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一天收到几十万条唾骂的杜华,解读“亲儿子”王一博的爆红规则?

发表于话题:
发布时间:2022-03-24

在大众的理解中,“一夜走红”基本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从默默无闻到网上突然铺天盖地的关于TA的消息,连我身边的人都开始议论。

互联网时代似乎让“一夜走红”变得更容易获得。

可能是几个有争议的草稿,可能是一部爆炸性的影视作品,甚至可能只是一部洗脑神曲。

但是,突然爆炸的副作用也很大。业余时期,评论、私生活被曝光,作品备受争议.每一个瑕疵都会被放大,反复检查,逐渐扭曲。

只有站在舆论的洪流中,才能在娱乐圈继续生存。

从去年夏天开始,王一博就经常被列入“过夜明星”的名单。

原因是《陈情令》前所未有的火爆让很多不关注综艺和选秀节目的路人注意到了这个男生。

从《撮合小吴"》开始到《真香》结束,王一博受到了史上最狠的嘲讽和最热烈的追求。味道难以言表。

然而,似乎总是没有两虎相争的余地。肖战和王一博的粉丝也更热情,从黑暗到光明,大惊小怪。

这部剧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但“舆论”的余震还在。从它延伸出来的各种八卦故事,在未来很多年里仍将是娱乐圈的现象级故事。

他,真的一夜爆红了吗?

这要从乐华的创始人杜华,说起

娱乐圈有三个“造星恶魔”:杜华,杨天真和龙丹妮

大家都“捧”了一批偶像级别的明星和一线顶流。

--117-->

这些年异常火爆的练习生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创造101》、《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等等,都是以类似于韩国练习生的模式来打造偶像团队。

中国的偶像产业模式,说起来还是杜华最早开始实施。

事情追溯到2011年,杜华用股东的筹码将老牌练习生韩庚招揽了过来。已经与韩国SM公司解约的韩庚,建议杜华借鉴韩国的模式来培养偶像,打造中国自己的偶像产业。

包含国内外五名成员的UNIQ就是在这样的合作下诞生。成员分别为:王一博、李汶翰、周艺轩、金圣柱、曹承衍。

他们一起在韩国接受了3年练习生培训后,以男团组合横空出道。

公司同时也在培养其他偶像——杜华对打造中国版SM公司的梦想非常执着。

UNIQ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其中只有王一博进入了《天天向上》成为存在感并不高的主持人。

但这种培训偶像练习生的经验,为乐华以及艺人之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旗下的王一博、程潇担任多档造星节目导师,吴宣仪、孟美岐、乐华七子……都通过节目有了超高的热度。

由于造星的特殊性,这些艺人里面,看起来都像是一夜爆红的。

杜华在人物深度采访节目《定义》中说:一夜爆红容易,但爆红之后,如何在这个圈子里长期发展……

主持人问杜华:你觉得王一博是一夜爆红吗?

杜华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回应速度快到镜头都来不及切换过来,护犊子的姿态相当急迫)

在节目中她首次提起初次和王一博见面的情景,并给出对他的肯定:成功的背后是无限的付出。

王一博初见她时,才13岁。也是杜华选出来的第一个孩子。

这个年龄正是叛逆时期,他却表现得格外乖巧顺从。

跳了几段舞之后,因为协调性不错,杜华就决定把他留下。

(十四岁的王一博)

之后,王一博就开始了“地狱模式”——每天训练14~16个小时,不仅要接受唱跳、礼仪、形体、语言等方面的培训,还得定期考核。

好不容易成团了,粉丝共情和人气考验也是一个大难关。

(在韩国读高中时期)

远离父母接受严酷训练,最后能够成功出道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选,就算是出道,也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在娱乐圈脱颖而出,成为你眼中的“一夜爆红”。

所以杜华认为这是部分网友对他的一个认知误区:“实力和运气是相等的”。

哪有那么多的一夜爆红,每一个成团的背后都倾注了无数汗水,再从团队里拔尖出来,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很多年。

足以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酷盖”男孩。

对于这个努力且优秀的男孩,杜华从未避讳对他的偏爱。

在一次活动中,杜华举着牌子为王一博助势,上书:“亲儿子,一搏,520”

偶像养成对于粉丝来说,是一起成长的快乐,对于杜华来说——“就像养了很多年的孩子突然有了出息”。

王一博从男团偶像到主持人,再到出演爆火剧,完成了杜华对他的期望,接下来便是如何保持在圈子里的长期发展。

这些是公司和王一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相信他们已有打算。

杜华和王一博对网络暴力的态度是一致的

龙丹妮的旗下艺人肖战遭受了数月的“网络暴力”,于同一部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搭档王一博,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作为造星公司的老板,杜华更不可能隐藏在幕后独善其身。

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万条骂她的私信,甚至还有黑粉为她开设了超话,专为diss她。她的解决方法就是:照单全收。

或许这样的处事态度,也影响了一搏,在遭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他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云淡风轻。

在《陈情令》刚播出的时候,有大量讽刺王一博像网红小吴的帖子出现,粉丝担心影响到他的情绪,安慰他:大家都在夸你。

王一博很无所谓的回复:没有夸,我知道。

这么多年在娱乐圈的经历,足以让他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不会轻易被舆论左右情绪。

当然,粉丝对这种状态很担心,觉得也应该适当维权。

想做千里马,最后变成了伯乐

千里马的潜质,也需伯乐发现和挖掘。

王一博今年23岁,挖掘他的老板杜华也才39岁,是个80后。如今她早已是国内偶像产业的标杆人物。

她接受女强人的称呼,但不接受跋扈的设定。是责任与担当,才让她坚持到了曙光初现。

最穷的时候,住在地下室半年,顿顿吃泡面,即便这样落魄也不肯向家里要一分钱。

在职业生涯中,她把这种拼劲运用到了极致。

创立乐华之后,由于初期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200万融资耗尽后,杜华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她只好抵押了房子,又向朋友借了300万,度过这个坎。

也是这一次的挫折,才促使了公司从泛娱乐转型到偶像培养产业。

把更多素人捧成炙手可热的明星,站在台下看到他们的成功,并让偶像力量正确的影响到更多人,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其实,杜华最初的梦想,是想像林青霞那样,走在街边被星探挖掘,从而进入娱乐圈做一个大明星。

谁知如今竟然自己变成了星探。

最近有消息称,黄晓明发起的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们》阵容里有她。

节目的关键词是“30+”、“女艺人”。

与乐华旗下艺人参加的那些年轻偶像选秀不同,这次是定位于30岁以上,只限定女人,算是开创了国内选秀节目的新方向。

培养王一博成为优质偶像有“亲儿子变出息”的快乐,但中途干预已经成名的30+女艺人,恐怕就有好戏看了。

希望杜华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不要忘了给亲儿子王一博多找几条资源啊!

标签组:[娱乐八卦] [偶像] [杜华] [uniq王一博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90272.html

相关阅读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

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场看似矛盾的权力交接,实则是刘邦在政治棋...

2025-10-29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

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力天平上选择了结发妻子吕雉。这场后宫争斗的结局,实则是政治智慧与人性弱点的激...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生死盟约 司马昭与贾充的共生关系解析

公元260年洛阳街头,十九岁的魏帝曹髦率亲卫直扑司马昭府邸,却在南阙门被太子舍人成济一戈刺穿胸膛。这场震动朝野的弑君案背后,真正的主谋贾充不仅未受惩处,反被司马昭加封安阳侯。这场看似矛盾的政治决策,实...

2025-10-29

高滔滔:北宋政坛的“女中尧舜”与宋哲宗的复杂评价

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高滔滔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韧的品格,在男性主导的权力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太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成为北宋中后期政治格局的关键塑造者,而宋哲宗对...

2025-10-29

成化风云:明宪宗朱见深的功过与西厂之谜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幼年历经皇位更迭的动荡,成年后既展现出治国理政的才能,又因设立西厂等举措引发争议。 一、朱见深的早年经历与性格塑造...

2025-10-29

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的仁政与中兴之路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孝宗朱祐樘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卓越的治国才能,开创了“弘治中兴”的辉煌局面。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皇帝,以宽厚仁慈、勤政爱民的形象,赢得了后世史家的广泛赞誉,被比作汉文帝、宋...

2025-10-29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远迈汉唐”的赞誉,将朱棣的功绩推向了与...

2025-10-29

明史视角下的明仁宗朱高炽:仁政为基,德化盛世

在明朝十六帝的谱系中,明仁宗朱高炽以仅十个月的在位时间,却赢得了《明史》“与文、景比隆”的极高赞誉。这位被后世冠以“仁宗”庙号的皇帝,其政治智慧与人格魅力在《明史·仁宗本纪》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一、...

2025-10-29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被后世誉为明代最鼎盛的阶段之...

2025-10-29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入探究他的生平,会发现他在废除殉葬制度之...

2025-10-29