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14.如何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1-12-08

2019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检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这个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的世纪工程,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镶嵌在绽放盛世荣光的中华大地,见证了“中国之治”创造的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奇迹何以不断上演,“中国之治”何以如此成功?深入理解“中国之治”,其背后的制度密码是必须破解的关键。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仿。进入近代以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长期探索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概括,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坚持党指挥枪,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先进性的主要因素,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就内蕴于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之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密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正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胜利前进。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把尺子,量出了人民在一个制度中到底占据怎样的位置。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新生婴儿,我们坚持一个都不放弃,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是我们党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实践和显著优势贯穿始终。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样连续多年的接续奋斗,还是建造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样短短十多天的突击战斗,无论是建设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嫦娥”探月这样的世纪工程,还是打造“北斗”、“天宫”、“天眼”这样的国之重器,无不彰显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

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焕发生机活力的根本动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4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我们要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巩固和完善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开辟“中国之治”的更高境界。

域外声音

中国将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全球性大国,在风格特点、发展模式、规范准则、发展重点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有别于西方模式。

——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

中国在短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巨大的政治制度优势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哈萨克斯坦议会下院议长尼格马图林

标签组:[时政] [国家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81240.html

相关阅读

杜牧的文学成就:受到杜甫巨大影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

2025-07-30

杜牧《秋夕》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

2025-07-30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

2025-07-30

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

2025-07-30

杜牧《紫薇花》:咏物抒情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新开之紫薇花,次句赞美其不争春,后两句用《史记》“桃李无言”典故,淡雅表现紫薇花高洁的风骨和谦逊的品格。这首诗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

2025-07-30

杜牧的经典代表作五首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

2025-07-30

害群之马的成语典故

害群之马的意思 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ài qún zhīmǎ,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害群之马的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

2025-07-30

伯乐相马的成语典故

伯乐相马的意思 伯乐相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伯乐相马的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25-07-30

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

朝秦暮楚的意思 朝秦暮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ín mùchǔ,意思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的...

2025-07-30

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