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NUDT智能科学学院

导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导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因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4.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热、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历史条件

1. 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有了相当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造成了极大的社会灾难:第一,社会两极分化,资本家拼命压榨工人,无产阶级与资本阶级矛盾不断加剧;第二,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却伴随设贫困的扩散,这是为什么)

2.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反抗。1836年,英国爆发长达10年之久,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各地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 思想渊源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提供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有力地证实了哲学上的许多观点)。

(2)创立过程

1. 孕育形成阶段

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马和恩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巴黎合写《神圣家族

布鲁塞尔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现历史上伟大变革

2. 充实发展阶段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1871年3月,巴黎公社,《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巴黎工人伟大创举,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

《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一起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 系统阐述阶段

1876-1878,恩格斯《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3)发展

1.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客观有利形势: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是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从而出现资本垄断的局面,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战争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

内部社会矛盾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和集合点,并因此成为帝国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率先在俄国发生并取得胜利准备了有利条件。

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 科学性

2. 革命性

3. 实践性

4. 人民性

5. 发展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五、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和辩证法)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被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着提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

1. 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诗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2.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管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方面的前提和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时间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 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1.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事物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一)内容与形式

(二)本质与现象

(三)原因与结果

(四)必然与偶然

(五)现实与可能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大规律之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统一性),对立性(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者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像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P39)

四、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的另外两个)

(一)量变质变规律

1. 质量度(事物规定性的三方面)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报纸事务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及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2. 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事物的辨证发展过程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事务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辩证唯物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三)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 辩证思维法(四种方法)

1. 归纳与演绎

2. 分析与综合

3. 抽象与具体

4.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一)辩证思维能力

(二)历史思维能力

(三)战略思维能力

(四)底线思维能力

(五)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论)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

实际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时间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四)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得来的。旧唯物主义: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的、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辩证唯物主义:主体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认为认识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主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生而知之的。客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二)从实践到认识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三)从认识到实践

这是更为重要的飞跃,起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2.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充满了曲折以至反复,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一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地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二是人类认识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一,二者相互依存。其二,二者相互包含。一是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中。二是真理的相对性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发展规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三)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二)价值的基本特性

主体性

客观性

多维性

社会历史性

(三)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对客观价值关系的主观反应

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评价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关系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四)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就是主体能动的反映客体,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拓展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含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部分。

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应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诗人的知识、情感、意志即知情意的统一。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二者发展也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反映与被反应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统一性,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可以相互转化。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三)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三)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的反映。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要素包括:1.劳动资料(劳动手段)2.劳动对象3.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即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之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历史的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作用: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

(二)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社会历史条件: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共有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耗费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具体形式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能是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正比于劳动时间,反比于劳动生产率。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阔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商品的价值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一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 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后果:

其一,(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其二,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三,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其一,劳动者是自有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其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特殊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他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即得到一个增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这一部分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用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

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按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的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其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在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在经济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竞争、等价交换,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的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槽中河口告知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会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是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

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操纵国家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后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第五种是围观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业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对内:垄断资本通过“参与制”和同政府的“个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

对外:运用经济、政治甚至战争的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2. 贸易全球化

3. 金融全球化

4.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 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3.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

1.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

4. 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负面影响: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2.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3. 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一)新变化的表现

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3.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4.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5. 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1.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 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

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3. 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

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激烈,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各国工人运动活跃,并表现出加强国际联系的愿望,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应运而生。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苏联模式:

弊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1.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2.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4. 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5. 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 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的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9.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2. 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3.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1.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有不同的特点

2.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3.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遇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四)立足于解释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做具体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从自由王国飞跃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标签组:[世界历史] [世界主义] [历史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市场垄断] [经济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 [本质与现象] [历史规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剩余价值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商品价值] [本质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发展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0819.html

相关阅读

沉浸式恐怖!《破墓》体验展6月限定开幕:还原跳大神&太平间等场景,周边商品是棺材钥匙链、经文雨伞

...

2024-05-13

乾嘉三大家:文学巨匠袁枚、蒋士铨、赵翼的辉煌时代

在中国文学史上,“乾嘉三大家”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们是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三位文学巨匠,分别是袁枚、蒋士铨和赵翼。这三位文学家的作品,无论是在诗歌、散文还是戏曲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

2024-05-13

SEVENTEEN的Hiphop小分队〈LALALI〉MV深夜满满福利!珉奎脱光泡澡、S.COUPS包紧紧待汗蒸

...

2024-05-13

康熙帝的辉煌统治:缔造盛世的长久君王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杰出的统治者,他的统治不仅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创造了辉煌成就。本文将探讨康熙皇帝作为君主的执政时长以及他如何带领大清帝国进入一个被后世称...

2024-05-13

甜瓜:和奥巴马打球不能对他犯规 他的NBA模版是卡梅隆-佩恩

5月12日讯 最近,NBA著名球员卡梅隆·安东尼在7PM in Brooklyn》在节目中谈到了奥巴马。安东尼说:“他以前在白宫举行过球赛。我和勒布朗都去了,奥巴马也打了那场比赛,但我们不能对他犯规(...

2024-05-13

欧文:华盛顿让我们很安心 打出团队性的时候我们是很难被击败的

5月12日讯 在今天结束的NBA季后赛中,小牛队在主场以105-101击败雷霆队,在系列赛中以2-1领先。赛后,欧文在场边接受了媒体的采访。Q:欧文,你如何评价自己和队友在比赛后期的执行力?A:我想说...

2024-05-13

王猛大赞独行侠:除了角色球员硬 本不擅长防守的东欧在拼命地防

5月12日讯 独行侠主场105-101击败雷霆队,今天是NBA西部季后赛半决赛G3。评论员王猛评论了这场比赛:现在独行侠太硬了!除了角色球员的硬,一定是不够的。很少有领导人不擅长防守。欧文和卢卡拼命防...

2024-05-13

真来自宇宙文班:我跟孩子们聊了暗物质 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05月12日讯 今天,文班亚马从马刺总经理布莱恩·莱特手中获得了圣安东尼奥Scobee天文馆最佳新秀奖杯。许多当地男孩和女孩俱乐部的孩子和附近一所小学的学生来到了现场。 当被问及与现场的孩子们交谈时,...

2024-05-13

身体哪里疼?东契奇:哪儿哪儿都很疼 我只是在场上拼

5月12日讯 东契奇赛后接受媒体采访,NBA季后赛第二轮G3,独行侠主场105-101击败雷霆,大比分2-1领先。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身体哪里疼时,东契奇说:“到处都疼,我只是在场上拼。”东契奇...

2024-05-13

一人扛着球队走!亚历山大半场10投6中 独砍17分3板4助1断2帽

5月12日讯 西部半决赛G3,NBA季后赛,雷霆半场52-51暂时领先独行侠。截至半场,雷霆球星亚历山大19分钟,10投6中(3分1中1),4罚4中,17分3篮板4助攻1抢断2盖帽。...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