉毛岸英牺牲瞬间

11月25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发来一封电报,除了报告战事以外,重点提到毛岸英不幸牺牲的消息。电报极简短。

毛泽东像平常一样,放下报纸,接过电报看了起来。这时,我感觉空气仿佛凝固了。毛泽东将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他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但他的脸色非常难看。他向我摆了摆手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详细】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在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泽东就打算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去锻炼。他对彭德怀说,为了你到朝鲜后工作上的方便,先把岸英带去,他既懂俄语,又懂英语。毛泽东让毛岸英去朝鲜的目的,是为了让彭德怀有一个可靠的翻译,将来与苏联方面联系比较方便。而且让毛岸英担任翻译,还可以让他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得到锻炼。彭德怀明白毛泽东的用意,他想给全党带个头,亲自将儿子送到朝鲜前线。【详细】

1947年9月12日:毛泽东致毛岸英信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最后34天

当时在彭德怀司令员身边工作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参谋高瑞欣,一个是毛岸英。毛岸英是彭德怀司令员的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杨志明办公的地方离彭总办公地点只有十来米远,凡是机要处送给彭总的电报都要由毛岸英签收、呈阅、保管,彭总阅后,这些电报如数退回机要处登记焚毁。就是从这时开始,杨志明和毛岸英走到了一起。因为有了这样的工作关系,机要处的同志和毛岸英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但大家在交往中仍是十分拘谨。这倒不是因为毛岸英那时已是一个团级干部,而是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这在机要员中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详细】

毛岸英的尸骨为何没运回国内安葬?

毛岸英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既有利于教育中国人民,又有利于中朝友谊。想到这里,主张“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的彭德怀掐灭烟头,戴上花镜,提笔疾书:

  总理:

  昨二十四日赖传珠同志拟一封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以此教育意义甚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敬礼

  彭德怀

  十二月二十五日

周恩来看完彭德怀写来的信,沉思良久,认为老将军说得有道理,毛岸英的尸骨不宜运回国内安葬,更不宜在北京安葬,应该和牺牲了的所有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这也是主席的意思,这样做政治意义更大。于是,他将彭德怀的信批转给毛泽东阅示

标签组:[毛岸英] [中国人民志愿军] [志愿兵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115.html

相关阅读

乾隆要刘墉跳荷花池是怎么回事

传说乾隆皇上刚登基的时候,那股真龙天子的派头可足啦,光许大臣们歌功颂德,一丁点儿也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这且不说,他还经常不理朝政,有时候整天在后宫中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乾隆要刘墉跳荷花池是怎么回事?看刘...

2025-09-18

昌文君之死:战国末年楚系权臣的悲剧终章

昌文君(?—前224年)作为战国末期秦国高官,其人生轨迹与秦楚两国的政治博弈紧密交织。作为出身楚国的秦国重臣,他因平定嫪毐之乱崭露头角,却最终因楚系势力反秦而殒命,其死亡背后折射出秦国中央集权强化与六...

2025-09-18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一首《曹操》也让我们了解到三国纷争时动荡不安的时局,三国鼎立时期发生过很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有三大战役可以说对于天下的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官渡之战...

2025-09-18

蔡伦革新造纸术:从竹帛之困到纸写文明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收到一份特殊的奏章——尚方令蔡伦呈上了一批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制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质地轻薄、表面平滑,成本仅为传统缣帛的百分之一。汉和帝大悦,下令全国推广...

2025-09-18

刘墉想退休时嘉庆为什么拒绝

其实我们都知道嘉庆不愿意放走刘墉,是希望可以借助刘墉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来辅助他的同时又可以制约和珅,毕竟和珅一人独大实在是太令他头痛了。而乾隆一句宫灯歪了,其实是在暗示嘉庆,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如果强行...

2025-09-18

正史中的张飞与吕布:交锋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军事较量

在《三国演义》的文学渲染下,张飞与吕布的“宿敌”形象深入人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小沛城外百回合单挑等情节成为经典。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时,会发现两人的交锋远非演义中那般戏剧...

2025-09-18

宰相和丞相有啥区别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

2025-09-18

2026年生男生女清宫图来了!附正版计算方式与使用方法

2026年清宫表(正版)并非完全可靠。它其实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预测生男生女的工具,依据不同年份进行推算,但并未经过科学验证,所以准确率并不稳定。胎儿的性别实际上是由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时携带的...

2025-09-18

董奉:三国医道双修的杏林始祖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动荡岁月,不仅催生了英雄辈出的政治格局,更孕育了中华医学史上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华佗、张仲景与董奉。其中,董奉的生平轨迹与三国吴国政权存在明确时空交集,其医学实践与道教思想深度融...

2025-09-18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为什么失败

东汉末年,因为汉桓帝、汉灵帝的昏庸无道,爆发了十常侍之乱。为了诛灭独霸大权的宦官集团,发展外戚势力,大将军何进暗中策划了扫清宦官的行动。因为计划败露,何进被诱骗入宫遭到杀害。但是,何进的党羽却趁机进入...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