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纪念毛岸英烈士为国捐躯六十周年:第一个志愿兵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1

这是1945年,毛岸英在苏联的留影。新华社发

朝鲜桧仓烈士陵园中的毛岸英烈士墓。新华社记者张锦芳摄(资料图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六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夫人杨开慧同志的长子毛岸英烈士在朝鲜战场为国捐躯六十周年。此时此刻,家乡人民更加深刻怀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毛岸英烈士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这块英雄的土地上。他是家乡人民的传奇儿子。由于毛泽东、杨开慧为革命四处奔波,毛岸英和他的兄弟们自小就随父母在长沙、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生活。他6岁在板仓杨公庙小学发蒙,8岁时,就因母亲杨开慧被捕而随同入狱,亲眼目睹了敌人的残暴和母亲的坚强。母亲英勇牺牲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他和两个弟弟毛岸青、毛岸龙由外婆和舅妈护送到上海,由党领导的大同幼稚园抚养。不久,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流落街头,历尽苦难,以至于解放以后,他都怕看《三毛流浪记》,他对新婚妻子思齐说,“除了给资本家当干儿子以外,三毛遭遇过的,我都差不多遭遇过。”即使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他和弟弟岸青相约,省吃俭用数月,积攒起8毛钱,买了一本小字典,刻苦学习文化知识。1936年,兄弟二人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艰苦历练中,岸英成为红军坦克连党代表,参加了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46年,岸英回国,遵照父亲“补上中国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拜老农为师学习种地,随后在多处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翻译、秘书,任过北京机器总厂党支部副书记。他是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学工学农学军”最早的“下放知青”。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却时刻以“毛泽东的儿子”自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不惜晒黑磨瘦起老茧。

  毛岸英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桑梓情怀。1950年,他受父亲毛泽东的派遣,到板仓拜祭慈母,慰藉外婆,看望乡亲。在离乡数十里时,他就下马步行,深入群众嘘寒问暖。乡亲们在杨公庙列队欢迎他,他却从后门进了母校,也不坐为他准备的桌椅,直接走到戏台前沿站着向乡亲们问好致意,乡亲们都称赞他是毛委员和霞姑娘的好儿子。毛岸英却说:“过去,我在这里读过书,是小学生,这次回来是向大家学习,还是小学生。今后,永远也是大家的小学生。”毛岸英满怀感情回到家乡,但他重情执理,在处理至亲长辈过分要求的问题上,始终坚持原则,拒绝为亲属谋求私利。他在致长辈的信中写道:“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是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了根本的胜利。”毛岸英同志的这封信,成为中共党史上反腐倡廉的一段经典,广为传扬。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直犯鸭绿江边,轰炸东北境内。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向党中央、毛泽东提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彭德怀称他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然而入朝参战才34天,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突遭美军空袭,毛岸英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泽东得知噩耗,沉默了良久。晚年丧子之痛,痛何如哉!悲怆地写下《枯树赋》中的名句:“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惨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身为伟人,他将个人感情埋藏心底,指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坚持让岸英忠骨埋在朝鲜,与牺牲在朝的志愿军烈士一起长眠异国,并说,“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后来还对友人谈到:“我作为党中央主席,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去呢?”

  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年一个甲子。毛岸英烈士牺牲本身的典范意义,以及他对家乡对国人留下的深刻警语,仍然历久难忘,光辉夺目。毛主席的儿子上前线,这光辉,永属家乡,永属中国,也永属世界。他让人民振奋,他让有人汗颜,他让历史感动!今天,家乡人民在板仓这块烈士魂牵梦绕之地,在这烈士母亲、弟弟、妹妹、外婆、外公、舅舅等亲人长眠之地,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无不情动于衷,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永续和平,建设家乡,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信心和勇气。

标签组:[毛岸英] [志愿兵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127.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